193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和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林育英(張浩)接受了共產國際和駐莫斯科中共代表團的任務。他背下了《八一宣言》、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以及共產國際對張聞天在中共地位的正式確認文件。隨後,他啓用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名字,張浩。牽着駱駝,開始了縱穿蒙古沙漠向國內艱難的進發,與他一起同行的還有無線電技術人員,密電員趙玉珍。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林育英(張浩)烈士,抗戰中因勞成疾,病逝

​潛伏在上海的倖存隱蔽人員,也都並忘記自己的責任,毛齊華等人利用自己的技術,和所能收集到的器材,於1934年底,曾組裝出一套收發報機,但始終未能和莫斯科呼叫對通。

這裏還需要說明的是,有一個人在恢復共產國際,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與中共中央電訊聯繫中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中共黨史上著名人物,曾經的總負責人,李立三。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中共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李立三

​1933年,由於“立三路線”的錯誤,李立三被召到莫斯科做了檢討,並安排在共產國際列寧學校研究班學習。一年後,他再度出任赤色職工國際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

1934年10月,他奉命帶領段子俊,和一名無線電技術人員(波蘭人)前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建立祕密交通站,以期接待國內過境人員,試圖瞭解國內革命鬥爭形勢,恢復電訊往來等。

1934年冬,李立三就曾派出兩批人員,吳城等二十多人攜帶電臺和由李立三自編的密電碼,自蒙古入境,目標即是陝甘地區的紅二十五,紅二十六軍。只是關卡重重,過於艱險,都未能成功。李立三曾要求親自入境從新疆開展渠道,未能得到莫斯科的批准。

在莫斯科的閻紅彥已經攜帶一本密碼本由新疆入境回國,雖到1935年12月底才從北平赴瓦窯堡找到中共中央,而他正是由李立三派遣。

繼而再派出了劉長勝攜帶仍舊由李立三自編的密電碼,由新疆入境再深入內地,尋找中共中央。劉長勝也以商人作爲掩護,走了一年多,1936年春才抵達瓦窯堡,見到了周恩來。(此處有史料說劉長勝老前輩是在林育英後派回,不確。劉長勝是在阿拉木圖站派回,林育英則是在阿拉木圖站關閉,共產國際“七大”閉幕後派回)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中共隱蔽戰線傑出的領導者之一,劉長勝

​1935年6月,李立三因爲被召回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七大”,結束了阿拉木圖祕密站工作。

張浩與趙玉珍艱難的穿過了沙漠無人區,到達了甘肅定邊縣,在與當地黨組織聯繫時,差點發生誤會。定邊縣扣留了這“商人”,但爲了慎重,即刻向陝甘晉省委報告。時任省委副書記的郭洪濤再度向張聞天報告。

林育英的張浩之名,在當時黨內高層,並無人知道,張聞天接到報告,明確表示不知道這個名字,但對於和莫斯科通道打通的期盼,還是決定見一下。張聞天派出了紅色保衛系統領導人鄧發親自去定邊。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鄧發烈士,中共保衛戰線領導人

​1935年11月,張浩在鄧發和定邊縣赤衛隊的護送下,與張聞天在瓦窯堡,見面了。

艱難困苦,不亞於長征的從莫斯科向陝北的通道終於擠開了一條縫。

1935年12月8日,周恩來與張浩長談。隨後,毛澤東在安塞與張浩長談。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張浩(林育英)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名義發表的《八一宣言》。

1936年1月16日,張浩給分裂中央的張國燾以共產國際和中共代表團的名義發去了要求中央統一,服從陝北的電報。張國燾和張浩是曾經工運的老戰友,熟知其身份,不得不服從(但以後仍有搖擺和猶豫)。張浩對以後的1936年10月的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紅一、四方面軍會寧會師,隨後的與紅二方面軍臺堡會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日,張浩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與他一起進入政治局的,還有彭德懷。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場景

​1935年12月23日,瓦窯堡會議通過了《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即是:準備以六個月(1936年二月至七月期間)完成與蘇聯的通訊聯絡。

此時間,前期回國尋找中共中央的閻紅彥也歸隊,找到了中央組織。

同國內派人去莫斯科一樣,陝北和莫斯科之間終於完成了依靠人力交通發生了聯繫,但還是未能完成電訊聯繫。

莫斯科同樣憂心忡忡,他們預想到國內可能沒有大功率電臺,曾派出了一支小分隊攜帶大功率電臺向國內出發。1936年4月曾到達了陝西安邊,卻因爲被當地民團發現,交手中,一人連同電臺落入民團手中,其餘六人犧牲。

爲了完成最後的電訊通道,和張浩一起回國的趙玉珍出任了軍委無線電十一分隊分隊長,用繳獲的東北軍五十瓦電臺,在瓦窯堡的一個山頂日夜向莫斯科呼叫。

在1935年底與1936年初的一個夜晚,中斷多時的電訊第一次有了回應,收到了一份共產國際的電報。

中共中央要求上海隱蔽人員提供大功率電臺,1935年底,上海送出了一臺100瓦功率電臺。

大功率電臺還在路上艱難的向陝北進發,莫斯科再度派回了人員,他們是潘漢年和胡愈之。

潘漢年此行身負幾重任務,他學習並默記了新的密電碼,還帶有奉中共代表團團長王明的命令適時和蔣介石政府接觸、談判,共同的目標是抵禦外辱,民族獨立,反對法西斯等信息。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中共隱蔽戰線傳奇領導者,潘漢年

​1936年4月,潘漢年、胡愈之以遊客身份,從莫斯科出發,坐火車繞道歐洲,經巴黎、到馬賽。(此前,出發過一次,但因國際形勢突變,未能成行)

1936年5月,潘一行由馬賽港坐船抵達香港,與葉挺見面,及和陳果夫的代表會面後,即赴上海。(期間他還去南京,奉莫斯科之命祕密和國民黨代表會談)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中共文化領域領導者,文學家,上海隱蔽戰線領導人馮雪峯

​在上海,與上海隱蔽組織的負責人之一馮雪峯取得聯繫,由劉鼎具體安排落實,潘漢年踏上了祕密交通線,上海-西安-陝北。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中共傳奇特工,軍工專家劉鼎

​1936年8月8日,潘漢年抵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當晚在張聞天窯洞裏進行了彙報。從共產國際指示精神,到上海,香港隱蔽戰線情況,以及他與國民黨的接觸。此後幾天,他分別向毛,周進行了詳細彙報。

潘漢年默寫下了密電碼,並交給中央祕書處負責人鄧穎超。

1936年6月,在潘漢年抵達前的兩個月,上海送出的大功率電臺抵達陝北。

193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用上海送來的電臺,使用帶回的密電碼向莫斯科呼叫,並拍發了長達2000餘字的電文,詳細彙報了國內的形勢與黨內情況。內容大致是:“中央及中央紅軍主力去年冬天到達陝北後,粉碎了張學良、蔣介石的進攻,奠定了黨在西北建立大本營的基礎。”電報還說“你們派出的人,林育英(即張浩) 12 月就到了,閻紅彥、羅英(即劉長勝)均到了,但有七個人帶電臺已達蘇區邊境,被民團殺害了六人,餘一人及電臺尚在民團手中。 "莫斯科則全部收悉。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王明

​1936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收到了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的覆電:“收到你們用李復之的密碼髮長電的一,六,八、九、十、十一各點。”

這裏要說明的兩點:

1.李復之,即李立三。

2.時隔大半個月才覆電,正是需要李立三的譯電。電報直接發到莫斯科,由康生攜帶電文趕到李立三當時的住處,黑海地區索契海濱,李立三剛剛結婚,正在那裏度蜜月。由李立三單獨翻譯,並且由康生立即帶回。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康生

​終於,在度過了中國革命最爲艱難的時刻,在與莫斯科中斷電訊聯絡兩年的時間裏,一批批爲了打通空中革命通道的志士們,前赴後繼,一往無前。一切都有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中共中央與莫斯科恢復了電訊聯繫。這也是中國革命的又一次關鍵性的轉折,爲以後第二次國共合作,高舉民族獨立,抗日救國的大旗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而中共的電訊事業在以後則是蓬勃發展,遍地開花。

1937年後,中共先後在西安、上海、南京、武漢、香港、桂林、重慶、廣州、天津、北京、新疆、瀋陽等地建立了祕密電臺,加強了中央對白區情況的瞭解和工作指示。

正如情報保衛戰線元老,領導人之一的羅青長曾指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黨我軍的電訊事業有了全面發展。尤其是周恩來親自部署,在敵佔區、國民黨統治區建立了數十部祕密電臺,遍及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保證了黨中央對‘第二戰線’的領導。”

「說諜」爲打通國內與共產國際之間聯繫,莫斯科先後派出幾批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