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老县城村内还遗存有部分城墙、城门以及衙署大堂、同知署、考院等建筑基址,同时也保留有石塔、照壁、石雕、古代民居等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厅城遗址,也是保护比较完整的故城遗址,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及考古价值。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的老县城村,位于厚畛子镇西南方向,既是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也是黑河水源地保护地以及世界基金会划定的大熊猫走廊带。

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西门。

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的老县城村,位于厚畛子镇西南方向,既是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也是黑河水源地保护地以及世界基金会划定的大熊猫走廊带;村内气候湿润,夏短而炎热,冬长而寒冷,夏秋低温多雨,春冬雪掩青山。

老县城村古称“佛坪厅”,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目前是我国保护较为完整的一处位于百里深山的故城遗址,也是全国唯一的高山石头城。2003年这里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陕西省第二批传统古村落。7月4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大秦岭调研采访团一行走进周至县老县城村重温历史,感受民风。

老县城地区的湑水河为黑水河支流,它发源于秦岭南坡光头山,然后沿秦岭南坡脚向西北流,于青龙寨进入太白县境。另外,在湑水河南岸和老县城村南,分布有地下泉水群。其中都督门的杨泗将军泉是著名的大泉。

老县城村居于傥骆道的中点,最初是傥骆道上一处重要的驿站,为了安置流民、维持治安,道光年间修筑城墙,建成佛坪厅城,防御匪患,形成了“傥骆道上扼地的咽喉、防范的堡垒”。现老县城村内还遗存有部分城墙、城门以及衙署大堂、同知署、考院等建筑基址,同时也保留有石塔、照壁、石雕、古代民居等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厅城遗址,也是保护比较完整的故城遗址,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及考古价值。

笔者注意到,故城内民居建筑风格在细节上不仅体现着汉中建筑的风格,而且城内建筑形式多为“一字型”,建筑采用外露穿斗式木构架、中间配以木骨泥墙的处理手法,同时拥有马头墙这种强烈的建筑语汇;建筑多以1~2层为主,民居建筑一般一层居住,二层储存粮食,公共建筑外围多有回廊,均体现了明显的陕南建筑特色。

据厚畛子镇镇长寇维天介绍,这里的民俗文化更为丰富,包括老县城龙灯、美食及节庆等。其中特色最为突出的就是厚畛子山歌。厚畛子山高林深,山民生活艰辛,喜唱山歌。这里先民或为躲避战乱、或为生计所迫,多来自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南方各省,所以厚畛子山歌是融汇了我国南方数省山歌的“大杂烩”。口耳相传,没有曲谱,有50多个曲调和旋律,内容多为歌颂爱情。(祁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