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氏腹診推拿術,

近代主要推拿學術流派之一,

歷經四代人百年傳承,

非遺保護,造福人民。

駱氏腹診推拿歷史淵源

中國駱氏腹診推拿的發源地在河北省武邑縣。創立者是河北武邑人駱化南(字奉舉,1846—1929)。駱化南將腹診推拿技術傳於其子駱俊昌(字明武,1881—1965);駱俊昌又傳於其子駱競洪(1921—2019);駱競洪再將腹診推拿技術傳於其子駱仲遙、駱仲達、駱仲逵。

現駱氏腹診推拿已成爲中國主要推拿學術流派之一,其中醫世家的四代人歷經100多年傳承從事腹診推拿的臨牀、教學、科研等工作,在國內外推拿按摩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

駱氏腹診推拿的創立時期(1866~1929)

河北武邑人駱化南早年習武,懂治療跌打損傷之術,並博採衆家手法之長,繼承幾近失傳的古代腹診法以診斷疾病,並結合多種自創手法,通過長期實踐,創立了獨特的腹診推拿法,自成一派。

 駱氏腹診推拿術的成熟時期(1929~1960)

 

駱氏腹診推拿的的第二代傳人駱俊昌17歲開始即隨父駱化南習攝生之道及腹診推拿治病之法,後又與其夫人吳淑雲同時受教於當地名醫李常,並遍訪東北、京津推拿名流,使腹診推拿技藝日益成熟。

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駱俊昌攜全家到重慶行醫,開設了“駱氏推拿診所”,接診治癒了大量的內科、骨傷科、婦科、兒科患者,享譽重慶乃至西南地區。

 駱氏腹診推拿的發展時期(1960~1969)

 

20世紀60年代,駱俊昌偕夫人吳淑雲受聘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任教和擔任臨牀醫療工作,其3個兒子(駱競波、駱競洪、駱競湖)也均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聘爲醫務工作人員,並專門在重慶市中區王爺石堡的一個大院設立了西南醫院推拿門診部,由駱俊昌擔任該推拿門診部主任。同時,駱俊昌、駱競洪還擔任中華醫學會重慶分會中西醫學術交流會委員。

由於駱氏腹診推拿在解放後得到了黨和國家、軍隊的極大重視,駱氏第二、三代傳人全部均被特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工作,待遇十分優厚,因此駱俊昌與其3個兒子商定,打破駱氏腹診推拿不外傳的家訓,將祖傳的腹診推拿技術在部隊醫院進行傳授,以便爲保家衛國的三軍將士的健康保駕護航。

1961年,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要求,第七軍醫大學爲全軍首次開辦兩年制推拿培訓班,由駱俊昌和夫人親自傳授,其子(駱氏腹診推拿第三代傳人)駱競波、駱競洪、駱競湖醫師等帶教,並由駱競洪編寫了《中醫推拿學講義》作爲教材,向全軍海、陸、空各醫院挑選的部分醫師傳授駱氏腹診推拿技術,從而爲全軍培養了一批推拿專業人才,這些學員以後均成爲了各部隊醫院的推拿業務骨幹。至此,駱氏腹診推拿技術由家族內部成員的口傳心授轉變成了公學,成爲可造福更多大衆的祖國醫學技術。

由於駱氏腹診推拿療效甚好,甚至一些在軍醫大學的西醫權威眼裏被認爲是不可醫治之疑難雜證通過腹診推拿也得到治癒,因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醫大學和西南地區頗有影響。1963~1964年,駱俊昌和其子駱競洪被總後勤部推薦到中南海爲國家領導人治療。

20世紀80年代,駱氏腹診推拿第三代傳人駱競洪被國內外多家機構聘爲顧問(如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學會、奧地利推拿研究所、重慶市鍼灸推拿研究所等均聘其爲顧問)、教授(如成都中醫學院聘其爲兼職教授)、高級職稱評委(如四川省衛生廳中醫高級職稱評委)、主編(如《推拿醫學》雜誌主編)等。

 駱氏腹診推拿的創新時期(1970~2008)

 

從1970年開始,駱氏腹診推拿第四代傳人均先後在重慶各醫療單位從事腹診推拿工作,從1990年起先後調入深圳市工作。

1982年,由駱競洪編著,駱仲遙、駱仲達、駱仲逵協助整理的《實用中醫推拿學》由重慶出版社出版,並先後獲得四川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由於此書在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以及推拿治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因此其數十種基於腹診的推拿治法被編入中醫學院教材和國家勞動部的按摩師培訓教材。

1987年,由駱氏腹診推拿第三代傳人駱競洪擔任主編、駱氏腹診推拿第四代傳人駱仲遙擔任第一副主編,薈萃了全國主要推拿流派的專著-《中華推拿醫學志-手法源流》由科技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出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駱氏腹診推拿第三代、第四代傳人編著的《駱競洪推拿治病百法》、《實用推拿療法掛圖》、《推拿入門》、《內兒婦病實用推拿療法》、《骨傷實用推拿療法》、《三寶合璧—中藥、鍼灸、推拿治療常見病、疑難病》、《實用脊柱推拿學》等多部推拿專著陸續出版,並有數十篇腹診推拿醫學論文在國內外發表,其中第四代傳人駱仲遙在醫學雜誌上連載的《推拿治法新解》,用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觀點綜合闡述腹診推拿治法的作用機理,成爲傳統推拿醫學的創新之舉。同時,駱氏腹診推拿第三代、第四代傳人公開出版的各種著述和通過在海內外的學術交流,使得駱氏腹診推拿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

1989年,駱氏腹診推拿第三代傳人駱競洪主任醫師受聘在深圳舉辦全國推拿醫師提高班後,攜其全家在深圳落戶,並在深圳開辦了“駱競洪中醫推拿專科診所。”

2008年7月,駱氏腹診推拿第四代傳人駱仲遙主編的《理法與流派全書》、《手法與治法全書》、《內科診療全書》、《傷科診療全書》、《兒科診療全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駱仲遙編著的《常見病症自我按摩》、《養生保健自我按摩》、《美容美體自我按摩》由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駱仲遙編制的《實用推拿(按摩)掛圖》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駱氏腹診推拿學術特點

自駱化南於1868年創立駱氏腹診推拿醫術以來,歷經第二、三、四代傳人的不懈努力,其獨特的診療方法已經成爲中國推拿醫學的一個主要流派,並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 

腹診推拿流派因其將腹部診斷與推拿手法治療緊密結合而得名。

駱氏以腹診法爲主要辨證手段,運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對疾病進行治療,創立腹診推拿流派。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捏、揉、搓、搖、引、重等,治法有補、溫、和、通、消、汗、吐、下八法。

腹診推拿的特點是先以望、聞、問、切的方法在腹部進行診斷,查明氣、血、食、水在人體分佈的狀況,然後用相應的手法進行治療。

 診斷時,患者取仰臥位,具體方法如下。

 

1.望腹:望腹之外形,觀察隆起或下陷,隆起爲實證,下陷爲虛症;並觀察胃腸蠕動或腹肌跳動以及皮膚之色澤。

2.聞腹:聽腹部聲音,如能結合現代醫學的昕診法則更好。曾有文獻記載:左、右不容,乘滿處痛,按之痛益甚,或行於胸腹中,咕咕有聲,時吐水汁,吐則痛減,是爲痛囊,宜溫藥,宜減飲食。

3.問腹:詢問患者腹部的自覺症狀,包括腹脹、氣上衝、心下滿悶、腹部悸動、胸脅或腹部痞滿脹痛、不適感與活動的關係、腹痛及其與按壓的關係等。

4.切腹:術者以一手或雙手四指緊貼腹壁,或按壓或摩動。先按任脈,次按臍中,再拘臍旁之衝脈,然後循序摩動。如在兩季肋下用手指沿肋骨下緣徐徐向外或向下撫按,仔細體會其抵抗力的強弱,腹壁肌肉有無病態之虛弱或緊張,以及範圍大小,緊張者爲實,虛弱者爲虛。在按壓時有無胸部苦悶的感覺。

在上腹部摩動時注意有無水響聲,撫摩腹壁時有無緊張感,以及範圍大小,肌肉緊張是否已超過臍部,甚至抵達小腹,其性質是薄而突出,還是深而下沉,有無積聚,其部位大小、形態如何。

在下腹部切診時,肌肉緊張與臍上部分有無連續,上腹、中腹、下腹至恥骨聯合之肌肉緊張度是否一致,深部按壓注意其抵抗、硬塊、壓痛等情況,以探查疾病之根源,屬何經,何性質,並分辨其表裏、寒熱、虛實等。

腹診推拿手法中:

推法可以疏通氣機,化積導滯;

拿法可以瀉熱開竅,增益精神;

按法可以通氣緩痛,行氣補血;

摩法可以安神緩痛,攻滯解鬱;

捏法可以通經活血,開竅醒神;

揉法可以活血散結,軟堅止痛;

搓法可以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搖法可以疏通經絡,滑利關節;

引法可以通經活血,開利關節;

重法可以消腫除痛,清醒頭目;

……

臨牀適應症包括:

內科,如感冒、失眠、胃病、腰痛、痹證、厥證、鬱證等;

婦科,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慢性盆腔炎、圍絕經期綜合徵等;

兒科,如疳積、驚風、小兒遺尿、消化不良、肌性斜頸、小兒麻痹症等;

五官科,如近視眼、斜視、鼻炎、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牙痛等;

外科,如頸椎病、坐骨神經痛、各種肌肉及韌帶扭挫傷、胸脅屏傷等。

在預防、康復、養生保健、美容美體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文),2008年,駱氏腹診推拿術被列爲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粵府(2013)118號文件批准駱氏腹診推拿術成爲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誌着駱氏腹診推拿術這項中華絕技學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遺產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承認和保護。


百年回眸,駱氏腹診推拿歷史與傳承


百年回眸,駱氏腹診推拿歷史與傳承


駱氏腹診推拿術創始人 駱化南

百年回眸,駱氏腹診推拿歷史與傳承


駱氏腹診推拿術第二代傳承人 駱俊昌

百年回眸,駱氏腹診推拿歷史與傳承



駱氏腹診推拿傳承班開設

爲切實繼承好駱氏腹診推拿術這一特色診療體系,中醫家誠摯邀請第四代傳承人駱仲遙先生於深圳駱氏腹診推拿術傳承基地開設系列傳承班,首期駱氏腹診推拿內診療班將於2019年7月17日—7月23日舉辦,歡迎有志於繼承學習駱氏腹診推拿術的廣大中醫學子報名參加。

詳情請查閱:《非遺傳承:駱氏腹診推拿內科診療班招生公告》「鏈接」

百年回眸,駱氏腹診推拿歷史與傳承


聲明:

· 本文蒐集整理於上工轅非遺保護中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

· 關於駱氏腹診推拿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駱氏腹診推拿術“醫家號醫家號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衆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