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不少創業者,可能在去年或者前些時候很開心的拿了所謂的天使投資,最近發現出事了,出大事了,進退兩難,焦慮的睡不着,抽象出來個案例。

“隔壁家小王去年第一次創業,有個傳統行業老闆老劉很看好小王,投資小王一百萬,這個本來是好事, 唯一的問題就是但佔了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小王開始沒在意,覺得自己初次創業,沒有經驗,沒有資源,有人願意出錢,還願意讓自己佔股份覺得也不錯, 這個肯定比上班強。
一年以後當公司做的稍有起色,團隊成員信心滿滿, 覺得美好前程盡在掌握, 準備去資本市場融資的時候,才發現這個股權結構有問題, 根本不可能融到錢。 然後嘗試去和老劉談, 希望能出讓股份,或者給團隊股份, 但溝通的結構並不理想。 老劉提出一個方案, 可以出五百萬把這百分之七十的股份買回去, 其他不考慮。而公司也馬上面臨資金鍊緊張的情況, 真是愁死小王。”

這個就是個很典型的一個在開始的時候就拿了可能不該拿的錢,導致了後面整個事情都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情況, 甚至公司的沒落和倒閉。那到底哪些錢不能拿呢,簡單總結了下,不一定完全,只是拋磚引玉。

1、不平等條約

如果在投資協議中,出現超額股份、不正常對賭、各種嚴厲監管等的條款,要麼就是和投資方進行協商,要麼可能就要考慮投資方是否合適。

這種不平等條款可能會在中後期對企業產生非常致命的傷害。早期創業者還是必須對公司擁有徹底的控制權才能把握公司的發展方向。

簡單說,早期投資超過 30%股份,對賭收入、利潤,如果委派財務等這些不平等條款, 可能就需要特別當心了。

2、藉資源之名佔便宜的

有些投資方可能在投資前許諾種種資源,比如 ‘xxx 領導很熟’,’ 某某公司 CEO 很熟’,‘xxx 流量肯定幫你導’ 等等, 然後希望估值等打折,甚至極低的價格進入。

可能這些資源非常靠譜,公司非常需要這些資源, 但是在這裏建議寧可在這些資源兌現之時再給與打折,否則一旦完成融資流程,就會處於一個很被動的位置。

所謂的資源除非是這個承諾的人自己個人的資源, 如果只是公司的資源, 十有八九這個事情不太好操作。

3、小股東的身份

大股東的權利

有些投資方小股東的身份,但是在公司決策、資金使用、人員任用等方面都是大股東權利,甚至一票否決權。

那創業者可能就是一個類似打工的角色,對公司而言毫無益處。

因爲在很多投資協議裏, 會隱藏很多這樣的條款, 然後加上有些投資方就是強勢和霸道著稱, 可能面上是個小股東, 但因爲這些條款可能會卡的整個團隊特別難受。

4、戰略意圖太明顯

有些大公司、甚至行業領先公司經常進行一些早期投資,會有非常明顯的戰略意圖, 比如不能和幾個競爭對手合作,在某些業務上必須有要和他們進行緊密合作。

這種決策比較難,主要要考慮的還是自己公司的業務是否真需要這麼一個 “乾爹”。 但我覺得,在創業企業早期還是不建議戰略投資,在需要一些戰略資源的時候寧可用現金去購買,可能會更合算。

舉個例子:某知名搜索網站在投資公司時,都是簽訂框架協議保證未來 n年帶來多少流量,並將流量折價成爲投資款。或者要求投出去的現金,必須有多少用來購買該搜索平臺廣告。因爲一些去市場上也能購買到的資源而拿了戰略投資的錢,從而使自己的公司失去了很多可能性和合作機會是得不償失的,過早的站隊的會給早期創業公司帶來發展上的掣肘。

5、官僚機構

這種看公司,如果是想做件大事的創業者建議就直接 PASS 吧,各種官僚的流程煩到你死,非常耗費早期創業團隊原本就很緊湊的人力和精力。

目前碰到的絕對不能拿的錢大概是這些,這裏還需要補充一下,不僅有些錢拿了燙手,有些TS(投資意向書)也需要經過思考和判斷才能接受,否則也會有不少坑等着你。

1、信息盜賊

某些機構的投資人或者 EIR(入駐企業家)本身也處在一個相對機動,隨時可能參與創業的狀態,少部分在投資機構工作目的就是爲了尋找好的創業方向或者是解決方案。本着盡職調查獲取創業者的一些底層邏輯、核心數據、核心合作伙伴等信息,圖謀複製新業務或者改進原有業務。

誠然創業者的確很難分辨這樣的情況,所以儘量尋找有信任背書的機構或者投資人是規避這種情況的辦法。

2、價格操縱使用高報-盡調-低報的手段,讓創始人錯失最佳融資時機

舉例:A 機構報價一億的估值,B 機構突然殺出,報價 1.5 億的估值,TS 條件十分優厚,承諾 SPA 簽完立即打款,簽完 TS 後,盡調一直拖到排他期結束,然後突然壓低報價給出了 7000 萬,並且 SPA 條款變得嚴格很多。

這樣創業者就會非常被動,之前的給過的 TS 也有可能不會繼續推進或者比較猶豫,白白浪費了最好的融資時機,最後可能只能委身於這家善於在競價環境中製造信息煙霧彈的機構,價值遭到低估。

3、Drop 大王

一些機構或投資人出 TS 比較隨意,可能見你的當天就直接給你 TS,而且他們的 TS 條款非常簡單(TS 本身也沒法律效力),甚至價格都沒填,只填了排他期。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的東西——排他。通過排他期限制你和其他機構接觸,這麼隨意的發 TS 只是爲了佔坑而已,如果他們不喜歡,到時候再 drop 你的 TS。

一般比較在乎聲譽的機構都不會貿然出 TS,很爲 TS 的 drop 率也會影響機構的口碑,所以一般這樣的機構喜歡出 NDA(保密協議),NDA 是不具有排他性條款的。

上邊說了這麼多哪些錢,對於創業者來說不能拿,我再說說哪些投資人是創業者儘量少碰,或者別碰的吧。話說,事在人爲,天時地利人和,“人”的作用太關鍵了。

1、套商業祕密型

這種投資人,假惺惺的跟你示好,問你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方向,利用你年輕的單純和善良,各種盜竊你的項目信息,然後放到自己已經投過的類似產品和項目中,等你醒悟,發現爲時已晚,痛苦無奈,啞巴喫黃蓮。

遇到這種人,首先你要獲得他的名片,瞭解他後再說項目。別見到投資人就使勁兒說項目,好像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一樣。千萬別這樣,記住正確的事要遇到正確的人,投資人會對你的項目和團隊進行盡職調查,你也要學會對他們進行“調查”啊!

2、以投資人名義行合夥人權利

這種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私心,面對年輕的創業者,覺得自己有些錢,便想換個方式去參與項目。創業者要留意,合夥人和投資人完全是不一樣的身份角色,雖然說投資人也是“最佳第六人”,不過投資人就是投資人,出錢。

而創業者出力和青春,這是公平的交易,如果又想做投資人又想做合夥人,那就全職,行使創始合夥人的責任和義務。創業者切記,在投資前,談好後,協議一定要簽好,每個人的角色都要安排好,CEO、CTO、COO、CMO等等,公司每個角色都要非常清楚,保證團隊和公司業務效率。

3、高高在上型

真正的天使投資人,首先一定要有“閒錢”。一般都是自己從創業開始,事業成功後,實現了財務自由。看到年輕的創業者,想去幫助和扶持他們,同時也再成功一次,即使投資失敗,也不是特別在意。

注意,投資人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舅舅”,他們是逐利的,不過創業者和投資人是人格平等的,高高在上,覺得自己牛X不得了的,藐視年輕創業者的,你可以直接PASS了,不必留戀。

4、土豪老闆型

遇到這種類型的投資人,年輕人還是趕快閃了吧,他可能是過去傳統行業的暴發戶,對規則和邏輯,深知甚少,創業者你拿到這樣的錢,後邊的小鞋你就等着穿吧!錢一個月一個月的給你,你就是小弟,小字輩的小孩子,一定要慎重。

5、猶豫不決型

創業者遇到這樣的投資人,要趕快做出決定。要主動,如果投資人在TS協議簽署後,依然猶豫不決,投資款項遲遲打不進來,那麼創業者要迅速做出調整,設置時間限制,問明原因,別讓不靠譜的投機人和機構坑掉,浪費機會。記住只要錢還沒打進你的公司,一切就都沒有結束。

投還是不投,要快速做出決定,投資人對創業者要負責任。

6、控制狂

遇到這樣的投資人,創業者要做對投資方的盡職調查。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加以防範。簽約時,每一個條款認真看好,確認,記住投資人是創業者的“舅舅”,不是衣食父母,她是用錢幫助你賺錢的,然後他也賺錢,如果他的控制慾太強,那就讓他自己上吧,You can you up 。

創業者遇到投資人,腦子裏的第一直覺其實非常簡單:趕緊搞定投資,儘快拿到資金。事實上,尋找投資人並不是誰給錢多就找誰,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那個對的人,他們不僅要能夠認同你的願景,瞭解你所要承受的挑戰,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商業頭腦,幫助你獲得成功。

在選擇自己的目標投資人時,你要有以下幾點自定標準:

▲ 對你以及你的企業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一定的認知。

▲ 有儘可能詳盡的資料來展現自己的過往投資案例與經歷,這樣有便於你深入瞭解其投資風格。

▲ 不僅僅只帶給你資金方面的資源,有一定的增值資源更佳。

創業初期千萬不要以爲, 我是小創業者,有人願意出 TS 給錢就不錯拉,哪還想的了這麼多,切記拿到正確的錢才能幫助公司在資本的催化下快速發展,所以一定要甄別正確的錢和 TS,否則之後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反而會拖累公司的發展腳步。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源自網絡。未能及時聯繫到作者。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