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項目,並不是在每個階段都需要融資,而是在取決於項目和資金的契合度,每筆資金的進入都會有目的,天上不會掉餡餅。

資金是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血液,是一個企業的命脈,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一個企業缺乏資金的時候,就要開始選擇融資了。但如何正確啓動一次融資,這裏門路不少。

今天我們就講三點

融資也有旺淡季
追求“不多不少”的融資
如何做融資?

兩個融資季

消費有旺淡季之分,融資也有這樣的說法。

從全年來看,3月至6月是第一個融資旺季。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過完春節後,人們纔開始投入新的工作,而資金早在過年前回籠,等到春節後,投資者手上也有很多正等着投出去的資金。

到了7月份,投資者開始逐漸出現疲態,該投的資金也投得七七八八了。一般來說,快的話,可能一兩個月就結束投資,慢的話,三四個月也差不多。

經過兩三個月的調整,從9月份開始,直到春節,全年第二個融資旺季出現了。

爲什麼?一方面9月是開學的日子,各種O2O、校園、生態等業務都緊鑼密鼓,另一方面9月開始本身就是消費旺季,假期增多,各種雙11、雙12,還有聖誕打折日都集中在這一個時間段。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投資都出現在旺季,只是出現投資意願比較高。

那對於創業者來說,就要好好利用這個時機了。在旺季儘早完成融資,這會使自己處在有利位置。

追求“不多不少”的融資

總有一些焦慮的創業者在問,我是不是該融資?融多一點錢,是不是代表安全一點?

答案自然不是。一個項目,並不是在每個階段都需要融資,而是在取決於項目和資金的契合度,每筆資金的進入都會有目的,天上不會掉餡餅。

先看目的。你想,投資者會投錢給你,是爲了什麼?本質上說,是爲了套現,是覺得你這家企業未來能盈利,能幫他套現很多錢。

而且這個時間是有限的,短的話,可能三五年,長的話,最多六七年。對投資者來說,上市和併購是最好的退出途徑。

所以,當你接受投資者的資金時,就要明白一點:拿到資本的好處,意味着你必須在短時間內產生利潤,讓投資者可以退出。

再看風險,創業者拿了這麼多資金,就要準備應對它的負面情況,一旦沒有產生足夠的利潤,很可能會被資本拋棄。這也是我們說的,不建議盲目融資。

還有一種情況,很多作坊式企業都在追求融資,但實際上,良好的作坊式企業現金流充足,本身併購幾率小,並不需要融資,比如我們熟悉的老乾媽。

多了不行,那少了呢,更不行。

有三種情況,是必須保證融資金額的。

第一種,燒錢階段。
可能很多人會反感燒錢,但某些行業確實只能靠燒錢打下江山,以犧牲金錢爲代價,搶佔大部分市場,然後再做好銷售。比如O2O、專車,共享單車等等。
第二種,加速階段。
每家公司都會這麼一個時候,需要重點推出一個業務,或者核心業務準備轉變。這個時候,公司利潤有限,不足以支撐業務的變化,那麼就需要一個加速器,而這個加速器就是資金。一般公司融資都是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種,必殺階段。
無論行業大小,都會有那麼一兩個討厭的競爭對手存在。尤其在一些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那麼在這個時候,創業者千萬不要膽小,誰融資多,誰可能就勝出了。

如何做好融資?

做好融資,說來簡單,但操作起來其實很麻煩。

第一個麻煩,不會做商業計劃書

商業計劃書簡稱BP。有知名天使投資人說過,“一個好的商業計劃書,說明融資已經成功一半了。”

創業者通過做商業計劃書,說明項目的商業模式、融資需求。看似簡單,實際上是最難的,很多創業者會出現商業模式說不清,亮點體現不明顯,導致投資者對項目不感興趣。

第二個麻煩,項目沒地方展示

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你的項目再好,沒人知道,沒有地方向別人展示你的項目,也很難獲得融資。

第三個麻煩,找不到投資機構

融資往往是急迫的,需要速戰速決。因爲創業者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多數創業者身邊沒有過多的投資機構資源,導致創業者疲於奔命,把時間浪費在尋求機構上。

第四個麻煩,企業公關做不好

“融資之前,往往公關先行”,這是一位老創業者的經驗總結。

在融資成功後,也要通過企業公關,把融資新聞向更多價值更權威的媒體進行發佈。同樣,多數創業者也沒有這些資源。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源自網絡。未能及時聯繫到作者。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