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茜

ID:BMR2004

近日,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成爲熱搜。這是今年無印良品產品第二次陷入“致癌”風波。

品類跨度極大的無印良品,在食品安全上問題頻出,背後透出的是供應鏈管理問題。面對業績增長壓力,一方面要重塑和加強消費者的品牌信心,一方面還要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做好價值鏈和利潤率管理,每一步都影響着無印良品能否繼續壯大。

此次被召回的三款產品,500毫升裝和330毫升裝的天然水、以及430毫升裝的碳酸水,其中“天然水”約50萬瓶、“礦泉氣泡水”約9萬瓶

三款水的價格

2B級致癌物溴酸鹽超標

近日,據日本“中央社”報道,“無印良品”母公司日本良品計劃公司宣佈,因部分商品被驗出含超標的致癌物質,將主動下架瓶裝的“天然水”與“礦泉氣泡水”共約59萬瓶,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啓召回。

該“天然水”所含致癌物質是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標準值的2至4倍,相當於每公升含0.02至0.04毫克致癌物質溴酸鹽。按照日本食品衛生法相關法規,對天然水產品中的溴酸鹽標準量爲0.01mg/L。

這些商品2018年7月開始在無印良品的店鋪、網絡販賣,商品是委託日本富山縣黑部市的黑部名水公司製造。此次召回區域不但有日本,還有中國的臺灣、香港地區。

早在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官網上公佈的一份監測報告顯示,一款產地爲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樣本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不過,這款問題餅乾中所含有的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和丙烯酰胺,目前國際上未制定限量標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也只是就如何在生產中減少其含量給出建議。

與其不同的是,這次在無印良品瓶裝“天然水”中檢測出的致癌物——溴酸鹽,無論是在日本,還是中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都明確給出了最高限量標準。

據瞭解,溴酸鹽是礦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種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後所生成的副產物。正常情況下水中並不含有溴酸鹽,但當原水中含有溴化物,而生產過程中又採用了臭氧消毒殺菌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氯化後會產生。

在國際上被定爲2B級潛在致癌物,這一等級表示,此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國家飲用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監督與選擇》在2009年6月發佈的文章寫道,“長期飲用高溴酸鹽含量的飲用水,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中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實驗動物長期服用含有溴酸鹽的飲用水後,得腎癌、甲狀腺和腹膜間皮瘤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問題“天然水”未在中國大陸銷售

既然已經有明確質量標準,爲何這批產地爲日本本地的“天然水”依然會出現問題,並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問題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批產品都在哪些地區有銷售?除了召回產品將對消費者如何理賠?

《商學院》記者聯繫了MUJI中國總部,對方只表示,媒體報道中(無印良品日本官網聲明中)提及的2款“天然水”產品,在中國大陸從未銷售過。聲明中提及的1款“碳酸水”產品,現在也沒有在中國大陸銷售。

這一解釋也隱含了這款“碳酸水”曾經在中國大陸銷售。

從對方給到的事件發展過程解釋可以看到,問題“天然水”被發現,是在2月12日出口臺灣抽檢時,發現其中溴酸鹽含量超過標準。

2月13日,無印良品日本總社對相關產品進行自主檢測,同時決定將對象批次的產品停止銷售。2月20日,根據自主檢測結果,無印良品日本總社最終決定進行對象商品的自主回收。

雖然,被檢測出有問題的是“天然水”,對方指出,“碳酸水”並無相關溴酸鹽含量的標準要求,但爲了避免同系列產品造成顧客混亂,所以也一起召回。

同時,MUJI中國總部稱,“目前還未收到危害飲用者健康事件發生的相關聯絡。”

雖然是自檢過後的自主召回,無印良品的品牌依然受損不少。

有網友吐槽,“它應該叫無良印品,不應該叫無印良品,上次的餅乾出事,這次的水出事,真讓人堪憂。”“賣那麼貴的東西,幹嘛還這麼不走心。”

臭氧殺菌技術易致溴酸鹽超標

雖然MUJI中國總部解釋,這款“天然水”沒有在中國銷售過,但是,即使在中國銷售也是不合規的。

在2008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的GB 8537-2008《飲用天然礦泉水》新國標中,增加了對溴酸鹽含量的限量指標,不得超過0.01毫克/升。

根據上述文章顯示,這一標準是參照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環保局(EPA)所規定的飲用水。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主要原因是,那一時期,國內的礦泉水企業普遍採用臭氧殺菌工藝,致使溴酸鹽現象凸顯。

後續針對礦泉水的國標在更新,不過,針對溴酸鹽含量的規定沒有變。

在2018年6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顯示,在水質監測項目的理化指標中,溴酸鹽含量應低於0.01mg/L。新國標將於2019年06月21日實施。

在同期發佈的針對包裝飲用水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生產衛生規範》(GB 19304-2018)也指出,爲控制微生物污染,可對源水進行相應處理,如果採用臭氧消毒工藝,“應在保證殺菌效果的前提下嚴格控制臭氧濃度,避免或減少溴酸鹽產生。”

《商學院》記者聯繫了某淨水系統生產領域專家丁威,他向記者解釋,溴酸鹽是天然礦泉水或者山泉水在罐裝環節中臭氧消毒的副產物,由於臭氧消毒的高效、低成本等特點,大部分瓶裝水企業都在採用。但是,臭氧消毒的一個缺點就在於過程控制較難。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遠大於氧氣等其他氣體,且基於空氣源的臭氧發生器穩定性也不高,所以,很容易導致水中局部臭氧濃度過高,造成溴酸鹽生成過量。如果工藝過程沒有控制好,溴酸鹽的產生就不可避免。

在他看來,這次無印良品的相關產品出問題,應該是由生產工藝控制不足,且出廠檢測不到位造成。

丁威指出,如果使用反滲透過濾技術,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不需要採用臭氧進行處理,則沒有產生溴酸鹽的風險。

但是,反滲透過濾技術成本也較高。

喝的人少,日本民衆對“問題水”新聞似“無感”

雖然,“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的新聞在國內被推上了熱搜,但是,在日本國內的影響似乎有限。

雖然常年生活在日本,但是在《商學院》記者聯繫金勇傑之前,他還不知道無印良品在日本生產的瓶裝水致癌物超標的新聞。“喝無印良品的天然水的人,在日本不是很多吧,所以對這個新聞不太敏感。”他感覺周圍人也沒多少人關注。

據金勇傑介紹,在日本,無印良品的食品和日用品相對平價,服裝要比優衣庫稍貴。以無印良品500毫升的“天然水”爲例,售價爲90円,合約5.4元人民幣,這一價格也是日本一般瓶裝水的價格。

即使價格不貴,但是,以自營店爲主的銷售渠道有限。對於金勇傑來說,要買瓶裝水便利店和自販機購更加方面,其中三得利是主要品牌。

雖然,本身在瓶裝水市場所佔份額不大,但是,這次召回約50萬瓶“天然水”,對無印良品來說依然損失不小。

對於商品種類繁多,擁有大量SKU的無印良品,或許不會因爲某個批次的水或者一款餅乾而營收大幅下滑。但是,比起直接打擊,背後透露出的供應鏈問題更值得關注。

暴露供應鏈管理問題

根據峯瑞資本2016年公佈的家居行業分析顯示,根據統計,宜家的SKU在9000左右,對應成百上千家供應商,行業當中SKU數量/供應商<10是常態,管理難度大。

對於無印良品來說,供應商管理難度一樣不小。

這批出問題的“天然水”的委託生產商,是位於日本富山縣黑部市的黑部名水公司,品牌歸屬無印良品。作爲授權方,無印良品公司對於供應商黑部名水公司的產品質量揹負責任。

進入中國10年,無印良品的SKU數量從2000多個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個,而在日本本土,SKU則達到8000多個,並且這些商品全部爲自有品牌,堪比體量龐大的宜家。

作爲一家全球化零售商,無印良品的發展模式也被認爲是SPA模式樣本企業,囊括企劃開發、生產、直到流通、銷售生產全產業鏈。

通過這種重度參與,企業可以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更快,快速將一線消費者的需求,傳導到商品研發和供應鏈體系,提高運營效率,同時能更好控制成本,掌握價值鏈和利潤鏈,進而在市場競爭中展現更強競爭力。

名列全球服裝製造業前十的ZARA、H&M、優衣庫、GAP等都採用的是這種商品研發、製造生產到銷售一體化的SPA模式。沃爾瑪、家樂福、迪卡儂、宜家也都是以自有品牌爲主的零售商。

這種模式在國內也遍地開花,比如海瀾之家、熱風、名創優品、悅詩風吟、米家有品,甚至網上商城網易嚴選等是SPA模式。

但是,魔鬼總是隱藏在細節中。正是由於深度參與全產業鏈,任何環節出錯都會在終端對品牌產生極大影響。

上海正見品牌顧問及商業創變服務機構CEO崔洪波在2018年10月一次分享中,曾以MUJI無印良品爲例分析了SPA模式的成敗關鍵。

他指出,“所有的SPA模式,能不能成功的關鍵核心就在於供應鏈的能力。無論是供應鏈的組織管理,還是預測採購,會反映整個供應鏈庫存管理的能力。很多公司SPA管理問題就出在庫存上。”

除了庫存問題,對於食品來說,供應鏈管理中更大風險來自安全。

目前,無印良品售賣商品的品類跨度非常大。這家“雜貨鋪”已經從最開始的食品、家居用品,發展到傢俱、雜貨、服裝、化妝品等。在一些城市還開了生鮮賣場、餐廳、書店,甚至授權第三方經營酒店。

當主打生活方式的無印良品觸角不斷延伸,對其商品開發能力,尤其是爆款產品的研發能力,以及後端供應鏈管理,都提出了巨大挑戰。

2001年,新上任的無印良品第三任社長松井忠三曾力挽狂瀾,將虧損達數十億日元(約568萬元人民幣)在兩年後,扭虧爲盈,創造了約80億人民幣的銷售紀錄。

2014年,無印良品第三任社長松井忠三出版了一本《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他曾經在2001年力挽狂瀾,將虧損達數十億日元(約568萬元人民幣)的無印良品在兩年後,扭虧爲盈,創造了約80億人民幣的銷售紀錄。

他在書中指出,各種工作都可以標準化;提升工作效率靠制度;反敗爲勝不靠改變員工,而靠制度;並且光靠經驗主義將使公司滅亡。

對於制度的信仰成就了無印良品。如果無印良品的成功在於其管理,對於溴酸鹽這樣一種公認的難以控制的副產物,應該有能力控制住。

一方面要面對供應商的管理壓力,一方面還要面對逐漸崛起的中國對手。

在中國同店業績下滑背後的壓力

雖然依然看好中國市場,不斷開新店,但是,同樣走簡潔風的中國競爭對手實力也在增強。

隨着消費升級趨勢和互聯網電商的新零售佈局,中國零售業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時,品質和便捷度都在提升。

無印良品(MUJI)的本意爲“沒有商標與優質”,其產品注重純樸、簡潔、環保,沒有過度的包裝,淡化品牌概念,追求“物有所值”。在進入中國後,因其“性冷淡風”,一度吸引了秉持質樸簡潔生活態度的“中產羣體”的喜愛。

但是,由於物流體系和稅費等問題,無印良品的一些產品在日本本土“平價”,但在中國“高價”。對於中間形成的價差,很多中國消費者並不爲此買單。

這也給了中國零售商們更多市場空間。諸如網易嚴選、米家有品等主打簡潔風、輕設計的精品生活電商平臺異軍突起。其中,網易嚴選稱所售賣的某款拖鞋就是MUJI製造商,剔除品牌溢價後,價格要比無印良品的售價更低。

無印良品也意識到中國消費者對性價比的強力追求。2014年,通過物流體系的優化升級,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10年後,在中國開啓以“新定價”名義進行的降價活動。截止到2018年9月,已經進行了9次“新定價”。

不過,品類和降價幅度極爲有限的“新定價”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在減退。

2018年第二季度(2018 年 6月~ 8月),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迎來第一次同店銷售額下滑趨勢,下滑比例爲2.2%,並且這一下滑趨勢延續到了第三季度。

根據財務簡報顯示,第三季度(2018 年 9 月~11 月),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 4.1%,比第二季度的 2.2%顯得更糟。而2018年前三季度(2018 年 2 月~ 11 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爲 536.35 億日元(約合 33.47 億元人民幣),同店銷售額下降 1.5%。

這裏的同店是既存店,是指連續開店十三個月以上的“老店”。如今“老店”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也意味着,現有的無印良品門店吸引消費者的能力以及提高客單價的動力不足。

不過,開新店依然是拉動業績的重要方式。算上第三季度在中國新開的17家門店銷售額,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 10.8%。

截止 2018 年 11 月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地區已有 246 家門店。

隨着一二線的市場逐漸飽和,無印良品也在進行渠道下沉。不過,新店意味着成本投入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要發揮好規模效應,還需要提高單店營收。

當無印良品的產品越來越“無界”,對供應鏈管理的重視則是“無限度”。否則,擴張開店,追求業績增長的基礎很難穩固。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