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诗序》里解释说,《木瓜》这首诗歌是卫国人写的,是为了赞美齐桓公的。6. 《诗经大雅抑》中的也有表达赠答的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汉代张衡的《四愁诗》中也说“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16

卫风

木瓜

木瓜

于文华 - 卫风 木瓜.mp3于文华 - 卫风 木瓜.mp3
03:09来自梦焕读书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这首诗的主题很清晰,以相互赠答表达深情厚意。关于《木瓜》一诗的主旨,古往今来见解颇和解读也很多。汉代《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毛诗序》里解释说,《木瓜》这首诗歌是卫国人写的,是为了赞美齐桓公的。因为卫国在卫懿公统治时,被狄人所攻陷,差点灭国,逃到了漕这个地方避难,后来是在齐桓公的帮助下,赠送给了流亡的卫国人许多车马器服,还支持卫文公在楚丘重建国都,卫国才得以复兴。所以卫国人特别感激齐桓公,而作此诗。

关于这一段历史,我们其实在《载驰》这首诗里就有讲到过,这段历史也是《载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卫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中等的诸侯国,许穆夫人是卫国人,她年少的时候,齐国和许国都派使者来卫国求婚,她考虑到许国弱小,距离卫国比较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是无法支援卫国的,但是齐国不同,齐国强大,又是近邻,如果能够嫁到齐国,倘若卫国遇到什么危难就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她的父母和国君却固执的将她许配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为妻。

但是,卫国国君卫懿公是一个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的昏君,在他的统治下,卫国的国力不断衰弱。这个时候,北方的狄族看着日渐衰败、岌岌可危的卫国虎视眈眈,于公元前660年发兵侵略卫国。

但是,卫国的百姓和将士都不愿意为国君卖命,纷纷逃散,狄族直接杀入都城,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都成被洗劫一空,国民也惨遭杀戮。

这时候,许穆夫人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后,痛彻心扉,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卫国,报仇雪恨。但许国是一个小国家,穆公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便领着当初随自己嫁往许国的几位姬姓人赶往卫国的漕邑,与卫国的宫室和刚被拥立的卫戴公相见,商量着复国之策。最后,也是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文公在楚丘重建了国都,卫国才得以复兴。想了解《载驰》这首诗的可以回头去听诗经11期。

虽然这段齐国帮助卫国的历史的确可以在《左传》中找到原型,但就本诗字面来看,这一内容却丝毫没有提及,所以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也驳斥《毛诗序》的这个观点。

从宋代开始,《木瓜》这首诗的主旨关于“男女相互赠答”的说法开始盛行。朱熹在《诗集传》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他认为这首诗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的。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无疑将《木瓜》诗中所含情意的范围缩小了。而我们今天解读《木瓜》这首诗是将它看作是朋友之间的赠答诗来进行解读。

注释:

1. 木瓜,不是我们今天能吃到的海南的一种水果,这个可以吃的水果木瓜是产自中美洲的热带地区的,大约17世纪传入中国。因此,诗经中所说的木瓜,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吃的木瓜。诗经中所提到的木瓜也是一种植物,形似黄金瓜,可以食用,也可以赏玩。

2. 琼,本义为赤玉,后来引申为形容美玉。

3. 琚,指的是一种玉名。琼琚,指的是美玉。

4. 瑶,玉之美者。

5. 玖,指的是黑色次等的玉。《说文解字》里说,“玖,石之次玉,黑色。”

6. 好,这里我认为“好”是名字的用法,意思是永结为好。也有人认为这个好应该是动词,读好,爱的意思。其实,这两种解释也都有各自的道理。

拓展: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玉这个字的解释是,“石之美者”,玉其实本质就是石头。

2. 中国人关于玉的使用特别早,在商州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打磨、把玩玉石了,而且还把它当作是一种配饰。

3. 《周礼·玉藻》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之所以佩戴玉石,是因为玉的美德如同君子的美德。

4. “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许慎《说文解字》

玉石有五种高贵的美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与之相匹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首先玉石不像金属那样冰冷生硬,而是温润光泽,这就是“仁”;其次,玉石通透,纹理表里一致,这就是“义”;再者,玉石敲击声音清脆悦耳,这就是“智”;而且,玉石质地坚韧,不容易损坏,这是“勇”;最后玉石碎了之后,断口处虽然尖锐,但是却平滑,不会伤到别人,洁身自好,所以这是“洁”。所以,君子佩戴玉石是以玉石之美德,要要求自己。

5. 在古代,君子有一定身份,重视品德修养,他们必然会佩带玉器。而佩戴玉器的人在一定的场合要按一定的规矩动作行动,或进或退,或揖或扬,使玉佩相碰撞,发出一定的音响。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如果不专心致志动作就很难达到标准。古人这样做,一方面是制度与礼节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内心的追求。

6. 《诗经大雅抑》中的也有表达赠答的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汉代张衡的《四愁诗》中也说“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7.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在困难的时候,倘若受到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哪怕是小小的一点,日后也应当加倍报答。其实,人与人相处,物品的贵与贱,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心意。因为,物品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所谓的价值难道不是人后来赋予它的吗?

8. 欧阳修在《梅圣俞寄根杏》里就写到“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虽然跋涉千里,对方送给你的礼物只是一根轻轻的鹅毛,但是这根鹅毛背后所承载着赠与者的那份情谊却是深沉万分啊!

乐学诗经

听国学经典 品诗经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