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成、开启未来的毕业季,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的两则公告分外惹眼:清华大学拟对两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学处理,由于难于联系到学生,无法直接送达通知,特予公告送达。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将退学通知直接发布上网,不就相当于古代的"罪昭天下"?究竟什么出格行为,会引起堂堂清华如此硬核操作?

公告中这样解释了原因: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或逾期两周未注册的,拟予以其退学处理。

伴随着社会声音的疑问连连和集体唏嘘,事件主角——两位清华在读博士生,被大众刻画为"翘课逃学、拖欠作业"的中国大学生的典型模样。两位年轻人究竟何故屡屡缺席,小编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很明确——"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之说法已不同往日。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博士服特有的红色流苏从春季绚烂至夏季。然而这个毕业季,博士们似乎过得并不顺利。今年上半年,已有不下五所高校对未达毕业要求的研究生"动了真格"。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6月,宁夏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对29名超期未毕业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3月,合肥工业大学发布公告,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3月,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公告,由于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该校对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作退学处理。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3月,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通知,对于"超出最长学习年限且未提出结业申请"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拟按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退学处理。

深圳大学2018年退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有132人,其中有74%因为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无法毕业。

点连成线,各高校针对研究生未毕业问题采取的措施,共同勾勒出中国高等教育日渐虚无的"条框",也是长久以来为提高国内毛入学率,造成"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景象被忽视的一条"底线"。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一般情况下,高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和延期)基本为硕士生5年,博士生7年,硕博连读生7年,对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年限或可在此基础上增加2年。(医学等特殊学科例外。)

而我国研究生们的毕业情况严峻到了什么程度呢?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说,2012年时,我国博士生有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博士无法按时毕业。从年限上来看,部分3年学制的博士生甚至8年都毕不了业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一个个惊人的数字代表的真相实在堪忧。延毕,貌似已经成了"博士之田"的大面积"虫害",同时也是导致最终"颗粒无收"的直接原因。

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这是一声来自官方明确的"清退"信号。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看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严出"机制,是"见真章"的节奏了!

群众"吃瓜"的时候,处于风暴中心的"博士"群体陷入人人自危的困境。刚刚投出去的那篇论文是否会通过?下一项研究成果猴年马月才会诞生?目前手中的实验数据够不够凑成一项进展……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博士的苦与泪仿佛干涸之水,暗石长久存在,只是这才暴露于光天化日。

前脚清华大学刚"放逐"了两名博士生,后脚Science杂志发文"劝退"博士。6月25日,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Science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It's OK to quit your Ph.D"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文中称,约1/4的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生会在头三年放弃博士学业,并通过采访九位博士阶段退学者,总结出退学的三点理由:对研究失去兴趣,开始追寻其他事业,或是因在学术界的遭遇而心灰意冷。

那么,Science的这篇文章究竟应该如何解读?退学是否应该成为"博士困难户"的最好选择?

小编身边有一位博士研究生A,女,985名校化学系在读,今年是读博第三年,第一篇论文投出,被审核官连问20余个问题后被返回修改;一篇论文在写;按照该校"四发"毕业要求,剩余两篇论文仍无着落。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由于成绩出众,A由本科高校保研至现在的985名校,读博第一年曾产生过退学念头,但在与师兄师姐聊天之后有所消解,怕父母家人担心,也并没有将这种心思讲出来。如今坚持到第三年,可以算是博士"分水岭"——若再无重要成果可以发表成功,则很大程度面临延毕风险。而在A的日常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等博士毕了业,再也不碰科研了!

小编认为,A的处境可以算是"对研究失去兴趣"的典型代表。不可否认,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博士是通过走"优秀成绩"入口而进入的,他们没有对"博士"一词产生客观、科学的认知,没有做好全面、长期的准备,就糊里糊涂地成了"博士"。一言以蔽之,对科研兴趣过度高估,对枯燥过程严重低估。

博士进阶之路并不光鲜,"拿奖到手软"、"SCI神投手"的事迹只是个案,再者说,他们光环之下付出的努力又有几人知?小编身边的博士,大都像是修行中的苦行憎,虽没有上下班之说,"996"却是常态;时常泡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天,午饭靠别人带,因为要盯着实验数据不出差错;看过的论文可以用"G"计,英文原作一天看下来头晕眼花,甚至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断尝试,不断实验,不断失败,不断从头再来……在这过程中,博士的99.9%阶段都是"黑暗时刻",唯有0.1%的时分可以看到黎明曙光。

然而,博士的"难"并非只在科研,还在科研之外。

就A来说,今年25岁,忙碌的科研生活使她根本无暇顾虑个人问题,即使三年之后博士毕业,也妥妥迈入"大龄剩女"之列,身上还挂着相亲群体中所谓的第三种性别"女博士"的标签,父母表面上不催促,心里也是火急火燎的。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其实,这反映的是广大博士个人发展上的集体"尴尬":若不能产出足够毕业的科研成果,一种选择是将过去几年时光抛诸脑后,往昔得失皆化为泡影,即使年迈老者尚不能如此豁达,年轻人中又有几个可以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另一种选择是不断延毕,即使成"博士钉子户",也要将毕业证书苦熬到手,完美错过传统观念里成家立业的时间点。

何去何从?这个人生十字路口面前站着的不是一个A,更是数以万计的博士。

"我是一名未毕业的985女博士,我该何去何从?"

然而,Science发文却被不少网友当作宣扬"读博无用论"的武器,一句传播甚广的话是这样的,"读博是一种消费,而不是一种投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也如此这般登上舞台。在小编看来,这又是另一种极端主义。抱着这种态度观望的人们不外乎认为,读博,不过是学生生涯的简单继续,是一时逃避步入社会的最佳捷径,"风水轮流转,与一位工作5年年薪达百万的本科生相比,学历镀金的博士能够胜在哪儿呢,面对天高房价,不还是得回归柴米油盐'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日常吗?"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五年时间凭一己之力拼出百万年薪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能有多少呢?而谁又能说博士毕业后不能凭厚积薄发创业成功拿下百万身家呢?两者相较,事件发生概率更高的不一定是前者吧!

从更大的科研发展角度来说,博士学位很有必要,甚至很基础,绝不是无用。细数为国家科学进步做出贡献的院士、顶尖学者,哪一位缺了博士经历?

不论是清华的退学处置,还是Science的劝退文章,小编认为,在这个"读博大不易"的背景下,博士更应保持初心,不轻易被风吹乱心幡。那些真正对学术拥有浓厚兴趣的博士,无论研究成败与否,内心深处的满足感无可替代;而那些被光鲜头衔或外物绑架的"博士",一路直行是勇敢,但适时地全身而退也不失为一种及时止损的办法。

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