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落成,代表衡水文化走出去又取得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节点性的成果,衡水和吕梁又多了一条紧密联系友好合作亲切交流的文化艺术纽带,今后彼此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说,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设立,是文化助力脱贫、艺术点亮乡村的好模式、好范例,必将为临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用艺术点亮乡村

——记画家谢永增与中国首个窑洞式

庄园艺术馆

衡水籍知名画家谢永增,在吕梁孙家沟开办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

7月7日,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三交镇孙家沟村正式开馆。与此同时,“源于乡土——北京画院谢永增工作室吕梁写生专题作品展”在该馆开幕。

“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集展览、创作、培训于一体的公益性艺术馆。建立“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是当地政府借助名人效应保护利用开发古村落、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更是艺术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举措。

吕梁 谢永增的艺术故乡

衡水籍当代知名山水画家谢永增是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创作以真挚的乡土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谢永增是从衡水乡村走出来的画家。有评论称,谢永增是在农村长大,城市里开花,又在乡村结果。他的艺术源于家乡深州小榆林,生发于吕梁大地,被称为“吕梁最亲近的艺术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谢永增开始到吕梁写生,至今已三十多年。他以吕梁乡村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表现了农村的时代特征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在美术界引起良好反响。熟悉他的朋友们都知道,谢永增迷恋吕梁、深爱吕梁,每年少则早春、晚秋两次,多则数次来到这里,且一住就是月余。老乡们对谢永增已是熟若邻里——他在这里写生作画的时候,经常在村里村外遛弯散步、和村民们谈天说地。吕梁的农家小院、窑洞土炕、沟梁山峁,早已和谢永增的生活融为一体。

谢永增与吕梁结缘是从1985年电影《黄土地》上映开始的。电影中黄土高原的苍茫寥廓的画面,瞬间让谢永增产生了一种神交已久的感觉,他为之怦然心动。谢永增意识到,这是值得他描绘一生的美丽画卷。原来,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他的老家——衡水深州小榆林一带的地形地貌,与黄土高原神似。

“那时候家乡不是现在平原的样子。村子周边全是大片的沙土坡、沙土岗,像丘陵一样连绵起伏。村庄周边和田野中还有许多小河沟和水塘,河沟里的小红鱼无拘无束地游动,水塘边的柳树身影婆娑,随风起舞……那种难以言表的美至今还萦绕在我的梦里。”谢永增说,吕梁风光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投缘的天地。走进黄土高原,仿佛回到家乡一样。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吕梁山早已成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大后方,这里成为谢永增的精神家园、艺术故乡。

柳林、临县、石楼、兴县……在这片黄土地上饱游饫览的过程,丰富了谢永增的阅历,积累了绘画经验,坚定了他在乡土中感受生活和生命价值的方向,“我从吕梁厚重浑然、粗犷无限的感觉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也借此表达我对乡土故园的无尽眷恋。”

孙家沟 开启吕梁艺术大门的钥匙

谢永增一次又一次来到吕梁,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吕梁市临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对集中的区域,因晋商形成了以碛口为中心的明清乡土民居建筑群落,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孙家沟一带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晚清时期吸引了众多有钱人前来大兴土木,先后建成十连窑院、亭院、花园院、王长生院、芝麻坪院等,现存古民居建筑近9000平方米。这里不仅是三晋建筑文化的宝库,也是谢永增写生、影视拍摄、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衡水籍知名画家谢永增,在吕梁孙家沟开办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

孙家沟村的民居建筑完整记录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国北方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其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晋商宅院的平地造势,而是依山傍水,结构参差错落、变化有致,富有古风古韵。明柱、夏檐、厢廊式砖石窑院,厅台、廊房、阁楼以及别具匠心的大门、照壁、垂花门比比皆是,可谓传统窑院建筑之精华,在晋西北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

孙家沟还曾有过红色的传奇。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央军委三局和中央机要处驻扎在这里一年时间。当时,中央工作委员会转移到河北平山,中央后方委员会则转移到临县统筹后方工作,其中中央军委三局本部及军委通讯总台就设在孙家沟。孙家沟因其隐秘性成为电台活动、情报侦讯的主战场。中央后委把90%以上的大功率电台秘密集中到孙家沟,党中央、毛主席及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绝大部分由后委转达全国,各战略区的许多电报,也是由后委转报中央和军委。

厚重的历史及红色文化的积淀,让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所在地增添无穷的历史人文魅力。

梳理近期的写生作品,谢永增感觉自己对吕梁的认知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第一次走进孙家沟这个村庄就觉得神奇。如今,与之情感上的共鸣更为强烈,感觉找到了一把开启吕梁艺术大门的钥匙。来了就不想走,画也画不够,魂牵梦绕、欲罢不能……”

艺术馆 引领乡村文化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福华看来,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尊重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而谢永增这些年来的艺术创作,正是这一理念的实际践行。他的创作源泉就在吕梁乡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气息。

谢永增自乡土中汲取无尽艺术的滋养,而回馈乡土的是他作为艺术家的深挚情怀。谢永增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艺术与基层、与大众更好地融合、相互增益。去年来孙家沟写生时,谢永增与临县县政府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设立“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以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庄园式窑洞建筑作为艺术馆和写生基地,在国内独一无二。

接下来,修复、改造、整饬周边环境,修建配套设施……紧锣密鼓的筹建过程历时一年,结构精巧、院落开阔、面貌一新的“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终于惊艳亮相于世人面前。

在这里,人们可以在颇具特色的晚清民居建筑中尽情欣赏谢永增和他的工作室艺术家们近年来在吕梁一带写生创作的美术精品,品味立足传统又不断推陈出新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之美,真切感受到深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与新时代蓬勃昂扬的文化气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谢永增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践行着“文艺为人民服务”。他深入基层画基层,歌颂百姓和乡土,除了画笔,还用文字抒发心中深沉的乡土情怀。《心灵的故乡》《源于乡土》两篇文章近日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发表,影响很大,引发很多人关注,以至于“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尚在筹备阶段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我就想把艺术作品变成一条乡村振兴的道路,就像一盏明灯,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推动作用。”在画家看来,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这个平台,让艺术作品真正地走近了乡村和大众,成为普通百姓可以欣赏品评的艺术,也成为他们记住艺术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一个寻踪途径。

“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设立,形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同时发展的态势。对于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说,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设立,是文化助力脱贫、艺术点亮乡村的好模式、好范例,必将为临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马福华说,推动衡水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文化衡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谢永增作为从衡水走出来的优秀艺术家,是衡水现代文化艺术大家和文化名人的优秀代表之一。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落成,代表衡水文化走出去又取得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节点性的成果,衡水和吕梁又多了一条紧密联系友好合作亲切交流的文化艺术纽带,今后彼此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源于乡土,回归乡土。谢永增和他的艺术扎根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行深致远、渐入佳境。

画家简介

谢永增,1961年生,河北深州小榆林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多次获得国家级美术奖项。代表作有《绿源》《沃野》《故乡》等,作品被多个政府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处收藏,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衡水籍知名画家谢永增,在吕梁孙家沟开办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

来源:衡水日报社

记者:韩雪

编辑:贾扬阳

校对:彭宝辉

衡水籍知名画家谢永增,在吕梁孙家沟开办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衡水籍知名画家谢永增,在吕梁孙家沟开办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衡水籍知名画家谢永增,在吕梁孙家沟开办中国首个窑洞式庄园艺术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