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總有一種情懷讓人無限景仰,總有一種精神讓人肅然起敬。雪域高原,有一個特殊羣體,他們舍小家爲大家,用心用情,奮戰高原,無法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他們擁有同一個名字——援藏幹部。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怕付出健康的代價,那怕付出寶貴的生命,只爲神山聖湖更美麗,只求西藏人民幸福安康。這就是援藏幹部的追求與夢想。

值此山東第八批援藏工作即將結束之際,齊魯網、閃電新聞特推出“魯藏情深”系列報道,講述援藏幹部們牢記職責使命、聚焦中心工作,講政治、重奉獻,講擔當、重實幹,與當地幹部羣衆同甘共苦、並肩戰鬥,爲日喀則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生持續改善作出了應有貢獻,實現了山東對口支援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

⑥首創縣級組團式醫療援藏,打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

齊魯網日喀則訊(記者楊本敬 崔真真 張偉 王春令) 記者一行在聶拉木縣中學採訪時,來自煙臺的醫療隊伍正在給學生進行健康查體。醫療隊伍帶來了三輛車,兩輛是巡診車,一輛是手術車。在震後聶拉木縣供電不是很穩定的情況下,只要有柴油,這三輛車就能正常運轉,可以說是一個流動的醫院。

⑥首創縣級組團式醫療援藏,打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⑥首創縣級組團式醫療援藏,打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

煙臺市第八批援藏幹部領隊、聶拉木縣委常務副書記田長青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和醫療方面提倡組團式的援助工作。煙臺第八批援藏工作組進藏以後,針對聶拉木縣2015年地震之後的衛生狀況,經過大批量調研,確定了先治病救人、先開展組團醫療工作的工作思路。田長青介紹,針對西藏的衛生狀況,國家提出來的組團式醫療僅限於自治區1+7的層面,也就是說在西藏地區總醫院和7個地級市的人民醫院當中開展組團式的醫療工作。經過調研學習交流,煙臺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組開創性地提出,要在縣一級開展組團式的醫療援藏工作,這項工作也得到了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和煙臺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首創縣級組團式醫療援藏,打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

煙臺市第八批援藏幹部領隊、聶拉木縣委常務副書記田長青接受閃電新聞記者採訪

經過多方溝通協調,2017年4月19日,支援聶拉木縣組團式醫療援藏文件下發。2017年5月19日,由煙臺萊州市派出的第一批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組8位同志正式上崗工作,這標誌着西藏自治區第一家縣級市的組團式醫療工作隊正式到位。經過這三年的努力,截至目前,煙臺市共派出了三批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隊伍,每一批工作爲期一年。第一批是萊州市派出的,第二批是龍口市派出的,今年的第三批是由招遠市派出的。

⑥首創縣級組團式醫療援藏,打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

田長青介紹,根據聶拉木縣醫院的需求,煙臺派駐的專家主要是外科、內科、婦產科檢驗,還有放射科,包括手術室的護理等方面。兩年來,共接待門診病人8930多人次、住院病人640多人次,成功搶救危重患者20多人,實現了危重患者零死亡率和新生兒的零死亡率。這些專家除了日常的坐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規範醫院的管理,幫教當地的醫療人才。通過這兩年的努力,醫院的各項管理制度日趨完善,衛生系統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有了明顯提升,目前來看基本能滿足聶拉木縣農民羣衆的醫療需求。“同時,我們也帶出了一批當地的這種醫療衛生人才,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本土的醫療隊。”

⑥首創縣級組團式醫療援藏,打造“帶不走”的本土醫療隊

據瞭解,煙臺第八批援藏工作組入藏三年來,遵循“科學務實、真情接續”的工作思路,以融入和熱愛爲感情主線,積極踐行老西藏精神,隊伍建設堅強有力,項目推進穩妥務實,民族團結持續鞏固,援藏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

三年來,煙臺第八批援藏共實施50多個項目,計劃內投資1.72億元,計劃外爭取資金700餘萬元,涵蓋了教育事業、組團醫療、基層組織政權和民房建設、地質災害治理等多個領域,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災後重建、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2018年聶拉木縣成功的脫貧摘帽,2019年將全面完成災後重建,在2018年度日喀則市績效考覈中獲得“爭先進位”最佳進步獎,徹底扭轉了前兩年的落後局面。

閃電新聞記者 楊本敬 崔真真 張偉 王春令 日喀則市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