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病牀前詢問病人康復情況。 本報記者 範永松 攝

9月20日上午,24歲的小潔(化名)躺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病牀上,揮動着左手向前來查房的醫生表示感謝。3天前,懷孕7個多月的小潔在家中突發腦溢血,造成偏癱和語言功能喪失,她和肚子裏的孩子都面臨生死一線。

與此同時,醫生和家屬都面臨一個兩難抉擇——大人和胎兒都有生命危險,到底先救誰?

事發

孕婦家中突發偏癱

小潔的丈夫胡家龍介紹,夫妻二人租住在南岸長生橋,平時胡家龍經營鋁合金門窗,妻子此前開了一個燒烤攤。年初懷孕後,小潔就停了燒烤攤,安心在家休養,同時讓母親從巴南二聖鎮過來照顧。

9月17日下午5時許,胡家龍在家陪妻子看電視,妻子突然喊頭疼厲害。幾分鐘後,右邊肢體失去知覺,無法動彈,而且說話開始模糊不清。胡家龍感覺情況不妙,趕緊和岳母一道將妻子抱上車,送到離家比較近的重慶市東南醫院。

東南醫院急診科的醫生立即給病人做了核磁共振,發現小潔頭部有一片陰影,初步判斷顱內有腫瘤。加上小潔懷有7個月身孕,建議轉院到三甲醫院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治療。

診斷

顱內出血急需手術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神經外科副主任謝宗義介紹,當晚7時許,小潔在病發2個多小時後轉入江南院區,此時患者病情已經非常危急,右手右腳無法活動,而且基本喪失語言功能,人嗜睡。

江南院區當即組織了神經外科、婦產科、放射科、麻醉科、藥劑科等科室專家會診,初步診斷是腦出血,血腫量大,但出血原因不明,極有可能是顱內血管畸形破裂導致。

爲了明確診斷,需要做CTA檢查,明確出血原因,而這種檢查可能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家屬舉棋不定,但是不明確診斷,無法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病人和胎兒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家屬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同意做CTA檢查。爲了保護胎兒,醫生們煞費苦心,將防輻射鉛衣懸空撐在孕婦的腹部,將注射的造影劑調整到最低。很快,檢查結果出來了,證實了神經外科專家的判斷,顱內血管畸形!患者左側半球的頂葉位置發現顱內出血區域,出血量大概在50毫升,而且有出血區域擴大的跡象,急需手術清除血腫,並切除畸形血管,清除這枚顱內定時炸彈。

正常情況下,顱內出血超過30毫升就需要做手術止血。

兩難

保大人還是保胎兒?

謝宗義說,由於患者懷孕7個月,屬於妊娠中期,還差5周就足月,腹中的胎兒只是基本成熟。但手術以及麻醉均可能造成母體給胎兒的供血不足,造成胎兒缺氧窒息,最後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甚至死胎。

爲了胎兒的安全,醫生建議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顱腦手術前進行剖腹產,讓孩子提前出生。但出生的孩子屬於早產兒,出生後需要立即送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的恆溫保育箱呆一個月,每天費用上萬元,一個月下來將是鉅額數字。

保大人還是保胎兒?面對這個兩難選擇,家屬一時不知所措。胡家龍說:“這是我和妻子的第一個孩子,好不容易懷到7個月了,我當然希望她們母子都平安。現在突然說只能保一個,確實有點難以選擇。”

救人

手術成功母子平安

沒有家屬的同意,手術一直不敢進行。經過和醫生不斷溝通,家屬們反覆商量,最終在9月18日凌晨同意先保大人。“畢竟小潔還年輕,萬一孩子沒有了,以後還可以再生。”

當天下午2時許,經過精心準備,由江南院區多個科室參加的開顱手術正式開始,手術由神經外科血管病專家劉國棟副教授主刀。劉國棟告訴記者,患者的顱骨打開後,在顯微鏡下,醫生們看到巨大的一團畸形血管橫亙在功能區上,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致命性的大出血。劉國棟將一根根畸形血管處理掉,如同排除定時炸彈上的一根根引線,將大部分的血凝塊清除,很好地保護了出血區域的大腦功能區。

歷時6個小時,這個風險大難度高的手術方纔完成,手術僅僅出血約100ml,臺上臺下的醫生護士汗溼衣襟。而在手術過程中,麻醉科、婦產科的醫生時刻監聽着患者肚子裏的胎兒心跳,防止意外發生。幸運的是,直到手術完成,胎兒心跳呼吸良好。

9月20日上午,記者在病房裏看到,小潔神志清醒,右手右腳開始部分恢復知覺,但仍無法活動。胡家龍說,妻子目前能聽懂話,但說話依然受影響,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非常感謝醫生們的努力,現在不但保住了大人,也保住了孩子。”

看着胎心監護儀上胎兒鏗鏘有力的心跳,看着B超上胎兒歡快地手舞足蹈,小潔這個準媽媽眼裏流出幸福的淚水。

謝宗義介紹,患者目前依然右側肢體偏癱,需要半年以上時間才能逐漸康復;腹中的胎兒目前狀況良好,發育未受影響,母子均脫離生命危險;但麻醉藥和造影劑對胎兒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需要進行評估。“患者再過半個月,等顱內的血腫消退,就可以轉到婦產科保胎,然後等待孩子出生。目前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本報記者 範永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