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中,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指出,中國的城市建設史,可以推到五千年前。7月11日21:48,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爲您深度解讀《如何破解中國古建築的文化密碼。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中,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指出,中國的城市建設史,可以推到五千年前。全世界延續下來至今沒有中斷過使用的古城,我們國家是最多的、最豐富的,應該好好保護,而不是肆意破壞。

7月11日21:48,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爲您深度解讀《如何破解中國古建築的文化密碼?》。

嘉賓簡介


「獨家」古城變高樓,這一現代化誤區需要消除


王其亨,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及理論的教學和研究,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古建築測繪、明清皇家陵寢與園林、古代建築圖學、清代皇家建築師樣式雷世家、世界記憶遺產“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等。曾主持完成數十項世界文化遺產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的測繪、修繕設計、復原設計及保護規劃,其中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獲評省部級一、二等獎。

全世界延續下來至今沒有中斷過使用的古城,我們國家是最多的、最豐富的。成都起碼有2400年以上的歷史,周邊的三星堆、金沙遺址沒有文字,但是有刻畫符號。我們不能肯定這個刻畫符號一定不是文字,但是起碼這些符號不像甲骨文一樣可以解讀。像成都這樣的城市很多,我們現在的城市建設史,甚至可以推到五千年前。

中國古代在平等交往情況下,往往是擅長吸收人家的優勢文化,當然同時也發現它的短處,然後加以改造。很可惜在兩次鴉片戰爭以後,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心態發生了轉化。當時西方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電報、火車,後來的電燈等等。這種情況就導致了一部分中國人,說得不好聽就是崇洋媚外,急劇地開始毀壞我們的城市。但是,城市原來的環境沒有改變,依託的自然資源它的紋理沒有改變。去年我幾次回成都,就在晚上,車走之後,根據我記憶裏的空間概念,街道中心沒有變化。但是到了白天一看,根本不認識,把老的全部拆光,然後蓋高樓,一條中軸線80多公里,全世界有這樣的城市嗎?這就是晚清以來的現代化誤區。汽車都得跑一個多小時,那是人的空間嗎?我在成都長大,原來一個50年代20萬人口的城市,文化品位極高,每一條小街一定有三個店:賣花的花店,賣中國畫的畫店,還有一個書店。所以從西漢以來,中國的文人座標人物在成都大量湧現。

環境決定人,你天天看到都是光怪陸離的、排他性的、沒有人情味的現代建築。現在每年在蓋的全世界最高建築,有70%在中國,我們土地資源有限,不能不蓋高層,但是蓋那麼多,就是孔子那句話“過猶不及”,一定是價值觀出了問題。看看我們原有的城市的地方特點,人傑地靈和自然的呼應,現在我們很難找到。像一些小城市,1988年做閬中的規劃,後來堅決要求他們市政府遷出去,把老城保護下來,然後做減法。還有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平遙原來有很多票號,都是金融資本。建國以後這些財神爺都沒有了,這個縣就變得空前貧窮。後來文物界、建築史學界拼命做工作保護,這樣的東西在中國本來到處都是,現在實在太少,這就是一個損失。有志的人還可以把中國城市好好做做研究。


「獨家」古城變高樓,這一現代化誤區需要消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