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登州镇

登州镇是明清时期驻守登州的军事编制单位。

明永乐七年(1409),朝廷在登州水城设登州备倭都指挥使司(简称备倭都司),总督山东沿海诸路军马,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嶅山卫、灵山卫等各卫指挥使司均归其管辖。

登州备倭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一人、都指挥同知二人、都指挥佥事四人。正统年间,不再专设都指挥使,而以同知、佥事代行都指挥事。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专设登州巡察海防道,管理登莱两州海防军务。

万历二十一年(1593),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壬辰战争”,率军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廷调集南北陆水官兵加强海防,在登州增设副总兵,与巡查海防道分掌水陆各营,归山东巡抚节制。万历二十四年(1596),搬销都指挥使,改设总兵,号总镇。登州备倭都指挥司署改为登州总镇府。

天启二年(1622),设登莱总兵,归登莱巡抚节制,统辖山东沿海水陆12营,总兵署设在登州府城内。陆营分陆左、陆右、陆中、陆前、陆后、陆游、火攻七营,除陆右营领以副总兵外,其余均以把总及哨官领之。水营分为水左、水右、水中、水游、平海五营,领以参将或游击。

崇祯二年(1629),裁登州总镇,崇祯七年(1634)复设。崇祯十一年(1638),撤销登莱总兵,登州总镇并于临清镇,登州改设城守营。

清顺治十八年(1661),移临清镇于登州,改为登州镇,属绿营建制,以总兵领之,归山东提督节制,辖左、中、右三营及文登营。

康熙六年(1667),拨左营守备为水师营。

康熙十九年(1680),设宁福营。

康熙二十二年(1683),改山东两镇之一的胶州镇为胶州营,属登州镇。至此,山东全省水陆二十七营皆归登州镇统辖。

雍正二年(1724),新设兖州镇,与登州镇分辖山东诸营。此后,登州镇直辖本标中、右二营,兼辖济南、青州、即墨、莱州、武定,安东(今属日照市)、寿乐、胶州、宁福、文登十营,加水师营共十三营。

乾隆八年(1743),登州镇归山东巡抚兼提督节制。

嘉庆二十年(1815),登州镇兼辖的济南、武定、安东三营拨归兖州镇管辖。

道光三十年(1850),登州镇总兵改为水师总兵兼辖陆路。

同治十二年(1873),凡水师均归扶标,登州镇仅辖陆路九营,总兵亦由水师总兵兼辖陆路改为陆路总兵。

其后,随着营制的变更,兵员屡经裁调。至清末编练新军,登州镇随绿营而消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