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騎馬武士俑

NO.147

相比之下,李敷的案件則更爲複雜。

表面上看,被殺的是李敷和他的弟弟李奕,但實際上,拓跋弘真正的目標,是他的嫡母馮太后!

當時馮太后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但她向來性格強勢,對朝中的一些重大事務依然免不了還要指指點點。

性格同樣強勢的拓跋弘對此當然接受不了。

很快,母子兩人就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拓跋弘對馮太后極爲不滿,便決定給她點顏色看看。

說話,要抓住重點;調情,要對好G點;找茬,要找準弱點。

在拓跋弘看來,馮太后在政治上也許是無可挑剔的,但作爲母儀天下的太后,她在作風上卻有個嚴重不符合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私生活不檢點。

年輕寡居的她難耐寂寞,包養了好幾個情人,其中最得寵的,就是李奕!

李奕出身於河北名門趙郡李氏,高大帥氣,多才多藝,且曾擔任過宿衛監,頻繁出入宮中,兩人日久生情,逐漸發展成了情人關係。

不過,這畢竟是宮闈隱私,張揚出去有損於皇家形象,因此拓跋弘並沒有直接對李奕下手,而是將矛頭對準了李奕的哥哥李敷。

可是,李敷這個人爲官清廉,處事謹慎,名聲一直都不錯。

怎樣才能找到他的罪證呢?

有志者,事竟成。

機會很快就來了。

李敷有個多年的好友見李訢,時任相州(治所今河北臨漳)刺史,因收受賄賂被人告發。

拓跋弘聽說後一下子就有了主意:就從此人身上打開突破口!

他馬上下令將李訢押回平城,嚴加審訊。

在判決前,拓跋弘偷偷派人對李訢說,按照法律,你的罪行是必死無疑的,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將功補過,免於處罰。

李訢如溺水者見到了救命稻草,連忙追問:什麼辦法?

來人附在他耳邊輕聲說道:揭發李敷兄弟!

李訢沉默了。

他覺得很爲難。

不揭發吧,自己就死定了,今年都過不去;揭發吧,李敷又是多年的好友,良心上過不去……

他在牢房裏來回踱步,腳步加起來都可以繞地球五圈了,卻依然拿不定主意。

就在此時,他的女婿裴攸來了。

裴攸勸他說:很明顯,皇帝是一心要殺李敷兄弟,你就算不告發他們,他們遲早也活不了。你這樣白白替他們死,值得嗎?

李訢開始動搖了:可是我怎麼知道李敷犯了什麼罪呢?

裴攸道:這好辦。有個叫馮闡的人先前被李敷所害,其家人對李敷恨之入骨,我去找他們,一定能打聽到李敷的罪行!

李訢點了點頭。

他的求生欲終於戰勝了朋友情。

之後他將裴攸從馮家收集來的李敷的罪狀全部呈報給了皇帝。

拓跋弘如獲至寶,馬上下令將李敷、李奕兄弟兩人處斬,而李訢則因舉報有功被免去了死罪,不久又被重新起用,成爲了拓跋弘的心腹!

就這樣,通過誅殺馮太后的情人,拓跋弘狠狠地出了口胸中的惡氣。

而馮太后則恨透了拓跋弘。

從此,兩人的關係徹底破裂,勢同水火。

馮太后要往東,拓跋弘必定要往西;馮太后認爲張三不錯,拓跋弘必定會堅持張三不行;馮太后說不能喫屎,拓跋弘必定會說這東西太好喫了,別有一番風味……

也許正是因爲馮太后的掣肘,拓跋弘的皇帝當得很不痛快。

公元471年八月,18歲的拓跋弘又一次作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禪讓帝位!

他召集所有公卿大臣,說自己喜歡佛、道,時常有出家修行的想法,而京兆王拓跋子推(拓跋晃第三子,拓跋弘的三叔)性情仁厚,名望頗高,所以想把皇位禪讓給他。

這實在太荒唐了。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齊聲反對。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雲淡心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