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中國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地下埋藏着無數的寶藏。

近幾十年,很多國寶都是不經意間被人們發現的,像三星堆遺址磚廠被工人無意挖出,後母戊鼎被老農一鋤頭挖出,有的人甚至走在路上都能撿到寶物,比如西漢的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玉,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一位老農挖洞無意間挖出來的國寶。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山東鄒城一老農在自家山後挖防空洞,無意間挖出了一處古墓。

老農第一時間將此事上報當地文物部門。專家聽說後連夜趕到,經研究發現,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朱檀

1.

朱檀生前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出生僅2個月就被朱元璋封爲魯王。長大後的朱檀更是博學多識、禮賢下士,15歲就藩兗州,轄兗州府4州23縣,老朱對他更是讚賞有加。

但遺憾的是,隨着朱檀慢慢長大,他的人生軌跡,就開始走跑偏兒了。

前途光明的朱檀年紀輕輕突然迷上了長生不老之術,終日焚香誦經,瘋狂地喫丹藥,最後“金石藥,毒發傷目”,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年僅19歲。

魯荒王烏紗折上巾(山東博物館藏)

魯荒王烏紗折上巾(山東博物館藏)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既痛心又惱怒,認爲朱檀的行爲荒唐至極,因此給了他一個惡諡,名叫“荒王”。

魯荒王皮弁(山東博物館藏)

園檐高頂紅漆帽

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朱元璋還是將其厚葬。於是魯王朱檀的墓就成爲了明朝皇室的第一個墓。

木翣(音廈)

儀仗俑羣

隨着明朝的滅亡,這座陵墓也被人們逐漸淡忘,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被山東城老農意外挖出。

青白釉雲龍紋梅瓶

2.

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見證下,1970年春至1971年初間,文物部門考古工作者對朱檀墓進行了有計劃的發掘,經過清理,共出土遺物1100餘件(組)。

元青花雲龍罐

“天風海濤”琴

這位短命的親王雖然荒誕不經,爲了所謂的長生不老丹而白白葬送了一生,但他居孔孟之鄉,深受禮儀之邦文化的薰染,喜愛詩書禮樂,與筆墨紙硯、琴棋書畫相伴,常常頌詩讀書、對弈彈琴,文人氣質濃郁,因而墓葬裏的陪葬品都是冕冠佩飾、傢俱服裝、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彩繪木俑等一類,品位頗爲高雅。

青白釉雲龍紋盤

金玉帶

許多隨葬品具有明顯元末明初時代特徵,是明代“藩王級”文物的最早代表。

描金雲龍紋朱漆圭函

描金雲龍紋白玉佩

所有發掘出的文物中,最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下面這頂帽子。

看到這頂帽子的第一眼,很多人會覺得非常熟悉。它叫“冕冠”,古畫裏出現過很多,電視劇中也常能看見↓

《歷代帝王圖》局部

影視劇中戴冕冠之人

但你知道嗎?這頂哪哪兒都能見到的普通帽子,卻是目前爲止,發現的唯一一件冕冠實物。

在冕冠制度中,旒的多少是辨別身份的一大標誌。

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戴的冕前後分別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紅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

帝王服飾標配

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垂懸九旒正是明代親王冠冕的定製。所以,這件冕冠,也叫“九旒冕”。

3.

九旒冕高18釐米,長50釐米,寬30釐米,是用藤篾編制而成,表面的羅絹黑漆顯示出了它的莊重,四周鑲飾的金邊則彰顯着它的高貴。帽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中間橫貫一金簪。另外,九旒冕還包括冕板、旒、充耳等幾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

“冕板”就是覆蓋在頂部的長形木板,板形前圓後方,象徵着天圓地方,有天子是奉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之意,前低後高,呈前俯之狀,象徵皇帝有謙恭的美德,能傾聽民意,這也是“冕”字的本意;

冕板前後的垂珠叫做,在冕冠制度中,旒的多寡是辨別身份的一大標誌。

這些垂旒能遮擋住視線,使佩戴者目不斜視,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成語“視而不見”便由此而來。

另外,在兩耳處還各垂一顆青玉圓珠,俗稱“充耳”,表示帝王不聽讒言,有所聞有所不聞,由此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戴冕冠者必穿冕服,冕服上繡有多種紋飾,皇帝冕服爲十二種紋飾,稱十二章紋;皇子或親王冕服爲九種紋飾,稱九章紋。因孔子被稱爲“素王”,故他的冕服也是十二章紋。總之,冕服與冕冠是尊貴與權威的象徵。

明代親王、親王世子、郡王冕服示意圖

目前,作爲文物的垂旒冕全國只有兩件,一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復闢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九旒冕。

袁世凱稱帝

由於袁世凱的“皇帝冕”從未獲得國人承認,所以貨真價實的只有魯荒王九旒冕,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被稱爲“史上最牛烏紗帽”,2011年時入選山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

文中圖片部分源於:今日聯拍(微信公衆號)、北京晚報官網、山東省博物館官網。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覈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