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

特殊時期的結婚證

■巨侃

1976年的國慶節,和往年不一樣,因爲兩件事。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寶雞,各單位、街道都搭起了防震棚,一康醫院住進了不少從唐山轉移過來的傷員,居民都住進了帳篷,餘震不斷,人心惶惶。9月9日,毛主席去世,全國上下,萬民同悲。國家發出禁娛令,寶雞市人民政府響應:自9月9日起,一個月內,禁止一切喜慶和娛樂活動。

本來,寶雞市話劇團青年演員彭國光和國營烽火機械廠女工石玉文計劃在9月結婚,沒想到毛主席去世了,婚期暫延。10月18日,禁娛令結束10天,兩人攜手穿過清姜街道上的尚未拆除的防震棚,有些擔心地走進渭濱區反修路人民公社領結婚證。

彭國光怕領不到結婚證,畢竟是在非常時期。接待他們的工作人員說,領結婚證要先上學習班,學習晚婚晚育的知識。

彭國光說,他當時27歲,妻子26歲,都符合國家當時規定的晚婚晚育標準;雙方父母都在西安,他們兩人在寶雞上班,老人們都希望他們儘快結婚,彼此照顧,好讓家裏人放心。

一番話說服了這名工作人員,他說,好吧,照顧一下你們,給你們發證。注意啊,特殊時期,樸素、節儉辦婚禮!

兩人直點頭,形如獎狀的兩張結婚證拿到手裏,工作人員交代說:憑結婚證到商店買特供食品,糖3斤、大肉2斤、煙1條。

領了結婚證,到紅旗路曙光照相館拍了結婚照,兩人又進了商店。領到特供食品後,售貨員在兩張結婚證的背面,用圓珠筆做了標註。現在,這兩張留下時代痕跡的結婚證還珍藏在書架上。

“不知不覺間,我和老彭攜手走過了42年。”今年68歲的石玉文感慨萬千,42年的家庭生活,一直以來都過得很幸福。丈夫在臺上演出時,她在臺下靜靜地欣賞;在家裏時,他們就一起朗誦劇本、朗誦詩歌。石玉文承認,搞文藝的丈夫激活了她退休後的生活,原本就愛唱愛跳的她過得越來越充實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