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趙洋洋)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了“三個一批”集中調研採訪活動。第五采訪組深入羅平縣舊屋基鄉進行採訪。

舊屋基鄉白石巖村一角

“現在的村莊很美,文化也搞得好,村裏相當乾淨,比以前的房子漂亮多了,大家都真心喜歡。”從羅平縣城出發,一條彎彎曲曲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舊屋基鄉白石巖村,村莊倚山環翠,風景優美,同行的人們無限感慨。

走進村莊,只見地面晾曬着莊稼,幾位村民微笑着跟我們打招呼。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村民素質。” 舊屋基彝族鄉黨委書記許松琳說,舊屋基彝族鄉自脫貧攻堅工作啓動以來,建設“生態家園、美麗彝鄉”,把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與提升人居環境、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全面開展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繪就了一幅美麗的彝鄉新畫卷。從以前的貧困邊遠村寨到現在的美麗村莊,舊屋基彝族鄉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美麗的那色家園

工作人員調製蜂蜜飲品

舊屋基鄉以脫貧攻堅爲契機,充分利用生態條件等優勢,實施“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一條龍服務產業化運作模式,引進中蜂養殖技術和項目,建設那色家園、小板田、白石巖、安木勒、發羅戈、格拉卡6個“一窩蜂”集中養殖基地,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去年養了5箱,今年發展了20箱。一窩蜂可以產10公斤蜂蜜,一年收入有一萬多。”羅戈凹村農戶尹存紅是建檔立卡戶,因爲養蜂,生活有了大變化,以前種地一年只有七八千塊錢的收入。

舊屋基鄉大補懂村

依託小三峽和那色峯海景區優勢,舊屋基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引導扶持農戶發展餐飲服務業。“遊客多了,我們打算開農家樂,人來得多,收入就大,現在我家開起來了,等路修完,還要在村裏發展幾家。”白石巖村村長王金成在村裏率先開起了農家樂。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舊屋基彝族鄉走出一條以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子。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數年前,野生獼猴種羣數量不斷增加,獼猴傷農爭糧現象十分突出。“我們這裏種的玉米,被它們掰掉了,我們就沒有喫的了。” 法灣村委會小寨村村民王海文說,以前的人猴爭糧讓人頭痛。

爲了更好地保護獼猴,減少獼猴對農作物的危害,舊屋基彝族鄉人民政府出資30餘萬元在小寨建設管護哨所1個,還聘請了2名護猴員,每天帶着玉米到管護哨所後的小山上給獼猴投食,早、中、晚各投餵一次,每天投放30公斤。經過不斷努力,野生獼猴數量由10多年前的200餘隻發展到現在的1000餘隻。“現在非常融洽,它們不怕我們 ,有時我們也會用彝語跟它們交流。”王海文說。

舊屋基鄉小寨新村

以前山上看得見全部都是石頭,現在生態好了,到處青山綠水。舊屋基彝族鄉森林覆蓋率達到74.1%,在法灣村委會和老寨村委會更是達到85%以上,藍天白雲,綠樹成蔭。依託境內獨特的峯林資源優勢以及乾巴水井、野生獼猴谷、小三峽等自然山水風光,舊屋基鄉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豐富了羅平全域旅遊新業態,彌補了羅平旅遊淡季的不足,也增加了羅平旅遊產品的多樣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