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莫斯科時間9月17日23時左右,1架俄羅斯空天軍伊爾-20偵察機在返回敘利亞赫梅米姆基地途中,被敘利亞防空部隊的俄製S-200防空導彈擊落,機組人員全部喪生。這並非第一起俄製防空導彈擊落俄製飛機的誤擊事件。

2001年10月4日,烏克蘭防空軍在克里米亞半島試射S-300和S-200防空導彈各一枚。在S-300先擊落靶機情況下,原本應自毀的S-200,卻在安然飛行200多公里後,鎖定了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的一架圖-154客機。S-200防空導彈戰鬥部重達218公斤,其內部1.6萬顆鋼珠在70公斤高爆炸藥作用下,將這架圖-154客機打得凌空爆炸,機上78人全部罹難。

上述兩起事件,是由別國操作俄製防空導彈擊落俄製飛機,而上世紀60年代,蘇聯防空軍甚至自己將最新型戰鬥機打了下來。

1960年5月1日,美軍從位於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派出1架U-2高空偵察機,進入蘇聯領空進行戰略偵察。該機剛剛進入蘇聯就被發現,大批米格-19戰鬥機起飛實施攔截,由於升限不夠無法將其擊落,米格-19只能尾隨U-2飛行並通報回傳其相關飛行參數。當U-2到達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時,蘇軍多個“薩姆”-2地空導彈營先後發射14枚導彈,擊落了U-2,但也將一架尾隨的米格-19擊落,飛行員薩弗羅洛夫當場犧牲。

事後調查顯示,由於地面指揮中心沒有及時溝通與協調,使薩弗羅洛夫未能及時撤離交戰空域。地空導彈部隊也沒有意識到U-2已被擊落,還在不停地向目標空域發射導彈。多種因素疊加,導致此次“烏龍”事件發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62年9月至1967年9月,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使用進口的“薩姆”-2地空導彈及“紅旗”-2地空導彈一連擊落5架U-2高空偵察機,由於組織協調較好,每次只需發射3枚導彈便能擊落U-2。

誤擊事件也曾出現在美軍身上。伊朗與伊拉克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在1988年進入僵持階段,在這場消耗戰中,雙方的石油生產資源成爲互相攻擊的目標。美國爲保護過往的中立油輪,派出30多艘軍艦前往波斯灣,其中就有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當地時間7月3日上午,伊朗幾艘艦艇向美軍直升機開火,“文森斯”號當即還擊。同時,該艦對空警戒系統發現一架不明身份飛機向“文森斯”號靠近,艦長下令向該機發送警告信號並促其離開,但該機對警告信號沒有應答,還在持續下降。“文森斯”號艦長下令攻擊,兩枚“標準”-2艦空導彈呼嘯升空,準確命中目標。然而,這架飛機其實是伊朗航空655號航班。該機被導彈命中後,爆炸墜入波斯灣,機上290人無一生還。事件發生後,美國先是宣佈美軍擊落一架伊朗戰鬥機,隨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勞在五角大樓改口說,被擊落的是一架伊朗民航客機,並對誤擊伊朗客機事件表示遺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