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赤水石堡鄉紅星村六組一棟簡陋的房屋裏,5歲的小丹拖着重重的右腿,艱難地在地上爬行。她費了很大力氣,纔回到沙發上。在家的日子裏,小丹更多時間裏,只能躺在牀上或者鑽進媽媽懷裏。5年前,小丹的右腿被診斷患血管瘤,越來越粗,越來越沉,就像大象腿一般,瘦小的身體已經無法承受其重量。

  媽媽生小丹時已經40歲,中年得女原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未曾想孩子出生後,就病魔纏身。2013年9月小丹出生後,媽媽羅其梅發現孩子右腿有一腫塊,隨即帶到深圳兒童醫院檢查,被診斷出患有下肢脈管瘤。羅其梅和丈夫聞聽消息後,頓時蒙了。

  當時因爲考慮孩子年齡還小,只是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做藥物治療,被帶回家敷草藥。

  在後來的日子,羅其梅發現小丹常常哇哇大哭,右腿腫脹越來越嚴重,才引起重視。可那時深圳兒童醫院已無法醫治,媽媽隨即帶着小丹前往北京求醫。花了很多錢,但治療並沒有效果,後來又帶着小丹先後輾轉重慶市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湖南湘雅醫院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醫生說,小丹這種情況無法做腫瘤切除及截肢手術,會有生命危險。並說醫學上已經無法採取有效治療方案。

  5年裏,羅其梅和丈夫帶着小丹輾轉求醫,花了十幾萬,卻不見好轉。原本貧困的家庭,早已經負債累累,現在再也已經無法承受高達幾十萬的治療費。因爲沒錢,又找不到合適的醫院,小丹被父母帶回家中,任由其腿漸漸變粗,接下來可能面臨死亡。

  小丹是個聰明漂亮的小女孩,卻從一歲開始飽受病痛折磨。看着女兒因爲疼痛哭泣,羅其梅心如針扎,卻沒有任何辦法,她更多的是自責。“當初如果不是自己耽擱,如果家裏有錢,孩子或許不會這樣。”

  小丹全家6口人,爺爺奶奶70多歲,爸爸趙吉榮49歲,媽媽羅其梅也已經45歲,哥哥今年22歲。趙吉榮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之前一直在東莞工廠打工,每月只有3千多元工資。媽媽羅其梅常年在照顧她,沒有經濟來源。哥哥雖然也在外面打工,因爲沒有手藝,也無穩定收入。

  家中的小丹,每天都喊腿痛,羅其梅實在沒辦法,就給她喫止痛藥和消炎藥。去年小丹還能勉強靠着一條腿走,一條腿挪動來緩慢移動。今年4月開始,因爲腿太沉,已經無法走路,只能爬行。

  夜晚更難熬,因爲疼痛小丹整夜不睡覺,羅其梅心如刀割,“晚上,她都是翻過來翻過去,有時候我太累了,瞌睡來了,她還在那裏忍着說她痛,我眼睛一眯就睡着了,我醒來她還說在說痛。”羅其梅說,這幾年她都不知道女兒是如何熬過來的。

  儘管醫生說血管瘤是一種很難治的病,但是羅其梅說,一家人都不想放棄,只要存有一絲希望,他們都會想一切辦法給女兒治病。然而現實不得不讓羅其梅和趙吉榮面對,一方面沒錢,一方面還沒找到能夠治療的醫院。

  羅其梅說,孩子曾經跟她說想上學,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小朋友一起奔跑,再看看山水風景。沒想到這一切都是奢望,現在她多麼希望女兒能夠找到治療的辦法,能夠站起來。“她那麼可愛,她才5歲。”(陳家慶 江雨)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