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唐詩鑑賞-華清宮三首(其一、其二)

草遮回磴絕鳴鸞,雲樹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溼雲如夢雨如塵。

【賞析】

兩詩都極寫天寶之亂以後華清宮的荒涼景色,而其作意則在於緬懷唐帝國先朝的隆盛,感嘆現在的衰敗,有很濃重的感傷情緒。

前一首起句寫驪山磴道。用石頭修得非常工緻整齊的迴環磴道,也就是當日皇帝來時乘坐御輦經過的地方。御輦既不重來,輦上鸞鈴的鳴聲也就絕響了。鳴鸞既經絕響,磴道自然也就荒草叢生。次句寫山中宮殿。皇帝不來,宮殿當然空着。樹木長得更高了,高入雲端,故稱“雲樹”,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這深深雲樹包圍起來的皇宮,雖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現一片碧綠,也許還更碧綠了,但由於空着,就充滿了寒冷的氣氛。只這一“寒”字,就把宮中富貴繁華,珠歌翠舞,錦衣玉食一掃而空。後半轉入夜景,寫人事更變之後,多情明月,雖然依舊出沒其間,但空山寒殿,已經無人玩賞。

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寶十載(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驪山盟誓,“願世世爲夫婦”。詩人想象他們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連昌宮詞》中所寫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樓,太真(楊妃)同憑闌干立”一樣,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闌干,但現在卻只餘明月,自去自來,而先帝貴妃,俱歸寂寞,玉闌縱存,卻更無人倚了。

後一首起句點明空山宮殿,門戶閉鎖,悄然無人。以下三句,都就此生髮,寫離宮荒涼寥落的景色。宮在渭水之濱,由於宮中悄然無人,故詩人經過,所見惟有落日,所聞惟有秋聲(指被秋風吹動的一切東西所發生的音響)。而山頭紅葉,也由於氣候的變冷,飄落到了山下,帶來了寂靜的寒意。“紅”與“落日”配色,“葉”與“秋聲”和聲。而夕陽西沉之後,卻又下起雨來。含雨的雲浮遊天際,象夢一般迷離,而云端飄落的雨絲,卻又象灰塵一般四處隨風飄散。繪聲繪色,極爲逼真。

《文心雕龍·隱秀篇》雲:“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崔櫓這兩首詩,純屬描寫,而能“狀溢目前”,不着議論,自然“情在詞外”,可以算得上隱秀之作。

->>小程序·好物,文玩,隨便看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