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听证代表就目前社会上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提出建议,认为如高空抛物、公共场所吸烟、网上传谣等也应纳入重点整治范围。现场,15名听证代表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多数代表倾向于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依法予以曝光,并对纳入广州重点治理清单的七类不文明行为内容进行了讨论。

市民呼吁将高空抛物纳入整治范围

广州文明养犬人徐女士在抵制养犬不文明行为座谈会上建言献策。 资料图片

不文明养犬、随地吐痰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将可能被依法曝光并对当事人予以罚款。7月10日,广州市文明办、市司法局召开文明行为立法听证会,15名听证代表为文明行为立法献计献策。

现场,15名听证代表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多数代表倾向于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依法予以曝光,并对纳入广州重点治理清单的七类不文明行为内容进行了讨论。立法听证会后,市文明办和市司法局将根据各方意见对《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进行研究并修改完善,再按立法程序报市政府审议后向市人大提案。

●南方日报记者 郭苏莹

草案速递

不文明养犬、横穿马路等七类行为

将被重点治理

今年,广州市将《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计划,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立法意见建议。《条例》规定了从政务文明到交通文明、服务文明的各类规范,同时规定,将对不文明行为实行重点治理清单制度,七项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重点治理清单。

据悉,七项拟列入重点治理清单的不文明行为具体包括: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礼让行人、随意穿插变道、违法停车;行人、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不按照规定通行;在严格管理区携带犬只出户未用犬绳牵领犬只、未即时清理犬只粪便;随意张贴、喷涂小广告;在住宅小区楼道、绿地等公共区域乱堆杂物;制造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不文明行为或将被曝光罚款

根据规定,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平台,对获得文明单位、文明市民、“广州好人”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文明行为予以记录,但是受表彰人员自愿放弃的除外;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可以依法予以曝光,必要时可以向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根据《条例》,违反重点治理清单,将负法律责任。其中,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行人、电动自行车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不按照规定通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或者10元罚款;制造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听证焦点

焦点1

对不文明行为曝光是否合理合法?

听证代表建议:设置申诉机制

在听证会中,针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依法予以曝光是否合法、合理的问题。赞同者认为,对不文明行为应开罚,“不罚难以改变坏习惯。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区服务中心赵广军认为,对于不文明行为曝光合理合法:“目前,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发展中需要条例管理。文明立法和依法促进文明的思路和经验,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果没有文明的法治理念,各种不文明行为、积淀已久的生活习惯恐怕很难改变。”

另一方面,也有听证代表表示反对。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智洋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报春认为,条例中应考虑对未成年人予以保护,对未成年人应慎重曝光。此外,曝光还可能牵涉到个人信息的保护。

梁国雄认为,“此前我们做过调查,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曝光不文明行为,但是曝光针对的是现象还是人应慎重考虑。建议对不文明行为人处罚,对不文明行为曝光。一旦曝光不文明行为人的身份,可能会引发网络暴力。”

“如果是重复违法、反复违法,我认为进行曝光确有必要。”来自广州市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的翁浩洁建议,在处罚中应设置递进的机制。多次进行不文明行为,应予以曝光。同时,他建议设置申诉机制,对确有原因的特殊情况和人群,可免于处罚。

焦点2

七项不文明行为是否属亟待解决问题?

高空抛物、公共场所吸烟问题最受关注

关于听证事项二,即七项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纳入重点治理清单是否合适的问题,引起听证代表热议。其中,高空抛物、公共场所吸烟问题备受关注。

市民代表梁成旭表示:“我曾见过被压扁的塑料瓶从楼上抛出,砸伤一个老婆婆。高空抛物对个人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被列入重点整治范围。”

不少听证代表就目前社会上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提出建议,认为如高空抛物、公共场所吸烟、网上传谣等也应纳入重点整治范围。

专家代表、民革广州市委员会梁国雄说:“七项不文明行为中,建议将广州市法规上已经予以禁止、属于重复罗列的剔除,避免执法主体和依据混乱。同时,在5G时代,建议将线上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整治范围,如网上传谣、网络暴力。”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不文明行为,可从重处罚,比如说乱穿马路,危及到生命安全,处罚10元钱成本太低。”翁浩洁说。

酝酿多年

“最难立法”终入立法程序

2017年,广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近年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但是,部分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亟须通过法律条文形式引导和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切实提升文明创建的法治化水平。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基于前期大量论证调研工作,今年,广州市将《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将认真研究和修改完善,再按立法程序报市政府审议后向市人大提案。

据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七类禁止行为的强制性处罚措施进行重点的论证,明确职责,减少执法成本,提高违法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时多年,且涉及到道德与法律的界定,现场有听证代表将文明行为立法称之为:最难立法。

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处负责人介绍,广州在2016年就启动了文明行为立法的探索,今年,条例纳入立法计划,这是重大的突破,”我们希望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这个契机,向广大市民普及文明行为规范,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文明行为立法建言献策,同时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推动各部门共同促进文明行为,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南方+调查:

近九成网友支持曝光不文明行为

三成人呼吁将高空抛物纳入整治范围

你赞同对性质恶劣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罚款吗?七种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你认为还应增设哪些?在南方+针对不文明行为如何处罚的调查中,有87.67%的南方+网友认为,应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增加威慑力;而有12.33%的南方+网友表示反对,认为应保护隐私,以免出现网络暴力。

在针对重点治理清单内的七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于犬只未栓绳出门、未及时清理粪便;与噪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意见较大,分别占16.35%和15.14%。

此外,有31.53%的南方+网友认为,应增设对高空抛物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