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甘肅省慈善總會·蘭州晨報陽光助學活動”啓動以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有關組織積極參與到助學活動中來。7月7日,金昌市委宣傳部、金昌市慈善協會、市縣區民政部門、金昌市大愛無疆公益協會協助本報記者尋訪陽光學子,從上百名申請資助的學生中,走訪覈實瞭解相關情況。

晨報陽光助學|他們始終堅信:明天會更好

在火鍋店打工的王雯靜。

王雯靜:火鍋店裏賺學費

在金昌市寧遠堡鎮龍景村,提起王雯靜和她的家,村子裏很多人都知道,因爲這個家有點“特殊”,男主人王德文4年前因病去世,丟下兩男一女三個孩子,全靠妻子打工拉扯養育,大女兒在王德文去世那年考上了西昌大學,二女兒王雯靜今年高考的文科成績是498分,又是一名準大學生,還有個小兒子正在讀初中。

龍景村五隊的居民點,是五六年前由政府補助統一規劃修建的,王雯靜的家坐落在居民點的西頭,記者尋訪到此時鐵將軍把門。龍景村黨支部趙書記一邊聯繫王雯靜的叔叔和母親,一邊向記者介紹了這個家的基本情況:“男主人去世後,孩子們要在城裏上學,他們的母親在城裏租了房子,一邊打工一邊照看孩子們,這個家基本上沒有人住。”

接到村支書的電話,王雯靜的母親從金昌市區騎着電動車趕到村裏,帶着記者到她家走訪時面露難色,畢竟,這個家長期沒有人住,顯得有些荒涼。房屋外牆沒有粉飾,屋內也有些凌亂。女主人告訴記者,她這些年在城裏和另外幾個務工人員從事房屋粉刷工作,包工活,可以自己掌控時間,因爲她每天必須得按時回到出租屋給孩子們做飯。

記者瞭解到,王雯靜的父親王德文2013年被診斷爲肺癌,在兩年多時間內到處醫治,家中負債累累。2015年國慶節,王雯靜的父親去世時,王雯靜的姐姐剛剛進入大學校園,村支部書記向包村單位金川區委組織部求助,區委組織部的幹部們伸出援助之手,一連四年幫助王雯靜的姐姐完成了學業。因農村學校撤併,王雯靜要在市區上學,她的母親便進城務工並租房,供養王雯靜和弟弟上學。

母親揹負着十幾萬元債務打工還債,還要供養兩個學生上學,王雯靜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上學之餘學會了做飯洗衣照料弟弟。在高考後的第三天,王雯靜就到市區一家火鍋店找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按照她的計劃,上大學還有兩個月,她可以賺點錢做學費,至少能減輕些母親的負擔。

王雯靜告訴記者,她選報的第一志願是甘肅政法大學,蘭州離金昌不遠,她可以經常回家看看母親。

看似文靜的王雯靜,和陌生人對話時不急不怯,內心的強大源自她一直堅持“自己拯救自己、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生信條。她的母親告訴記者,女兒很自覺,不論是學習還是幹家務,都是自主而爲,不需要別人催促。

晨報陽光助學|他們始終堅信:明天會更好

趙雯幫父親拾掇玉米秸稈

趙雯:我的父母特別偉大

距離金昌市30多公里的金川區寧遠堡鎮新華村三社居民區,趙雯在自家院落中拾掇晾曬過的玉米秸稈。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一排土坯住房,緊靠在鄰居家的住房後牆上。院子裏停放着別人寄存的拖拉機,天氣好的時候,趙雯偶爾會坐在拖拉機上曬太陽。

趙雯是金昌市一中的文科考生,高考成績460分。母親身患先天性小兒麻痹,在生育趙雯前後又患了癲癇,四級殘疾。趙雯的父親趙光平說:“妻子平時拿個菜刀切菜都會切到手,患病的時候有些嚇人,更不用說到外面去打工了!”趙光平腿部有病,一邊種莊稼一邊照料妻子和趙雯以及上小學的兒子。

“因爲老婆有病,趙光平不能到外面打工,莊稼地裏的收入少,年收入不足5000元,是建檔立卡戶。”村幹部說。

雖然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但趙雯在父親的影響下照樣陽光活潑:“父母養育了我就是最大的恩情,我不覺得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低人一等,相反,我覺得父母在自身身體缺陷的情況下養我成人特別偉大,我能夠考上大學也特別幸運。不管怎樣,我會繼續努力,相信明天會更好。”

高考結束後,趙雯就到金昌市打工了,由於沒有手機,記者一連幾天都聯繫不到她。趙光平告訴記者,家庭經濟有限,女兒從來沒有用過手機。

“蘭州晨報和愛心人士能夠關注我們這個家庭,已經是我們的幸運,如果爭取不到這次機會,說明還有比我們更需要資助的家庭,我們仍然致謝。”趙雯的父親告訴記者,女兒填報的第一志願是河西學院,主要是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離家近一點,他們和孩子便於聯繫,互相有個照應。

晨報陽光助學|他們始終堅信:明天會更好

陽光學子王文澤。

王文澤:原打算放棄學業

金昌市一中的考生王文澤,家住金川區龍雲里社區廣廈花園廉租房,生活在離異家庭,父親靠打工養家,是他和在寧夏大學上大四的姐姐的唯一依靠。但是,因父親左眼視力喪失,右眼視力0.6,在外打工受到嚴重影響,收入低微且不穩定。

體力單薄的王文澤,有時候有些倔強。他曾經一直期望通過上大學改變命運,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得514分的成績。然而,高考結束後,王文澤卻對父親說出了他的一個決定:放棄學業找工作養家。父親大喫一驚,說他不爭氣,轉眼又被兒子的想法溼潤了眼睛,好言相勸讓兒子填報了志願,最終選報的第一志願是重慶交大。

“父親的眼睛一天不如一天,我怕我們離開他之後,他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說打工了。上大學固然好,但畢竟還得四五年時間才能工作,我想盡早工作養家”。王文澤告訴記者,放棄學業儘快找工作養家的決定,並不是他一時衝動所做的,身爲男子漢,應該爲父親分憂。

王文澤的父親王積偉告訴記者,兒子孝順,能夠替他分擔憂愁讓他很欣慰,但不管怎樣,兒子考上大學很不容易,不能讓他失去這樣的機會。

王積偉從網上看到本報陽光助學活動信息後,動員兒子積極申請報名,王文澤最終聽從了父親的意願,打消放棄學業的打算並積極報名申請。“如果能夠得到資助,是我的榮幸,如果得不到資助,我不會失望。不管如何,我都會堅強面對。感謝父親,感謝叔叔阿姨們的關切,我會爲延續愛心而努力的。”王文澤說。

文·圖|甘肅新媒體集團·掌上蘭州記者 董開煒 實習生 何君旺

編輯| 劉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