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桥通。☆即现在的胜利大街,是一条以西北端站前广场为起点,斜向东南直至日本桥的一条大街。此街始建于1909年左右,初始名称为“东斜街”,1922年后,改称“日本桥通”,1948年解放后,改称“胜利大街”。

进入二十年代后,通过改善街路两边的建筑形态和控制业态分布的办法,日本桥通逐步被打造成为了一条集商业、银行、住宿、游乐为一体的著名商街。在很长时间内,这条街都是长春繁华的街路之一。

伪满洲国国务院。☆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是伪八大部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2号,始建于1933年2月,建成于1936年,此处原为总务厅和参议院的办公楼,现为吉林大学医学院基础教学楼。

旧址外形与同时期日本国会大厦具有共同的“兴亚”式风格,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建筑设计风格仿日本国会大楼。整个建筑物呈川字形,塔式屋顶,屋顶葺以烟色琉璃瓦。

吉野町。☆在长春市,提起著名的商业街长江路,无人不晓,但是说起吉野町,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其实,吉野町就是旧日的长江路。三十年代的吉野町,由于处在日人聚居区,所以商店的招牌都是日文。

1932年,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同年,确定新京的建设规划区为200平方公里,除近郊农村的100平方公里以外,以100平方公里为建设区域,其中原有建成区域为21平方公里,第一期5年建设区域为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50万。

由于大力实施绿化,到1934年整个城区几乎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而获得“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称。1942年时,新京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

至1944年,市区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绿化面积为70.7平方公里,道路370公里,公交线路26条,人口达121.7万人,如果加上驻新京的几十万军队和数十万流动人口,新京市内总人口已逾300万,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满洲电电”,成立于1933年8月31日,是控制伪满洲国全境和关东州电话电讯、广播网络,经营电气通信业务的特殊会社,位于新京特别市大同广场西侧(现长春人民广场西边)。【吉林长春,1936年。资料:东洋文库】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