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對這座老廠房進行改造的過程中,隈研吾將原有的 船廠結構,包括曲折的煙囪、幾何線條的支架全都保留了下來。2005年上海船廠在進行整體搬遷後,原 有的廠房則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造。

上海,是一座沿海城市,又因背靠長江,從清朝 起水路交通就是其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當時的上海還只是一個荒蕪的河灘,在運輸各類貨物時都經長江到達黃浦支流,也就是如今的黃浦江卸貨。由於江寬水 急,卸完貨的船隻很難逆水而行。如要航行必須靠人力在江邊拖行,久而久之這裏原本荒蕪的江灘就被踩出了一條小道,而上海最著名的外灘也就在這裏誕生了,同 時這裏也成了上海最早的碼頭。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此後上海進入發展期,世界各地的貨物運往此 處,上海逐步成爲了一個貿易港口。它不但是冒險家的樂園,也是一艘帶國人認識世界的大船。而說到大船,上海也是一座製造大船的工廠,多艘世界級的大船都出 自上海。而年代最久遠的造船廠則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這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位於上海浦東濱江區的一座老船廠。它誕生於1862年,記錄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 史,而中國的第一艘萬噸輪也在這裏下水。它就是如今的上海1862藝術中心,也就是曾經的上海船廠。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上海船廠位於浦東濱江近大連路隧道,距今已有 150多年的歷史。其前身是英聯船廠和招商局機器造船廠,而英聯船廠又由多個小廠合併而成的。要搞清它的身世也並非易事,我們把時間拉回到清同治元年 (1862年)。當時有兩名英國商人尼柯遜和包義德,他們在上海的陸家嘴版塊開設了祥生船廠。最初這座廠是用來製造軍火的,隨後纔開始建造船舶,在當時還 爲清政府建造過2艘浮江炮艇及其他船舶。此後又和另一大船廠耶松船廠合併,稱霸地方,擁有6個大船塢,資本也超過了500萬兩白銀。

再來說說另一家德系企業瑞鎔船廠,其建於 1900年,專造駁船和遊覽船等民用船。民國元年(1912年),瑞鎔船廠與一家從事造船及海船修理工廠萬隆鐵工廠合併。其同樣是德系企業,後稱瑞鎔船 廠。而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戰敗,瑞鎔船廠的廠主也轉入了英國籍,工廠也搖身一變成了英系企業。而爲了更好的搶佔市場避免相互競爭,這些英系的船廠開 始聯合起來,組成了英聯船廠。合併後的英聯船廠成了上海灘船舶業巨頭,總佔地面積約爲30萬平方米,擁有4座大型船塢和近千名員工。其除了造船之外,還承 接了外國軍艦修理的工作。之後還發生了一些插曲,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接管了英聯船廠,並將總廠的名稱改爲了三菱株式會社江南造船所楊樹浦工場,其主 要業務也變成了修理日軍的軍艦。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海軍部接管了該廠並重新歸還了英方,其名字也重新改回了英聯船廠。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官方供圖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官方供圖

之後要說的是上海的另一座船廠招商局機器造船 廠,其創辦於1914年。當時招商局爲擴大經營,在浦東陸家嘴版塊租地開辦了招商局內河機廠,後改名爲招商局機器造船廠。而隨着抗日戰爭爆發,幾經變遷後 在重慶重新開廠。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遷回了上海,還兼併了幾家小型造船廠後組成了三個分廠。1947年的時候,這三個分廠進行了整合,全新的國營招商局機器 造船廠成立。

就這樣一直到了上海解放後,上海軍事管制委員 會航運管理處接管了招商局機器造船廠,並將其改名爲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修造廠,後又在1951年改名爲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海運管理總局上海船舶修 造廠。1952年,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徵用了英聯船廠,並改名爲軍管英聯船廠。1954年,軍管英聯船廠併入了上海船舶修造廠,最後在1985年的時候改 名爲了上海船廠。而上海船廠的複雜身世也算告一段落了。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官方供圖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圖源網絡

隨着時間一點點的過去,進入新世紀後的上海船 廠漸漸的開始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造船要求。同時也不符合浦東整體的開發建設規劃,上海船廠的搬離也成了必然的結果。2005年上海船廠在進行整體搬遷後,原 有的廠房則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造。但究竟該如何改造,改造後的廠房又將作何使用,周邊的土地又該如何開發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2011年初,爲了能給 老船廠進行功能定位,建設方請來了多位藝術大咖進行構思與討論,2012年將改造方案提交審批並在2014年通過。同年開始了改建並在2017年完成了改 造工程。

最終,由中信泰富和中船集團共同聯手開發的陸 家嘴濱江金融城項目確定。該都市綜合體佔地約136萬平方米,共彙集8棟甲級寫字樓、高端商業尚悅灣、船廠1862時尚藝術中心、高端公寓九廬及上海浦東 文華東方酒店等物業。而在這之中,最爲耀眼的當屬擁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老船廠廠房。其作爲歷史建築被保留了下來,同時還被賦予了全新的功能,經過整修後的老 船廠成爲了一個集時尚、藝術、展演爲一體的商業藝術空間“船廠1862”。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此次改造邀請了日本著名建築大師隈研吾來操 刀,他最擅長的就是傳統與現代融爲一體的風格,他的建築試圖用傳統元素讓建築與其所在的地方聯繫起來。而在對這座老廠房進行改造的過程中,隈研吾將原有的 船廠結構,包括曲折的煙囪、幾何線條的支架全都保留了下來。隈研吾曾表示,其在設計時儘可能地保留了巨大空間所擁有的尺度感。在建築的內部,垂直方向和水 平方向都擁有通透的視線。特別是改造後的中庭,它就像是一個孔,如果在這個孔裏把建築巨大的尺度保留下來的話,就可以讓人們感受到這座老船廠原有的規模。 其還強調,在改造的時候特意不把它做的很乾淨,而是注重將這種歲月產生的美感保留下來,而保留在當代藝術中難以感受到的質感和尺度感是很重要的。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官方供圖

爲了能更好的瞭解這座船廠改造前後的故事,我 們採訪了中船置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兼總師室主任劉和女士。劉和女士介紹到,隈研吾剛來的時候很喜歡這樣的建築,覺得他很特別,也對這樣一個巨 大的工業空間尺度非常感興趣。另外,這個老廠房裏有着許多的歷史遺蹟,可謂非常的珍貴,他覺得在改造中應該予以保留。此次改造採用的是修舊如舊的風格,而 隈研吾也很善於將傳統的建築材料進行全新的演義,並作爲一個主創對該建築進行了整體設計。在這棟建築的改造上他也充分展現了個人的風格,從建築的室內、景 觀、標示、燈光等概念方案都是其親自創作的。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對於一座建築來說,改造要比新建難得多,一方 面要施工時保證原有建築結構的穩定,另一方面要在原本有限的空間中加入許多新的功能。由於這座廠房已經使用了很長的時間,在進行改造前必須對其進行整體結 構性的鑑定,確認其是否安全。而對於一些已經老化的設施及構件需要進行加固處理,比如廠房外的幾根大煙囪、整個屋架及進行過局部調整的構件等部位。在確保 建築原有結構安全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新的設施和功能一點點的嵌入其中。但這座建築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它離黃浦江的防汛牆非常近,因此整個建築在 地下施工時還要考慮到汛期對建築的影響,保證黃浦江沿線的安全性,其施工的難度也是相當大的。

整個項目在改造時一直處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並且每天都還會碰到新問題的這麼個過程。與新建建築不同是,很多東西如原有的圖紙原有資料都不詳實,因此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和困難。 比如在做地基時會突然發現下面有很多的不明物體,大部分是當年一次次翻建時遺留下來的一些殘留物。還有就是做到頂部空間的時候,發現梁的佈局和圖紙有出 入,因此要一邊施工一邊去解決突然出現的新問題,並最終把它改造完成。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爲了不讓新加入的現代化設備將廠房的歷史印記 全部抹消,大家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在朝向城市面朝向黃浦江這一側,其原有的煙囪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可以說並沒有做太大的調整。而朝向陸家嘴的另一側則進 行了一些調整,將部分結構暴露了出來,新加的玻璃幕牆進行了內退。爲了在有限的空間內放入現代化設備並進行隱藏,改造時就要儘可能的利用好地下空間。比如 在老的空間中見縫插針一樣做了一部分地下室,把一些現代化的機組放到了地下。再如爲了能將建築的立面儘可能完好的保留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把此前老的蒸汽 管道進行了改造,作爲空調的送風口來重新使用。可以說是把老的元素和印記與新的功能做了個很好的結合。

如果現在去看改造後的建築立面,其實不大能感 受的到那些新加的東西,因爲大多數都做了很好的隱藏。而對於一些老的東西則不能將其隱藏,要讓老的建築結構暴露出來。像那些老的梁叫“預應力梁”,它們都 沒有做特別的處理。包括上面的一些以前的電器構件,開弔車時畫在上面的一些編號,當時工人爬上去所使用的鋼梯,以及檢修時的棧道全都保留了下來。在廠房內 的很多地方你都能清楚的看到這些印記,會有現代人的活動和歷史人的活動,在不同的時空進行交織和對話的感覺。這是很有趣的一種對歷史的詮釋和傳承,也是在 新的空間裏對老的東西的尊重和保護。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此次改造對建築的內外做了一體的設計,無論室 外還是室內對於材料的選用,包括一些標示標牌和城市傢俱都利用了原有的材料,保持了修舊如舊的風格。而一些新的材料也都是比較低調,這樣和老的材料間能達 到一個和諧共處的關係。外牆部分利用了四種不同顏色的陶磚做了個立面的懸掛處理,同時北立面的磚牆和南立面的玻璃幕牆之間做了個很好的承接和過度。其呈現 的效果也很特別,當太陽照進來的時候就會形成斑駁的光影。原來那預製混凝土的屋面,現在也用新的保溫的更加節能的鋁合金材料對整個屋面做了更新。並且在頂 上開了600多個天窗,當有光照射下來的時候在中庭的地面就會形成許多的光斑。這些光斑和邊上的光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又有區別又有和諧,看起來非常浪漫 的效果。

而建築內的中庭也做了一些處理,裝修的材料方 面有也有不同,比如運用現代的耐厚鋼板、玻璃、金屬網吊頂、懸掛的陶磚等,去和老的比較粗礦的材料作對比。另外在中庭的上方懸掛着20多米長的光纖維吊 燈,它與邊上那些老舊的磚牆立柱形成了鮮明又有趣的對比。空間效果也很特別,一個代表過去一個代表未來。而到了夜晚燈光亮起來的時候,就會顯現出這種柔美 和剛強這樣一種關係,非常的有趣。再有就是中庭裏有很多標示標牌,這些標示標牌用的管子都是當時船廠裏拆除的舊有的管道,做了一個整體的再加工,把它做成 一個很特別的設計。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最後就是1862劇場空間,它是此次改造的又 一大亮點。這是在原有的廠房中新建了個現代化的劇院。這也是畏研吾的一個很好的想法,它很好的詮釋了工業空間的完整性,包括原有的力學結構的再利用,是個 很有意思的空間。最開始時這個劇院的擺放方式就研究了很久。是該正向來擺還是斜向擺正一個三角形呢?這方向大家探討了很久,同時也和知名藝術家進行過討 論,最終將方案確定了下來。而這個劇院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把背後的牆給打開了,爲了打開這堵牆還對其做了一些處理,背後用了整塊的玻璃。當演出到一定程度 的時候可以把大幕拉開,變成一個能看到黃浦江的劇場,這也是它最有特點的地方。另外在舞臺的後面還有一個平臺,因此有些情景演出就可以從外側進來,達到內 外互動的效果。最後就是這個劇場的定位,它和傳統劇場並不太一樣。由於它是一個改建建築,它的聲學條件並不太好,因此定位的時候就是主打那些先鋒劇目。另 外還要適應各種活動的開展,所以配備了升降的舞臺和活動座椅,因此各企業和品牌都可以利用這個場地做商業活動。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官方供圖

改造後的船廠1862增添不少現代氣息,並作 爲商業藝術空間和劇院所使用,但也依然能看到許多歷史的印跡。像南廣場上的坐凳,這些都是當時拆下來的吊車梁,在做了調整後把它放在室外作爲休息座椅來使 用。還有廠房內巨大的鋼結構,也像在和人們訴說它的歷史和故事。如果你親自在裏面走走看看,一定能從中感受到設計師在設計時的良苦用心。

魔都100:老廠房的浩然重生 看“船廠1862”傳統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官方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