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縣縣委書記李擁軍出席大會並致辭

經濟視野網9月25日電(本網記者裴振萍 通訊員賈廣文 李樹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9月23日上午,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齊齊哈爾現場啓動儀式主會場在素有“丹頂鶴項下明珠”美譽的依安縣隆重啓幕。

放歌仙鶴黑土,同慶五穀豐登。時值秋分,正值我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爲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在依安縣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齊齊哈爾市啓動暨馬鈴薯收穫儀式,共同慶祝世界爲之矚目的偉大節日,共享改革開放四十年“三農”成果。

祥雲起舞,鑼鼓震天,在依安縣春城馬鈴薯合作社種薯種植基地現場,伴隨着大馬力農機的轟鳴聲,肥沃的黑土地上,金黃色的馬鈴薯魚貫而出,跳躍着的豐收的喜悅映紅了一張張農民的笑臉。

依安縣縣委書記李擁軍陪同齊齊哈爾副市長等領導視察工作

從今年起,黨中央、國務院將每年的農曆秋分設立爲“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中國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喜悅的節日,也是全國人民喜慶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和諧築夢的佳節。節日的確立,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農民朋友的關心、關懷,必將極大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光榮感。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強基固本、重農安邦。依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新一屆縣委班子組建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不斷深化縣情認識,謀劃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35810”總體工作思路,堅持陶瓷、食品、生化“三大”產業發展定位不動搖,叫響中國白鵝之鄉、中國紫花油豆角之鄉、中國芸豆之鄉等“五大”品牌,推進規模農業產業化、產業項目集羣化、特色產品電商化、城鄉建設生態化等“八化”戰略,堅決打好扶貧脫貧、污染防治、農業結構調整、立縣財源培育、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等“十大”攻堅戰。

風正一帆懸、全力抓扶貧。依安縣作爲省級貧困縣雖已脫貧摘帽,但他們仍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爲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以“半畝園、一畝種薯、百隻鵝、千袋菌+鄉村自有特色產業”扶貧工程爲牽動,農村產業發展活力得到激發釋放。

依安縣豐收節現場演出精彩節目

碾北公路一側,新興鎮勤儉村甜菜起收地塊內,由本土能人發明的甜菜收穫機猶如一頭頭智能的鐵牛,通過攏菜弊子把甜菜向中間收攏,把甜菜收攏到離心轉盤進行離心輸送和除土,一氣呵成輕鬆解決了甜菜收穫過程中的繁瑣程序,減少了大量勞動成本,有效地解決了當地農民收甜菜的難題。在場參觀人員頻頻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

一年來,依安縣全面推進“三大計劃一項行動”,實施陶瓷產業“倍增計劃”、玉米生化產業“新產品開發計劃”、新能源項目招引計劃和食品產業糖薯鵝“三增行動”。着力推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建好產業“第一車間”。在增糖上,力爭三年內穩定甜菜基地30萬畝,東方瑞雪加工甜菜100萬噸,實現產值10億元,着力打造全國甜菜糖生產第一縣;在增薯上,以春城、洪亮等專業合作社爲牽動種植馬鈴薯30萬畝,依託鵬程優薯、弘旭澱粉等龍頭企業年加工20萬噸,可實現產加銷收入10億元,全力打造北方馬鈴薯產加銷強縣;在增鵝上,成立了由依安“天歌聯社”發起的跨7市縣12個成員社加盟的全省首家“青清聯社”,帶動縣內養鵝150萬隻,引進了深加工項目,爲領跑全省鵝產業發展,叫響“中國白鵝之鄉”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品牌農業紮實推進。金秋九月,稻穀壓枝,瓜果飄香。依安縣紅星鄉金宏蔬菜採摘園內,吊在網袋裏的西瓜引得來賓流連忘返。一棚棚形狀各異,色彩繽紛的瓜果蔬菜展現着這一季的豐收喜悅,發自內心歡愉的甜蜜的笑聲陣陣,不絕於耳。紅星鄉紅旗村被農業部評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鄉村環境整治成效初顯,全縣年內安裝閃蒸礦化垃圾處理器70臺,年可處理垃圾4萬噸。深入實施“七倡導、七反對”移風易俗行動和“五星新農家”評比活動,鄉村文明蔚然成風。以“一區、三園、四平臺”爲載體,不斷拓寬農民創業就業渠道,農民生活條件持續改善。獲得“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示範縣”等榮譽稱號,已連續7年被評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豐收的大玉米顆粒飽滿

依安縣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遵循“開放、共享、務實、簡約”的原則,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廣大鄉村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活動,弘揚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全面展示農村新風貌、農業新成果、農民新形象,將豐收節辦成了農業的嘉年華、農村的閤家歡、農民的歡樂匯,辦成了豐收的成果展、面貌的大展示、文化的大舞臺,爲農民羣衆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真正讓農民成爲了節日的主角,感受到了農業的歡騰、盡享豐收的喜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