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兒孫滿堂老人歡一說。可是在葉集區洪集鎮唐畈村槽坊村民組,卻居住着一位年過七旬,既無婚史又無子嗣的單身老漢趙光青,趙老既沒有文化,也沒有手藝,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說到這一位特殊的“五保老人”,居然沒有一個鄉親說他現在過得不幸福的。

帶着這一疑問,記者日前採訪了這位老人。今年72歲的趙光青精神矍鑠,甚至比同村同齡老人看起來都年輕,記者在採訪趙光青的時候,趙老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記者問道:“趙老,您現在爲什麼這麼高興,您爲什麼要在去年在村部要爲自己註銷五保戶這個稱號?”趙光青老漢說“我種了一輩子田、養牛、養雞、養鴨只是愛好,人要有愛好嘛,雖然我沒結婚、沒孩子、但我有一個義子,可以說,我的義子比有的家裏的親兒子還親。”原來,趙光青早在十幾年前收養了一個東北的義子,現在義子已經成家立業、且事業小有成就,並且在4年前就幫助義父趙光青將原來的茅草房重新翻造了一下。

9月25日下午,趙老的義子張忠祥從六安開車趕到洪集唐畈村,來看望其義父趙光青,趙光青家裏喂的看家狗看見張忠祥來了又蹦又跳,尾巴直搖,顯得很是高興。張忠祥幫着趙光青割了割草,放了放牛以後,記者便跟隨張忠祥一起來到了其義父趙光青的家中,記者見到,趙光青家前面的房子仍然是土房,但在土方後面則是乾乾淨淨的大院,大院子後面則是是張忠祥爲趙光青翻蓋的新房。“您爲什麼這麼慷慨要爲義父翻蓋新房呢?”記者問到張忠祥,張忠祥說:“我在17歲的時候,認的義父,這時候我就從東北搬到義父趙光青家住了,義父是我姐夫的親戚,由於義父沒結婚,沒子女,對我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在義父家生活了幾年,我就在外面打工,當時條件非常差,我結婚的5000塊錢都是義父趙光青借的。也在義父家結的婚,義父把當時最好的房屋給了我做了新房,我很是感激,一直都不會忘記當年義父對我的仁愛……”

據瞭解。張忠祥很是勤奮,在結婚以後和妻子共同的努力下,張忠祥漸漸在事業上有了發展,他已經在六安城區城南鎮買了房,同時又在合肥辦了一家小企業,“喝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做人的良心,我在十幾歲的時候義父對我這麼好,如果沒有當時就沒有我的今天,”張忠祥說“我很窮的時候,義父總是把最大的關愛給我,我前幾年還不行,沒有能力。在我沒能力的時候,義父在2012年被村裏劃爲了五保戶,享受低保,同時納入了貧困戶,我現在已經有了一家企業。義父就是我父親,我不能讓他戴有五保戶、貧困戶的頭銜,不能給國家增添負擔所以去年年底,我帶義父一起去了唐畈村村部,正式將趙光青劃除五保戶的行列。”張忠祥如是的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