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我知道,我找不到工作,肯定就是因爲本科學歷還太低了。”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海龜變海帶//

小A出生於一個十八線小城市,但她家境比較優越,在那個城市屬於中上階層。

她高考考得還不錯,考到了上海某知名高校,但被調劑到了一個鼎鼎大名的坑爹專業——“市場營銷”。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最難就業專業排行)

她不想復讀,乾脆就這樣唸了。

從緊張的高中到了大學,人一下子鬆懈了下來。先前決定輔修的專業,她並沒有去輔修,四年期間,她除了本專業的課,其他什麼也沒學,也沒考任何證書,沒學任何一門技能,每天玩玩遊戲,談談戀愛,漸漸地,四年也就結束了。

畢業後,很顯然的,除了銷售以外找不到工作。

她雖然家境不錯,但父母也不是做老闆的,沒有家業可以繼承,最多隻是幫她介紹一些工作。她感到了深深的危機——

“我知道,我找不到工作,肯定就是因爲學歷還不夠高。”

班裏的同學紛紛就業了,早早地飽嘗了社會之苦,有的被老闆剋扣了兩個月工資還沒發,有的是7*24工作制,有的每天面對變態主管的性騷擾……而她,並不想走這樣的尋常路。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她選擇了讀研。而且,要讀就去最好的地方讀——她去了英國。

“學歷一高,肯定會很好就業,也不用再像那些同學一樣苦了。”

這次,她選擇了一個非常好就業的專業:會計。

在英國三年玩完,她回國了。畢竟在國外還要自己求職,肯定也要飽嘗艱辛,人生地不熟的,說不定比那些同學還糟糕,而且她始終只跟華人朋友打交道,還不太習慣全說英語,對英國人的圈子也完全不熟悉……她就這樣回到了國內。

父母的人脈關係不在上海,在那個十八線城市,於是她回到了十八線城市。憑着父母的人脈,加上自己的英國文憑(其實主要還是父母的人脈),有兩三家大公司(至少在十八線城市算是大公司)向她發出了邀約。

一開始,她很開心。

“我果然沒想錯,學歷高了真的很好就業呢!”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可上班第一天,她就懵了。

她才知道,中文會計跟她在英國所學的英文會計差別是如此之大。

她開始有點急了,看着旁邊十八線專科畢業的普通中國會計做賬做得順風順水,她又不好意思讓別人知道,只好硬着頭皮現學。

還好她也不笨,花了好一陣子,終於適應了中文會計,鬆了一口氣。

做了幾個月後,她終於完全勝任了這份工作,成爲了一名普通的中文會計,和其他那些十八線專科畢業的中國會計沒有任何區別了。

兜兜轉轉繞了好大一個圈子,她終於在十八線小城市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文會計,只是歲數比別人大一些,工齡比別人少一些,反應比別人慢一些。

又做了幾年,她的英語也忘得一乾二淨了。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如果還找不到工作,我就去讀博”//

爲什麼就沒人在乎老闆想要什麼呢?那個十八線城市的普通企業的老闆,只不過想要個能把賬做好的普通中國會計而已啊。

在她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是零工作經驗、零證書、零人脈的時候,她纔會因爲學歷最高、又有父母的關係,脫穎而出。只要她的競爭對手中出現一些工作經驗豐富、有會計證書、有人脈的人,她照樣極有可能成“海帶”。

那時候,是不是又要去英國再讀個博呢?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對於很多專業,專業的選擇比進修學歷重要,證書比進修學歷重要(比如會計),工齡比進修學歷重要,人脈比進修學歷重要(比如公關),“海龜”也不例外。

有非常多的國外專業,國內根本沒有對口的工作,也許一開始還有不少老闆迷信洋學歷,“海龜”能流行一陣子,一旦時間長了,老闆們發覺“洋學歷”的人做事還不如本土學歷,工資倒是要得不少,“海帶”也就成了必然。

企業不會光爲學歷埋單。小A同學是個典型的“空甩學歷”求職者,不過她不是一無所長的——她有父母的人脈,老闆就算不想用她,也不可能不給她父母一個面子。

其他的求職者就慘了,真的只是空甩學歷,連小A的人脈都沒有。

求職前,先了解“企業要什麼”,而不是“我想給什麼”。企業若只想要香蕉,給一車土豆也是在感動自己。

相關閱讀

你不是本市戶口,當然要花十倍力氣

貼吧就能得到回答,還非要去上官網,你是不是傻?

2019職業資格考試時間表

“我,本科學歷,35歲,工作經驗0年,被家暴不敢離婚”

“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的本科學歷還太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