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藤” 技艺又称“软藤烤条”,“和合藤”、“万年藤”,俗称“天台软条”。它由许多小木条,通过榫卯拼接、回环穿插,盘曲成首尾相连的吉祥图案,其造型酷似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山间野藤,“一根藤”正由此而得名。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核心工艺就是榫卯。是一门蔓延于门窗间的传统木作手艺,也是最能彰显天台地方特色的工艺。

“一根藤”作为古建筑中的图案花纹镂雕工艺,在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于窗和室内门半窗造型,使建筑物有隔、有通,构成完美的整体。

那时,一般建筑,尤其是民居的窗和室内门半窗,由于时代、观念、材料等限制,几乎没有使用玻璃的。采用“一根藤”图案花纹镂雕,既利于采光、通风,使建筑物整体,内外通透;又有强烈的艺术装饰功能,极具观赏性。

经过历代工匠的钻研、积累,“一根藤”镂雕工艺到晚清时期,不管是纹饰造型还是雕刻工艺,几乎炉火纯青。天台工匠制作的“一根藤”作品,既是天台建筑雕刻工艺的代表之一,也是天台建筑雕刻工艺的骄傲。

对木匠而言,“一根藤”是一门手艺。樟木、马胡木韧性持久、不开裂、不变形,是构成“一根藤”木花窗的首选原料,自然弯曲、线条流畅。“一根藤”传统花窗工艺,编制复杂,线条流畅,大叶黄杨结子,梅花形精巧雅致。

“一根藤”最早由“如意”的弯曲线条演化而来,之后民间工匠不断根据时代追求而改进、补充、完善,逐渐衍生出了蝴蝶纹、蝙蝠纹、万福纹、寿字纹、凤凰纹等百余种抽象写意图案。别具一格的“一根藤”,是中国古代民间抽象艺术的代表,也是现代抽象艺术的渊源之一。

因为一根藤是由数百甚至上千小木条拼接而成,每一个榫卯结构都必须高度精密,只要有一个(榫卯)出现误差,哪怕1毫米,都不行。除了榫卯结构的变化多端,“一根藤”还需要经过打样、取材、落墨等26道工序,方能成品。

“藤”是天台山里最富生命力的植物,坚忍不拔,以柔克刚。延绵不断的藤蔓本就寓意常青不老、圆满;而木所盘曲的图案,或呈现福禄寿的喜气,或传递美满如意的祝愿。从门窗完工的那一瞬起,这番吉祥就伴随宅主生活,一代又一代延续。

木门前,时常会有孩童踮着双脚,手指顺着“一根藤”的图案线条慢慢游走;不间断地弯曲和迂回,终点即起点。简单的游戏,成为天台人童年的乐趣,也是共同的文化记忆。

微信搜索关注:明清家具研习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