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40年启航腾飞,宜宾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即日起,宜宾新闻网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网眼观潮·我们这40年》,共同回忆不平凡的40年,今天请看——《[改革开放40年]“宜宾模式”与宜宾工业企业改制》。

城北新区。(资料图)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世纪90年代,宜宾地委、行署探索出了一条“抓大、放小,扶优、解困”的企业改革路径,大胆推进工业企业改革。在1995年国务院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宜宾县的县属企业改制模式,被称为全国西部县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代表的“宜宾模式”。1997年,宜宾市列入“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由此,宜宾成为改革名市,“宜宾模式”与宜宾工业企业改制实践在全国推广。

被 “逼上梁山”的改革

1983年,四川省确定了“经济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的宜宾县和广汉县作为全省首批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市),但到1991年,宜宾县“与广汉县相比差距较大,仅工农业总产值就拉开了20亿元的距离”。

加之当时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升级换代、结构调整难以起步,长期处于“吃不饱、长不大”的状态,由于这些企业均属“地方国营”的全民所有制,政府是其产权所有者,政府对企业承担着无限责任,极大地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如此,虽然当时的宜宾县是一个9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但财政收入不到3080万元,工业基础很差,工农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的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致使财政连年短收、赤字增大、难以为继。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难以破局;国有资产低效运转,流失严重;县级经济捉襟见肘,举步维艰成为了宜宾县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三大动因”,不改革,对宜宾县来说,根本没有出路。

“1990年下半年,(原)县委书记张明泉、(原)县长肖健康开始行动,在体改办主任赵兴高帮助下,有了一个初步意见,那就是对县属国营企业实行‘改、转、租、包、卖’。”孙文启(原中共宜宾地委书记,在任期间领导了宜宾中小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是“宜宾模式”主要决策者之一)在口述中讲到,“大约在1990年冬的一次地委会上,我讲了宜宾县国营企业改革设想和目的要求以及宜宾县委、县政府要求放权的意见。经过地委认真讨论,同意在宜宾县试点和放权的意见。”

建设中的长虹红星电子工业园。(资料图)

“宜宾模式”曲折运行

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伴着阵痛。宜宾县的企业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争论,触及了许多新的课题,改革措施与部门的政策发生冲突。地区有些领导、部门对宜宾县的改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也有人写信反映到中央,引出了很多对改革的非议,可谓一波三折。

同时,宜宾县在推行产权改革中与地区财政、税务、金融、劳动、社保及其主管部门,在权限关系上也形成了矛盾碰撞。

“宜宾县企业改革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1年至1993年,为优势企业改革阶段。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一批优势企业进行了改组改造。1994年至1995年上半年,为特困企业整改阶段。着力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对特困企业的整改上,使一批特困企业走出困境。1995年下半年至1997年,为规范完善阶段,主要对《公司法》出台以前的改制企业进行规范和完善,并解决改制企业中的一些问题。”1997年底至2000年为宜宾县产权制度改革的巩固提高阶段。在改革后期,宜宾县委和县政府不断总结完善,围绕改革目标,深化企业改革,“旗帜不倒,雄风不减,巩固完善”,继续推进实现全县改革的新突破,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叙州区成立大会现场。(何川 摄)

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改革措施

宜宾县县属工业企业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在新旧体制的撞击中,面临着几个难点、重点问题,主要是:国有资产处置和管理、银行债权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和富余职工安置、土地使用权的重新核定和税收减免等5个问题。宜宾县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妥善有力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国家转让产权”其行为主体是政府。宜宾县将企业的国有资产有偿转让给社会法人或职工个人,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通过对企业资产的清理、评估、产权界定、转让并核销企业资金包袱、安置超编职工、安排好离退休人员,使企业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脱离政府怀抱,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宜宾县把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同政治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在实施企业产权改革的同时,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即一方面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使其成为无主管企业。另一方面,将工业、商业、物资、二轻、医药等经济主管部门一步到位改组为经济实体,取消行政职能。第三,按照“委下无局,局上无委,委局平行”的模式对县级经济主管部门进行适当撤、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宜宾县把国有资产的有偿转让与企业的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理顺了内部关系,按新机制运作,逐步走向科学管理。

“产权入手、负债启动”“抵押入股,负债经营”是宜宾县县属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和亮点。职工购买了国有资产,变为了双重身份(股东和职工)。针对职工无力购买国有资产,宜宾县采取了让职工负债持股的办法,即让职工先出资30%,其余70%实行负债经营,在3年以内用分红款或其他资金偿还,负债期间,按有关规定交纳占用费。这一办法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参股、认股的积极性。

几十年间,弹指一挥间,这场改革体现了当时的一种政治勇气和敢于担当,也探索出了宜宾县作为改革名县的发展方向,有机遇、有阻力、有挑战,走出了一条“先行先试,大胆改革”的“封闭式改革”之路。

(本文资料由宜宾县(现叙州区)党史研究室提供 记者 喻熹 编辑 赵蓓 责编 季显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