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名上海的同傳翻譯員發文,說在當天舉辦的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現場部署的科大訊飛系統並未翻譯發言內容,而是語音識別了人工翻譯員的同傳結果,再轉錄在會議屏幕上。

我們且不貿然斷定事情的真相,僅討論想要做同傳,需要應對哪些挑戰?

挑戰一:日新月異的會議主題

同傳經常要在各行各業的會議上穿梭,往往翻譯的話題都是極具專業性的,這就要求同傳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各行各業的內容都要有所涉獵,在進行同傳之前,瀏覽相關行業的諮詢,查查專業名詞。

挑戰二:極佳的應變能力

當發言人說出一段古詩詞,你是否能及時的找到重點並準確的翻譯出來?當發言人說出第一句話時,你是否能想到發言人還未說出口的幾句話?當一個同傳,不僅要有專業的業務能力,還要求你有極佳的應變能力,同傳是需要一心多用的職業,邊聽邊說,遇到不會翻的,及時用其他語句替代,不然容易卡殼或漏譯。

挑戰三:發言人的口音干擾

一般國際會議會要求世界各地的發言人,小到國內各個省市,大到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方言、口音衆多,你是否能分得清印度人、澳大利亞人、日本人的英語?是否能不受他們口音的干擾呢?作爲同傳,要對各地口音進行深度的學習,熟悉各個地區的口音特點。

作爲同傳,需要每時每刻不停地練習,需要對各個領域的知識有所瞭解,需要有緊繃的神經及強悍的應變能力,以及我們和AI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翻譯出來的語句蘊含感情,不生硬枯燥。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現在看來AI想要完全替代同傳,尚且還需要一段時間,那麼你準備好做同傳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