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鄉村發現”可以關注哦!

《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

作者:

周國清

出版社: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10-01

內容簡介:《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所指的“出版”主要是就圖書、期刊、報紙、音像製品和電子讀物等傳播媒介而言,也涉及數字出版產品,不是侷限於選題、編輯、印製、發行等狹義的出版環節或領域,而是從以編輯爲中心的出版活動延展到了圖書的發行、閱讀消費及其對農村經濟、文化發展特別是農村人口素質提高的重要作用這一層面。筆者把這一系列過程歸入農村出版傳播的視域予以整體研究。筆者以爲,應該從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角度,上升到出版傳播的層面,從科學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和諧社會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將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聯繫起來研究,以此探討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新舉措。《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所選的中心問題雖不能覆蓋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全部內涵,但有相當的代表性和參照意義,具有一定的普適價值。

——讀《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

村出版傳播,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是面向新時代的文化擔當。但反觀農村出版物發展現狀,真實的情況顯得些許窘迫。雖然政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建設“農家書屋”“鄉村文化館”等農村文化基地,但農民羣衆還是覺得適合的讀物太少,無法滿足其基本需求,文化建設與農村發展的現實要求並非完全適應。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解決?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周國清教授的新著《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率先從出版傳播視角探尋農村先進文化建設,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回答了這些問題,爲農村先進文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現實指導。

凸顯鮮明問題意識

以生動個案支撐理論建構

該書在實際調研和邏輯分析的結合中,探討出版傳播在農村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與意義。基於對農村發展特別是文化建設現實的描述與把握,在出版傳播與農村文化建設的交界點上延伸研究領域,在典型的個案解剖與理論分析的結合中探討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規律。

同時,作者引入傳播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將實踐經驗與現實感知上升到理論高度,對出版傳播在農村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路徑予以探究,以點帶面,以線串珠,局部融入整體,整體包容個案,環環相扣,形成了自有一體的邏輯張力。因“農村出版傳播”這一宏大論題涉及內容廣泛,作者選取了一些具體問題予以專題研究,例如農村科普期刊與現代新型農民的塑造、農家書屋與農民閱讀空間的拓展、農村公共出版服務體系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提升等,在研究中高揚問題意識,釐清問題癥結,在現實追問中提出獨立見解。

把握農民受衆羣體特性

解開“三農”無形紐結

在以往的研究中,“農民”常常淪爲概念化的統一整體,長期處於被遮蔽的狀態,導致農村出版傳播研究與歷史現實出現偏差。作者敏銳地意識到了這點,特別指出“把握農村讀者的特殊性,是實現出版傳播先進文化建設功能的前提”。

中國農村地域廣大,東、中、西地區的文化教育和信息消費情況有差異,即使同一地區也有不同,農民讀者具有自身特殊性,地域跨度較大、層次差異分化、需求特點複雜、閱讀取向多樣,這是農村文化建設的無形紐結。因此,作者花力氣進行調研,探討農民受衆的特殊性,剖析其閱讀特點、變化及原因,以此出發,尋求對策。

在“打造讀者適應性,服務農村文化建設”這一原則下,作者針對“農村地區3~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具體數據統計,分析被調查農村地區學齡前兒童閱讀基本情況,指出其閱讀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併爲提高農村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提出若干建議。同時,針對新媒體環境下農民受衆的需求特徵,勾勒出了新時期新型農民的特點,並以此把握農村出版傳播的文化走勢。這些紮實的受衆分析,使研究緊貼現實,更具時代性和前瞻性。

強調農村地區閱讀推廣

彰顯文化現實關照

“全民閱讀”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民生工程,是國家戰略,在農村先進文化建設中尤具特殊意義。作者在“全民閱讀”的語境下,基於先進文化建設視域,針對農民閱讀現狀,探討全社會如何通過閱讀推廣實現對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多維引導,認爲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出版主體要肩負起提供優秀閱讀資源的責任,各級圖書館要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卓有成效的農村閱讀推廣活動,同時號召民間公益組織積極介入到農村閱讀推廣事業中來,重構“新鄉賢”文化,呼籲“新鄉賢”迴歸,擔當農村閱讀意見領袖,形成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合力。這些都是基於對農村現實狀況的理論提升。

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關係到中國社會的全局,做好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應時代之需,從出版傳播的視角探究農村文化發展新途徑,拓展新視野,注入新內容,是對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回應。當然,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是一個大課題,涉及面廣闊,內涵極爲豐富,期待作者在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構中不斷深化對這一課題的研究。

鄉村發現轉自:《中國改革報》2018年9月7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