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着葛蘭素史克(GSK.US)將蘇州公司100%的股權給以及肝病藥物拉米夫定片給復星醫藥(02196),昔日在中國區域玩的“風生水起”的跨國藥企們似乎開始告別“超國民待遇”。隨着政府一系列有利於創新藥上市的政策出臺,國內醫藥市場會迎來跨國藥企創新藥扎堆上市的情形,因此跨國藥企需要快速提升相關推廣能力或採取外部招聘。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伴着葛蘭素史克(GSK.US)將蘇州公司100%的股權給以及肝病藥物拉米夫定片給復星醫藥(02196),昔日在中國區域玩的“風生水起”的跨國藥企們似乎開始告別“超國民待遇”。

而受收購利好,復星醫藥7月10日早盤出現顯著反彈。截至10時16分,漲4.09%,報24.2港元,成交額達1804萬港元,正可謂“併購自有併購福。”

葛蘭素的無奈,復星醫藥的接棒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跨國藥企“失靈”?

事實上,智通財經APP近幾年發現,GSK在中國發展的並不順序,最讓業內人揪心的恐怕就是幾次攪的藥圈翻天覆地的賄賂案。

如2013年,GSK因在華疫苗行賄案差點“弄死”自己在華處方藥疫苗的業務,當時涉及案的包括該公司的中國區副總裁、法務部總監、商業發展事務企業運營總經理、人力資源部總監,以及中國區的所有銷售部門。

爲平息風聲,同年7月,GSK趕緊認錯、“換血”,並派出時任歐洲二區高級副總裁的Herve Gisserot 擔任中國處方藥及疫苗部高級副總裁和總經理,企圖拯救處方藥疫苗業務。

也正因這件事,作爲GSK疫苗產品的內地的經銷商——泰凌醫藥(01011)也被蹂躪的不成樣子:2012-2013兩個財年出現業績大幅度下滑,分別虧損人民幣11.9億(單位下同)和6.73億,直到2014年才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208.7萬。同年,泰凌醫藥正式終止了疫苗銷售及推廣,轉而代理銷售熱門處方藥。

而爲剝離疫苗板塊,泰凌醫藥也損失巨大,期間費用超過10億,其股價也直線下滑,由上市時的4.54港元下跌至1港元左右,市值蒸發近25億港幣。

本以爲事情戛然而止,2014年9月19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對GSKCI以及其前中國區總經理馬克銳(Mark Reilly)等人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進行審理。GSKCI被判罰金30億元,馬克銳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驅逐出境。與此同時,GSKCI對於藥代的大裁員清理也進行得如火如荼。相關媒體從GSKCI公關部門和部分公司的藥代處分別證實:自3月下旬以來,GSKCI開展了多輪大規模裁員,所涉及銷售人員的職位從基層的醫藥代表、大區經理一直到部門主管。

至此,醫藥代表開始如過街老鼠。抓科室主任,逮捕“帶金銷售”的醫藥代表成爲當時最爲熱的社會現象,廣東醫生之間甚至喊出“珍愛生命,遠離藥代”。而如泰凌醫藥、康哲藥業(00867)這些原本就靠“藥代”發家的銷售商業公司也開始拼命轉型求生,走學術推廣。

當然,GSK並非唯一受賄標的,但受事件影響,此後艾伯維(ABBV.US)、諾華(NVS.US)、羅氏(RHHBY.US)等跨國藥企被陸續傳出關閉在華研發中心或者解散相關研發團隊的消息;百時美施貴寶(BMS.US)也在中國調整了佈局,一時間跨國藥企“水土不服”的案例讓業內應接不暇。

儘管GSK成跨國藥企“水土不服”的導火索,但智通財經APP總結看來,跨國藥企在華主要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比如專業推廣能力要求提高。隨着政府一系列有利於創新藥上市的政策出臺,國內醫藥市場會迎來跨國藥企創新藥扎堆上市的情形,因此跨國藥企需要快速提升相關推廣能力或採取外部招聘。

再如在控費的大背景下,藥企的議價空間也會被壓縮,最終都會採取“以價換市場”,這時就需要提高公司的營銷效率,降低內部運營成本。

以及過專利期原研藥將更快進入成本競爭領域。目前已經多個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在華跨國藥企銷售額的80%或以上(以普藥爲主的跨國藥企高達90%以上) 的過專利期原研藥或面臨被替代,或面臨降價的趨勢。同時,跨國藥企的創新藥管道跟不上政策週期。由於跨國藥企的研發都在其總部,研發週期較長,時間計劃無法與中國政府相關政策出臺時間相匹配等。

回過頭來,這些挑戰或許就是壓倒已在中國深耕了22年之久的GSK(蘇州)“賣身”的的一根稻草。

葛蘭素的無奈,復星醫藥的接棒

復星醫藥“撿寶”?

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65611萬元,實現淨利潤7398萬元的GSK(蘇州)何以賣身復星醫藥?除了復星醫藥溢價用2.5億收購外,恐怕GSK(蘇州)也是看中了該公司的“併購基因”,畢竟,誰不都希望自己的心血直接被“消亡”。

智通財經APP遠的不說,光2019年,復星醫藥就做了幾次大規模的併購。

如之前交割了許久的Gland Pharma,1月份復星給了該公司創始人股東家族一項新的選擇權,即後者有權在相關條件達成的前提下,要求前者受讓其持有的不超過342.12萬股Gland Pharma股份,約佔當時Gland Pharma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2.08%,轉讓對價最高不超過4.7億美元,可謂“購買誠意十足。”

6月,拍賣回做抗膽鹼藥物的成都力思特製藥97.83%股份,投資總額不超過7.47億元。這次併購業界評價也頗高,認爲力思特能和復星旗下奧鴻藥業現有的產品有很好的協同性,前者做麻醉,後則“疏通”心腦血管。

此次併購GSK(蘇州)同樣是一次大規模併購。先不說2.5億的收購費,重點說說這次收購中用於慢性乙型肝炎的拉米夫定片(0.1g)。

葛蘭素的無奈,復星醫藥的接棒

從公告給出的數據,2018年,GSK(蘇州)拉米夫定片(規格:0.1g)在中國境內的銷售額約爲4.22億元。儘管就拉米夫定銷量而言,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但其在該治療領域仍舊佔據着半壁江山,因爲市場如安徽貝克生物、湖南千金湘江藥業、北京萬生藥業、福建廣生堂等所有同類競品在2019年的銷售額總和約41011萬元。

葛蘭素的無奈,復星醫藥的接棒

當然,投資者可能會說,“2017年5月至今,已經申請4類或者補充申請的已經10來家,在前面4+7中國生物製藥(01177)恩替卡韋分散片價格大幅調整基礎上,拉米夫定未來顯然是飽和過度。”但不要忘記,GSK(蘇州)一個人就幹到了4.22億元,考慮到復星醫藥的渠道能力,老大哥的地位暫時不會變,短期是存在一定利好。(田宇軒/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