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大家没有当过领导,以为领导都很闲,主要工作就是看谁工作得怎么样。可能,他们不像大家理解中的埋头苦干地忙,不过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公司的发展方向、业绩以及机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员工做得怎么样。

文:知秋

社会解读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大家可曾想过,公司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员工,而是合适的员工,所谓的合适,就是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效益,与之匹配的,公司会给你多少报酬。

公司给你开1万的工资,你肯定不只是值5000,没有公司愿意做这种赔本的生意。可是,有时候你值1万工资,可是公司却只给你5000,这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在工作中,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突破对自己对公司的认识,才导致了自身价值与公司需求的错位。换句话说,很多人没有这三种智者思维。

第一:没有认清不可替代性

大家可知道在所有岗位中,有那么些岗位是可替代性非常高的,这样的岗位工资待遇10年不变。比如文员这个岗位,无论你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无论你有一年工作经验还是有10年工作经验,也无论你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工资普遍只有3000~4000元。

我有一个朋友,在佛山某公司做文员,刚刚入职的待遇只有3500,工作一年多,涨到了5000,这是非常少见的。用他们领导的话说,因为她做事比较靠谱,所以给出了超出这个行业的待遇,可是想再提高,那就难了,如果离开了这家公司再找同样的工作,待遇也还是三四千。

后来她选择离职,她的领导涨薪1000多也没能留下她,她的理由是这个岗位没有发展前景。新来接手她工作的人,要求薪资3200,连3500都不敢提。

也就是说,你的待遇和你的行业有关,最终和可替代性有关。文员这个岗位可替代性太高了,任何人只要做个一两个月,就能上手,又怎么会有高薪呢?

因此,如果你想升职加薪,首先应该了解这个岗位的上限是什么,只有这样,你的努力才有回报。

第二:对额外工作有误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会:有很多岗位,做的事其实很“杂”,领导安排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很多人很抗拒,也很敷衍。

“又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为什么要我做?”

“明明是她的工作,为什么要交给我?”

“为什么领导总是把别人做不好的工作交给我?”

以上是很多人对“杂”的理解,是带有抵触的。其中,都会回到一个终极问题——我拿一份工资,却要做几份工作,凭什么?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领导会把事情都教给你,难道他不知道你很忙吗?他不知道你有情绪吗?

原因很简单:你们领导信任你啊!

所以,大家会发现一种想象:努力做事且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忙,而敷衍做事的人,越来越闲。

问题就在这里,有的领导会因为员工的突出表现而主动给他升级加薪,而有些领导根本认识不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只有当员工提出离职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原来员工对薪资不满而急忙加薪挽留。

做额外的工作,可以延伸自己的职业便捷,使用更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说到底是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冤大头”。

第三:误以为付出领导都能看得到

可能大家没有当过领导,以为领导都很闲,主要工作就是看谁工作得怎么样。怎么可能?公司里工资最高的是领导,压力最大的也是他们,最忙的也是他们。可能,他们不像大家理解中的埋头苦干地忙,不过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公司的发展方向、业绩以及机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员工做得怎么样。

除非你是领导的左右手,这样领导才能知道你做的怎么样,否则领导往往会忽略一个普通员工的存在,至少不会去了解你收入怎么样。

因此,你要努力工作也要做好工作且要让领导看到,这很重要。此外,你要偶尔向领导透露你对工资的期待以及愿意付出更多来获取更多的报酬。

综上所述,你要升级加薪,除了努力是不够的,你应该选择一个不那么容易替代的行业,应该无怨无悔地加入“额外”工作中并把工作做好,还应该让领导看到你的光芒,如果这样还不被重视,那你真应该考虑换一家公司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