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薦讀|透視精準徵兵的“山東模式”:將有志青年選到適合戰位

今年,我軍在全國多個省市和相關軍兵種部隊開展精確徵兵試點,探索建立需求提報、精準徵集、定向補充、對口使用的徵集模式,最大限度發揮大學生專業特長和能力優勢,把優秀應徵青年選送到適合的部隊崗位去。作爲試點省份,山東、遼寧探索“精確化、訂單化”的徵兵路子值得借鑑。

分型評價  參考意願  人崗匹配  對口補入

山東省 精準定兵輔助決策信息系統投入使用

精確化對接調查、規範化考察選拔、基地化儲備培養、信息化判定評估、科學化分配定兵……近日,記者從山東省徵兵辦公室瞭解到,今年,該徵兵辦按照“量才適崗、人崗相宜”原則,瞄準對口專業、一線戰位、新機新裝部隊進行精準徵集,1300餘名具有汽車維修、機電一體化、臨牀醫學技術等30餘個專業特長的新兵走上專業對口的強軍戰位。

“推進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兵員徵集就不能滿足於按量徵齊,而要實現精準徵集,讓部隊接到想要的兵、青年分到想去的部隊。”山東省徵兵辦公室主任王建政介紹,此前該省軍區先後派出4個走訪組深入各軍兵種10餘個部隊機關、40餘個基層單位,瞭解部隊急需崗位人才缺口情況;成立3個徵兵調研組,奔赴17個地市、137個縣(市、區)兵役機關了解轄區內廣大適齡青年專業素質情況,將該省272所職業類院校中具有專業特長的優秀青年錄入相關數據庫。

爲進一步對接部隊需求,山東省軍區徵兵辦今年研發了精準定兵輔助決策信息系統,按照“分型評價、參考意願、人崗匹配、對口補入”原則,探索建立了“1+3+X”人員評價和需求提報模式。“1”是體檢醫生對應徵青年體格檢查得出能夠服役部隊的結論類型,如潛水合格、空降合格、陸勤合格等;“3”代表對應徵青年文化程度、行爲特點和體能水平3項基本要素的客觀評價;“X”代表部隊按照特殊崗位需求提出的年齡、政治面貌、特長等附加要素。應徵青年以上相關信息導入輔助決策系統後,系統根據青年的學歷、經歷、年齡、黨團關係、特長、性格等情況,對接部隊需求,自動進行人崗匹配,爲集體定兵提供參考依據。

爲讓學位更好對接戰位,山東省積極打造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依託省內普通高等職業學院和技工院校,爲部隊定向培養專業技術兵員,實現專業技術人才接續培養。目前,山東省徵兵辦已從全省272所普通高等職業和技工院校中,精選出10所院校作爲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今年該省儲備基地有400餘名學生被錄取爲直招士官。

記者瞭解到,隨着山東省精準徵兵的紮實推進,入伍新兵人崗匹配率明顯提高。中部戰區空軍某部接兵幹部何歡對此深有感觸:“省軍區藉助精準定兵輔助決策信息系統爲我們挑選的有耐心、善合作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士兵,正是單位急需人才。”高素質兵員留隊的積極性也大幅提高。

(門浩、記者劉加樓)

本文刊於2018年9月26日《中國國防報》

“01”

透視精準徵兵的“山東模式”

近年來,兵員大省——山東省的徵兵工作在全國成了風向標。

2016年,山東省徵兵工作“五率”考覈排名位列全國三甲;2017年,“五率”考覈排名躍居全國第一;2018年初,在軍委國防動員部召開的大學生徵兵工作會議上,山東省作爲兵役機關代表介紹了徵兵工作經驗。他們探索走開“精確化對接調查、規範化考察選拔、基地化儲備培養、信息化判定評估、科學化分配定兵”的精準徵兵模式受到廣泛關注,並被軍委國防動員部列爲2018年度精準徵兵試點省份。

兩家苦惱,一個難題——

問題意識催生精準徵兵理念

蝴蝶蛻變,需要經歷一個艱辛過程。探索一種新理念、新工作模式也需要經歷碰撞與衝擊。

時針回撥到2016年。在一次徵接兵雙方座談會上,多位部隊領導圍繞兵員素質,談了心中苦惱:“越來越多的新裝備列裝部隊後,高素質兵員需求大幅增加”“機電兵、衛生員等專業技術兵員培訓週期長,依靠部隊自身培養能力有限”……

一段時間以來,所徵非所需的現象在部隊比較普遍。一位來自海軍艦艇部隊的領導直言:“艦艇上培養一名優秀的機電兵,至少需要9個月以上時間,我們特別希望在高校學輪機專業的青年入伍到我們單位。可現實是,我們想要個‘蘋果’,結果卻送來了‘鴨梨’。”

兵役機關的同志苦惱也不少:和各軍兵種部隊沒有隸屬關係,部隊哪些崗位需要哪些專業門類的兵員、需要多少名等情況,部隊難以提供精確信息,致使工作中難以對接。

兩家苦惱,一個難題:人崗不匹配,徵需不一致。

“建設強大軍隊,兵役機關責無旁貸;輸送一流兵員,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完成任務階段,必須及時轉變理念,改變傳統徵集模式,促進徵兵工作高質量發展,爲實現強軍目標貢獻力量。”山東省軍區司令員趙冀魯斬釘截鐵地說。該省軍區及時召開黨委會,反覆學習領會習主席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相關重要論述,深入剖析當前徵兵工作存在的短板缺項,逐項剖析原因,研究對策措施。

沒有精準的數據支撐,向部隊精準輸送兵員就成爲一句空話。爲此,該省軍區先後派出4個走訪組,登海島、上高山、進大漠、走邊關,深入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軍兵種10餘個部隊機關、40餘個基層單位,瞭解部隊急需崗位人才缺口情況;成立3個徵兵調研組,奔赴17個地市、137個縣(市、區)兵役機關了解轄區內廣大適齡青年專業素質情況,將該省272所職業類院校中具有專業特長的優秀青年錄入相關數據庫。

2017年年初,山東省軍區自上而下颳起“適應改革大勢、改進徵集模式”的“頭腦風暴”,確立了“精準對接、精準動員、精準選拔、精準輸送”的理念。他們還將精準徵兵工作向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作了專門彙報,推動將此項工作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目標,着力從軍地需求、法規政策、工作機制、素質評定、信息技術、人才隊伍6個方面搭建工作體系平臺。

一種籌劃醞釀多時的徵兵工作新模式呼之欲出。

覆蓋全流程,貫穿各環節——

系列“組合拳”助推精準徵兵實踐

結合工作實際,山東省軍區把精準理念覆蓋徵兵全流程、貫穿徵兵各環節,打出了一套不同凡響的“組合拳”。

運用大數據篩查病史。去年,山東省徵兵辦會同省衛計委,建立“徵兵體檢信息化平臺”,專門預留適齡青年數據窗口,完善轄域人口信息、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基礎資源“四大資源庫”,做到平臺共享數據庫、疾病編碼、接口規範、IP地址、數據管理發佈“五統一”,實現全程管理。充分利用徵兵體檢病史篩查系統,開展預徵對象病史篩查。今年徵兵期間,山東省各級徵兵辦公室共收集83658名上站體檢青年身份信息,反饋適齡青年病史信息821條,淘汰有隱性病史的青年468名。

首創役前教育訓練模式。2016年,山東省在先行探索的基礎上,在各縣(市、區)全面推開預定新兵役前教育訓練。他們按照“模擬化組織、正規化訓練、封閉式管理、全程化淘汰”的原則,堅持全員參加、全面考查、全程淘汰,讓預定新兵真實體驗軍營生活、感受部隊氛圍,進一步端正入伍動機、打牢體能基礎、提高適應能力,邁好軍營生活第一步。今年,該省共有40125名“雙合格”青年走入操場,通過集訓篩選,有5547人因各種原因不宜入伍,作了勸退處理。

打造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山東省積極依託省內普通高等職業學院和技工院校,爲部隊定向培養專業技術兵員,推動大學生徵兵工作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由學歷層次向部隊需求、由一次性選拔向全程跟蹤培養轉變,實現專業技術人才的軍地無縫對接、接續培養。目前,山東省徵兵辦已從全省272所普通高等職業和技工院校中,精選出10所院校作爲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建立健全計劃制度、會議制度等6項工作制度,確保專業技術儲備基地規範建設、有序運行。這兩年,該省儲備基地400餘名學生被錄取爲直招士官。

研發精準定兵輔助決策信息系統。據山東省徵兵辦參謀吳強介紹,這個系統主要圍繞“部隊接到想要的兵、青年分到想去的部隊”的理念,按照“分型評價、參考意願、人崗匹配、對口補入”原則,探索建立“1+3+X”人員評價和需求提報模式。系統根據青年學歷、特長、性格、經歷、年齡、黨團關係等情況,根據部隊要求,自動進行人崗匹配,爲集體定兵提供參考依據。定兵階段,兵役機關和接兵部隊共同對接兵員需求,利用精準定兵輔助決策信息系統,科學進行兵員分配。

量才適崗,人崗相宜——

徵需一致產生多重正向激勵

兩年來,精準徵兵在齊魯大地持續引發鮎魚效應。

對接兵部隊而言,入伍新兵由徵需脫節逐步實現徵需一致。2017年,山東省根據海軍提出的12個專業、300名專業技術兵的需求“訂單”,在確定預徵對象、分配徵集任務、集體審批定兵等各個環節實施精準對接,實現了精準輸送。山東省軍區動員局局長王建政告訴記者,他們前往淄博、濱州等7個市進行調研,先後組織4次精準徵兵研討會,按照“量才適崗、人崗相宜”的原則,瞄準對口專業、一線戰位、新機新裝部隊進行精準徵集。今年,該省軍區爲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軍兵種,精準輸送具有汽車維修、機電一體化、臨牀醫學技術等30餘個專業特長的千餘名新兵,實現了徵需一致,人盡其才。

對徵兵機構而言,徵集兵員由概略撒網逐步向精確瞄準過渡。一位長期在徵兵一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兵役機關的工作量明顯增加,從宣傳動員到需求對接,從選拔培養到跟蹤定兵,全程參與、精確實施,精細到每個家庭、每名青年。今年,山東省與部隊先後組織3次對接,主要對部隊的崗位類型,以及不同崗位對徵集新兵的具體需求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解,爲精準分撥計劃提供翔實依據,爲最後的精準定兵提供需求參數。專武幹部徐國強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徵兵像‘撒網捕魚’,現在徵兵是‘精確制導’。”

對應徵青年而言,實現由被動輸送到人崗匹配率逐步提高。好鋼用不到刀刃上就是浪費。如果優秀青年進入部隊,發揮不了特長,就可能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山東省推開精準徵兵後,人崗匹配率明顯提高。在青島海軍某部服役的戰士亓宏強說:“在大學裏,我學的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對系統控制和電子技術專業知識比較熟悉。入伍後,部隊領導和戰友都誇我進入角色快、專業水平高。”精準徵兵大大激發了高素質青年長期服役的積極性。據高密市人武部統計,實行精準徵兵以來,兩年服役期滿後,轉改士官的人明顯增多,與此同時,退伍返鄉的減少了30%以上。

對高校而言,以前開展徵兵靠感情協調,現在是積極參與。以往,高校徵兵缺少政策支持,部分高校領導對徵兵工作熱情不高。對此,山東省徵兵辦聯合山東省教育廳,下發了《大學生應徵報名和參軍入伍指導計劃的通知》,將徵兵工作作爲高校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院校綜合評價體系,與學校考評、招生等工作掛鉤。與此同時,在該省144所高校成立徵兵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掛牌建立徵兵工作站。省徵兵辦和教育廳建立大學生徵兵工作溝通聯繫、定期通報、檢查督導、表彰激勵等機制,每年通報表彰一批大學生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一整套紮實舉措有力推動了高校徵兵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特別是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的建立,在全省職業院校中引起極大反響。這兩年,不少高校和職業院校的領導主動找到當地兵役機關,紛紛申請要求建立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承擔培養軍事人才的任務。

將有志青年選到適合戰位

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向縱深推進,新型軍事力量不斷加強,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進程加快,部隊崗位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對官兵的思想素質、身體素質、學歷水平和技能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軍事專家指出,未來的軍隊必定由一支職業化程度更高、專業素質更強的精兵組成。可以說,軍隊對有志青年的渴望,從沒有像今天這般強烈。

“選天下之豪傑,致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勝之器矣。”歷史經驗啓示,哪支軍隊吸引的青年才俊多,哪支軍隊的戰鬥力就強,能打仗、打勝仗的底氣就足。

軍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沃土。北大學子高明參軍後發揮優長、精學苦練成長爲一名導彈精兵;清華學子樂焰輝畢業後入伍多次參加重大軍事任務,被評爲全軍優秀指揮軍官;海歸碩士王川陽挑戰自我,榮獲“特戰精兵”美譽……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學生在軍營施展才華,成就青春夢想,交出一份份驕人答卷。去年,南開大學8名大學生攜筆從戎,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爲廣大有志青年樹立了榜樣,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參軍熱情。今年,全國不少省市應徵報名體檢人數“爆表”,神州大地再度湧現參軍熱。

“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則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將有志青年選到適合戰位,實現軍事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大效益,是各國軍隊始終不懈追求的目標。美軍多次啓動“緊缺人才徵兵計劃”;俄軍出臺了創建科技連的新政策,徵召部隊急需的各類科技人才。

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前,我國深化兵役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進,一些地區和單位探索推進徵集主體由面向社會向面向高校轉變,徵兵模式由概略粗放向精準精細轉變,通過搭建軍地有效對接的橋樑逐步推開精準徵兵模式,將高素質青年對口徵集到部隊服役。這是降低部隊培訓成本、縮短部隊戰鬥力生成周期的有力舉措。

有志青年血氣方剛,朝氣蓬勃,處在人生拼搏奮鬥的黃金時段。把他們徵召到部隊,放到適合的戰位上,將他們的個人所學與部隊所需有機統一起來,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熱愛軍營、報效祖國的熱情動力,可以使他們在戰位上青春飛揚、實現夢想,成爲逐夢強軍的忠誠衛士、鋼鐵先鋒。

家國天下事,青年身上責。廣大有志青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勇於挑戰自我,主動接受歷練,投身軍營。軍隊也在不斷改進措施,爲吸引人才、人盡其才創造條件。我們相信,今天你給軍營一個親密擁抱,明天軍營必定還你一個精彩人生!

(王建政 作者系山東省軍區動員局局長)

爲部隊精準輸送專業新兵

在今年的徵兵工作中,我對“精準”二字有了深刻體會。在我看來,“精”就是兵不在多,關鍵在優,有專業特長;“準”就是精確到人,滿足部隊崗位需求。

山東省桓臺縣是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素有崇軍尚武優良傳統。轄區現有人口近50萬,按照慣例,完成百餘名新兵的徵集任務不難。但要提高徵兵精準度,卻是個不小的挑戰。今年,我們結合縣裏實際,將“精準”二字貫穿到徵兵全過程,細分到每個階段。

預徵對象評估是開展精準徵兵的第一道關。我們抓住春節放假返鄉這一有利時機,把大中專學生作爲主要預徵對象,安排鄉鎮(街道)專武幹部開展“一對一、面對面”走訪調查活動,把每一名適齡青年的基本信息和入伍志向記錄在冊,準確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坐落在桓臺縣的山東工業職業學院有23個軍地通用專業。我們多次與海軍、火箭軍等部隊對接需求,在山東工業職業學院設立了徵兵工作站,組建了軍事愛好者社團,建立了定向培養選拔機制。令人高興的是,今年該院就爲部隊對口輸送了5個專業30名新兵。

精準徵集的關鍵是要把優質兵員篩選出來。今年,在組織200餘名預定新兵展開役前教育訓練期間,我們打破原先按鄉鎮編組模式,按學歷設排、按專業分班,並以量化數據的形式爲每名青年建立了參訓檔案。在學歷相同、專業相近情況下衡量預定新兵誰更優秀、誰更符合部隊崗位需求便一目瞭然。

定兵是精準徵兵的關鍵環節。我們運用精準定兵輔助決策信息系統,綜合文化程度、政治面貌、行爲特點、個人特長、性格特徵等諸多要素,對每名合格青年作出客觀評價,並徵求接兵部隊幹部意見,在集體定兵會上逐一研究審批。

索鎮青年徐鳳祥因精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被選送到火箭軍某基地對口專業崗位,他父親專門給人武部打來電話說:“咱們縣徵兵講科學有依據,我們心裏信服。娃之前擔心所學知識在部隊派不上用場,現在他信心十足要在部隊好好幹!”火箭軍某基地接兵幹部李鵬說:“這批兵學歷高、素質好,專業都是部隊急需的,到部隊後一定受到歡迎。”

聽到這些話語,我心裏暖暖的。精準徵兵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創新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我認爲,爲部隊精準輸送專業新兵,只有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埋頭苦幹,不斷探索,才能將精準徵兵的路子越走越寬。

(傅洋 作者系山東省桓臺縣人武部部長)

我的學位對接上了戰位

去年9月,我從山東省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攜筆從戎,成爲海軍某部一名雷達操作手。在這一年裏,我經歷了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合格戰士的歷練,找到了人生的奮鬥目標,並憑藉所學專業知識爲部隊戰鬥力建設服務,在部隊實現了自身價值,我倍感自豪。

3個月的新兵生活後,我被分配到海軍雷達部隊擔任操作手。我驚喜地發現,在學校學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與操作員崗位需要的技能有許多相近相通的地方,有一定的基礎鋪墊,我心裏踏實了很多,暗暗鼓勵自己一定能行。

作爲一名雷達操作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發現捕捉目標,並以最短時間發送出去。剛到連隊,雖然有一定的專業背景,但在工作中還是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慶幸的是,我在大學裏鑽研的計算機技術與畫圖識圖技能派上了用場,上手也就快了起來。如今,我可以準確清晰地辨認多種機型,並進行相對應的操作。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班長將繪製雙方態勢示意圖的任務交給了我,我用自己此前所掌握的畫法,圓滿完成了任務。

去年底,連隊組織整建制駐訓,由於居住帳篷多,我就主動請纓幫助班長規劃線路。以往線路接線都是將電線暴露出來後直接扭在一起,這樣的弊端是當線路晃動時會導致電壓不穩,看起來也不美觀。我根據電工原理及相應知識,採取“一字形”纏繞法較好地解決了難題。

專業小技能,崗位大舞臺。機電一體化專業中有一門功課是金屬加工,其中有一個步驟就是對金屬表面進行光滑度檢查、打磨,直到表面光滑後再用油漆覆蓋。在連隊,每週對裝備金屬生鏽進行修復的任務自然就落到我的身上。處理鏽包是個不起眼的活兒,但修復起來卻大有文章。在修復過程中,如果鏽蝕區域打磨不平整,可能不久便會再次出現鏽包,影響裝備性能。因爲在學校的實踐課中我已掌握了金屬加工操作技能,所以我在處理鏽蝕區域時得心應手,每次都能將鏽包處理得光滑平整,得到班長們的一致稱讚。

人生最美是軍旅。起初報名參軍,主要是想鍛鍊自己,爲自己的人生增加一段迷彩經歷,沒想到,在部隊我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學位對接上了戰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在這裏發揮作用。也正因如此,我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在以後的生活訓練中,我會繼續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幹,在本職崗位上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

(盛兆同  作者系海軍某部雷達操作員)

本文刊於2018年9月26日《解放軍報》

“國防視野”版

編輯:馮霞;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