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詞悲憫

修身詩課-25-安得廣廈千萬間 來自程門問學 00:00 04:53

朗讀 | 浪淘沙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陸儼少《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居於成都草堂,當時他已五十歲。在風聲、雨聲中寫下了這首名作,爲天下的寒士大聲疾呼。

這首詩首先記敘狂風吹破草堂,接着寫頑童捉弄之情形,最後描繪破屋遭雨淋之苦。悽風苦雨,詩人徹夜不眠。由此觸景生情,發出感嘆:寧願自己凍死,也要讓天下的老百姓免受飢寒,但願出現千千萬萬間房屋庇護貧寒百姓。詩人奔放的激情令人怦然心動,他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操使人肅然起敬。

儒家主張:“仁民愛物,民爲邦本,本固邦寧。”這種對老百姓的重視,實際上基於對人的存在和價值的發現。杜甫一生以關心國家及百姓疾苦作爲自己的重要責任,“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倶歡顏”,其中所體現的悲天憫人、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懷是非常可貴的。儘管自己身處逆境,他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是普天下的寒士,這種胸懷天下、捨己爲人的人文精神,將永遠薰陶後人的道德情操。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詩歌與道德名言》一書,聯合撰稿人:莫礪鋒、李南暉、徐國榮、郝潤華、張智華、殷祝勝、黨銀平、胡傳志、路成文、吳正嵐、孫立堯。

【相關閱讀】

莫礪鋒:對輕慢杜甫說NO!

莫礪鋒:讀杜甫詩的正確姿勢

一部後出轉精的杜詩選本——評莫礪鋒、童強撰《杜甫詩選》

【往期回顧】

01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02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0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04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05 好樂無荒,良士休休|06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07身貴心彌下,功多口不言 | 08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 09 失既不足憂,得亦不爲喜 | 10 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 11 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 | 12 人生不自省,營欲無終已 | 13 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 | 14 萬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須惜少年時 | 15 不爲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 16 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 | 17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18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 19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禍福避趨之 | 20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21 無言暗室何人見,咫尺斯須已四知 | 22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 | 23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 24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上期打卡精選】

“程門問學”新開“修身詩課”欄目

與你一起品讀古詩詞中的格言警句

歡迎留言打卡,參與互動

不定期送出學術大家簽名本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