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產銷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從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成爲中國民營製造企業500強、成都市民營100強企業、“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實現產值140億元——這是大型民營商用車整車製造企業成都大運汽車集團的故事。在企業實施產品升級換代和智能化、自動化技術改造過程中,成都大運的黨員“創新工作室”,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黨員們提出的創新項目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1000萬以上。

在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一家佔地1085畝,總規劃建築面積35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園林式工廠。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產銷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從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成爲中國民營製造企業500強、成都市民營100強企業、“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實現產值140億元——這是大型民營商用車整車製造企業成都大運汽車集團的故事。

今年7月1日,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獲評四川省先進黨組織。

從最初的逆風而行,到如今的蒸蒸日上,成都大運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如何深度融合?

從瀕臨破產到年產值140億元,成都大運憑什麼?

創新項目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上千萬

七項項目獲國家專利

創新,是企業的發展之本。

在企業實施產品升級換代和智能化、自動化技術改造過程中,成都大運的黨員“創新工作室”,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黨員們提出的創新項目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1000萬以上。

工藝員王文玉2015年入職,翌年入黨。截至目前,他已先後提出56項貨箱生產的創新項目,其中七項獲國家專利。

從瀕臨破產到年產值140億元,成都大運憑什麼?

身着藍色工裝,一談起公司的創新項目,王文玉滔滔不絕:“我總共走了三個企業:第一個是國有企業,第二個是私營企業,第三個就是大運汽車集團。以前在別的企業,我也幹了不少事情,但是沒這樣量化,成就感就沒有現在這麼強烈。公司的黨建,特別是用人機制,給我的鼓舞很大!這是推動自己不斷創新的一個源泉和動力。你是人才,就會加薪、升職。”

王文玉給記者談到他研發的一種貨箱工程頂焊接裝配工裝:“以前,我們買過七八萬元的專業機構設計的夾具,不實用,顧及不到產品的變化,所以到現在一直沒用。研發時,我從構思、繪圖到成品,用了半個月。把工程頂的製造時間從兩小時縮短到20多分鐘,而且實用、耐用、不變形。

聚人心

員工有了專門跳廣場舞的場所

企業要發展,員工隊伍的團結和凝聚至關重要。如何爲員工打造一個安心的環境?成都大運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謝平回憶:“2009年5月,兼併重組四川省公路機械廠恢復建立黨組織時,共有42名黨員,現在黨員已經有150人。兼併重組以後,人心是不穩的,有顧慮:兼併以後有沒有盼頭?公司制度、文化上有沒有大的衝突?恢復黨組織建設以後,最主要的是穩定人心。”

從瀕臨破產到年產值140億元,成都大運憑什麼?

記者來到總裝車間,這裏一派忙碌。90後女員工付鄢俊告訴記者:“我大學一畢業就來大運了,同事們都挺融洽,乾得很舒心,我已經申請入黨啦!”

黨羣工作部部長徐輝告訴記者:“我們爲員工打造了一個花園式工廠。給員工提供一個舒適、滿意的工作環境,有足夠的人文關懷,更能留住員工、凝聚人心。” 漫步在成都大運,整潔闊朗,滿目翠色。徐輝指着一側道:“那邊是倒班樓。有的年齡大的女同志,晚上沒地方休閒,公司就專門爲她們把休閒場所建立起來,提供環境和設備,讓她們跳廣場舞。而且,公司規定,大家必須穿工作服上班。但在哺乳期、懷孕的員工,在着裝上不着要求。同時,我們自己有員工食堂。員工食堂是不外包的,雖然很多企業都這樣做。如果包出去,別人要盈利,或許就會影響到員工的利益。我們還成立了伙食管理委員會,每個月員工給食堂提意見。黨委會蒐集意見,把員工合理的要求下放到相關職能部門,我們來監督執行。”

從瀕臨破產到年產值140億元,成都大運憑什麼?

不忘社會擔當

黨委累計組織員工獻血16萬餘毫升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謝平說:“在做好企業經營發展的同時,我們黨員要努力承擔起社會責任。當社會需要的時候,企業要伸出援助之手。”謝平表示,成都大運建立了“兩老一困”黨員慰問機制,到公司周邊福利院、養老中心開展公益活動並捐款捐物。同時,到甘孜縣參與貧困地區助學、與企業駐地地柏合鎮開展幫扶活動、建立“義務獻血”機制。

在成都大運,謝平被大家稱爲“獻血模範書記”,在黨委組織的獻血活動中,他每次都積極帶頭,無償獻血四次,共1200毫升。據不完全統計,黨委從2009年開始組織無償獻血活動,到目前累計獻血量已近16萬餘毫升。

成都大運黨組織充分發揮“紅色引擎、紅色動力、紅色名片”的效應,成爲成都市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一面旗幟。如今,“大運”牌各型輕、中、重型柴油載貨汽車、電動物流車、LNG清潔能源貨車、市政環保專用車等600多個品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一帶一路”國家、非洲、拉美等地區。2018年產銷商用車8.2萬輛,實現產值140億元。企業取得了每年20%以上的超常規發展,助力龍泉驛區“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建設”及“東進”戰略的實施。

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彭莉

圖據成都大運汽車集團

編輯:羅夢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