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德意志銀行因爲整體資產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1.77萬億美元,比加拿大、韓國這些國家GDP還要高,所以如果在後面真的有風吹草動的話,還是會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有比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大家不得不注意。德意志銀行真的是令人感慨,德國人以嚴謹著稱,在德國炒股的人也很少,因爲德國還是很注重實體經濟,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中,德意志的經營也相對穩健,還曾登頂全球第一大銀行,但是誰也沒想到,它也會到“收縮戰線”的衰敗地步。

金融市場的變局:下一個“大危機”正向我們走來?

7月7日,德意志銀行宣佈實施重大戰略轉型。將放棄全球全球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縮減投行規模,並削減部分固定收益業務,目的在於恢復持續盈利能力和提高股東回報。

德意志銀行重大戰略轉型有何影響?

看到德意志銀行這個消息,水皮還是很感慨的。

第一,該來的總歸是要來。雖然德意志銀行躲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之後也一直是風雨飄搖,因爲它很難啓動完整的改革,所以,十多年來德意志銀行的股價從最高價135美元/股一路下滑,到現在7美元 /股左右,相比高峯期,市值蒸發比較大。

第二,在中國的業務怎麼辦?德意志銀行擁有149年的歷史,一直以來,它都有想在投行業務上跟高盛這樣的華爾街巨頭一較高低。現在看來,佔領華爾街這個30年的夢想基本上叫停了。爲什麼呢?因爲它暫停了全球的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一定程度上等於是放棄了投資銀行業務,未來將退回商業銀行的“老本行”,以吸儲放貸等傳統業務爲主。而德意志銀行在中國有一個合資的券商叫中德證券,所以我也很擔心中德證券之後的命運會怎麼樣。

第三,這也是市場最擔憂的地方,就是德意志銀行會不會成爲第二個雷曼兄弟?因爲德意志銀行跟華爾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這麼多衍生品的業務來往,那麼會不會引發風暴?

金融市場的變局:下一個“大危機”正向我們走來?

不過在我看來,情況還不完全一樣,雷曼兄弟破產是因爲捲入了當時全行業的次貸危機,現在至少從德意志銀行的戰略轉型上,我們沒有觀察到全球有行業性系統的風險,所以這種風險我覺得是可控的。

注意!德意志銀行轉型對全球有影響

在外界看來,德意志銀行這一轉變是痛苦、代價是高昂的,但也十分必要,爲什麼?

首先,近幾年德意志銀行經營方面有些喫力,從2015年開始德意志一直處在虧損的狀態中,直到2018年才實現扭虧轉盈,但今年形勢依舊嚴峻,一季度盈利僅爲2.01億歐元,遠低於美國同業競爭對手的經營業績。尤其是與競爭對手德國商業銀行合併的失敗,更是加大了德意志銀行的壓力。

其次,過度追求高風險的投行業務也是德銀陷入危局的重要因素。德銀涉及高風險交易活動的資產高,衍生資產和負債比重也均高於其他國際大行

再者,德意志銀行近4年來醜聞纏身,接連被不同地區的政府和監管機構調查、罰款,共計109億美元,所以讓許多投資者開始對德意志銀行失去信心。

金融市場的變局:下一個“大危機”正向我們走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來自中國的海航集團曾經一度成爲它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曾高達10%,海航的董事長董事局主席陳峯還以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的身份出現了歡迎中國領導人的晚宴上,不過,海航因爲自身的原因,在過去已經削減了德意志銀行的股份,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說到底,這次轉型也算是德意志銀行的斷臂求生、沒有辦法的辦法。比如,放棄全球投資銀行股票交易的業務會削減25%的年度總成本,從去年的228億歐元減少到170億歐元。並在2022年前裁員20%,1.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11年滙豐銀行裁員3萬人以來大型投行的最大規模裁員之一。

除此之外,還將新成立一家所謂的“壞銀行”, 把德意志銀行約2880億歐元20%的槓桿風險,以及740億歐元的風險加權資產逐漸減少或處理掉。這些措施都是爲了降低經營成本和恢復持續盈利能力。

德意志銀行真的是令人感慨,德國人以嚴謹著稱,在德國炒股的人也很少,因爲德國還是很注重實體經濟,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中,德意志的經營也相對穩健,還曾登頂全球第一大銀行,但是誰也沒想到,它也會到“收縮戰線”的衰敗地步。

這從中也證明一點就是任何人、任何機構,在任何時候都要與時俱進都要敢於改革、勇於創新,否則的話,就會重複德意志銀行這樣的衰敗道路。

但德意志銀行因爲整體資產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1.77萬億美元,比加拿大、韓國這些國家GDP還要高,所以如果在後面真的有風吹草動的話,還是會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有比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大家不得不注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