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俊仙 北京報道

9月25日,浙江大型民企——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光集團”)發行規模合計30億元的兩隻債券“15新光01”(一般公司債,發行規模20億元)、“17新光控股CP001”(一般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10億元)發生違約。

與此同時,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國際”)將新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下調至C,並將“17CP001”信用等級調整爲D。

一位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新光集團已經向省、市各級政府領導作了當面彙報,希望能獲得政府幫助,但目前尚未獲得明確回覆。不過,上述說法並未得到新光集團方面確認。

新光流動性危機爆發

9月25日下午,新光集團的兩期債券在同一日發生了違約。

根據新光集團的公告,“15新光01”公司債券於2018年9月25日應兌付回售本金17.4億元、第三個付息年度利息1.3億元,但由於受宏觀降槓桿、銀行信貸收縮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流動性出現問題,導致新光集團未能按時償付本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和利息。

而新光集團2017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債券簡稱:17新光控股CP001, 債券代碼:041775004)應於2018年9月25日兌付本息,由於融資困難,新光控股雖積極多方籌集資金,但截至9月25日營業終了,新光集團未能按照約定將“17新光控股CP001”兌付資金按時足額劃至託管機構,已構成實質違約。新光集團表示將繼續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償債資金。

與此同時,聯合信用評級公告稱,鑑於新光控股目前公司資金非常緊張,到期兌付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聯合評級決定下調公司主體和“15新光01”和“15新光02”信用等級由AA+至CC,並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大公則將新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爲C,“17新光控股CP001”信用等級調整爲D,“17新光控股CP002”及“18新光控股CP001”信用等級調整爲C,因爲新光控股未能清償到期應付的其他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企業債或境外債券的本金及利息,已觸發交叉保護條款,而若未能在觸發條款涉及違約事件後15個工作日寬限期內糾正或補救相關違約事件,則構成“18新光控股CP001”的違約。

記者注意到,在兩個月前(7月12日)的跟蹤評級報告中,大公對新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評級展望維持穩定。

新光集團新聞發言人徐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發生此次違約,除企業自身在流動性管控方面存在欠缺外,主因首先是受金融形勢、環境和政策變化的影響,民營企業融資遭遇普遍困難;其次,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債券違約事件頻發,惡化了浙商羣體的金融生態;再有,前不久突然發生的一些負面事件等意外因素,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多項重大融資計劃的進展。“今年以來,公司已如期兌付各項債務本息約90億元,導致短期兌付壓力陡增,流動性不足成爲當前面臨的最大困境。”

資料顯示,新光集團創建於1995年,集實業、商貿、產業互聯、金融投資等業務於一體,旗下有1家上市公司,總資產約800億元,總負債357億元(其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債務餘額237億元,在公開市場上發行的需剛性兌付的債務融資工具餘額120億元)。

向政府求救?

上述知情人士提供的新光集團向媒體發佈的信息顯示:新光集團已向省、市各級政府領導作了當面彙報,上級政府和相關機構高度重視,正在緊急研究幫扶企業解困的方案,有關進展正在磋商、落地中。

此事是否屬實呢?

《華夏時報》記者爲此聯繫了新光集團新聞發言人徐軍,他表示:“我們目前沒有向媒體發佈任何聲明,我個人不知道有沒有發生過這個情況(指的是向省市領導彙報事宜),現在有沒有我也不知道,明天會召開一個和債權持有人的溝通會,其他以公告爲準。”

記者向新光集團所在地義烏市的宣傳部門求證新光向省裏求援一事,宣傳部方面回應稱“爭取統籌”,記者又問及具體由哪個部門統籌,其回覆稱“待定”。

事實上,此前盾安集團和剛泰集團發生債務危機時,都曾被爆出向政府求助。

5月3日,微博上流傳出一份《關於盾安集團債務危機情況的緊急報告》顯示,4月28日,盾安集團對浙江省政府主要領導進行緊急彙報,希望政府出面處理危機,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除120億元的待償付債券外,大部分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或債務將陸續到期,這些債務都集中在浙江省內,涉及機構有40多家;5月2日,浙江省政府金融辦緊急召集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銀監局、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的浙江省分行、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浙江省分行、浙商銀行、興業、中信、民生銀行的杭州分行等各大金融單位,協商討論盾安債務危機的解決辦法。

6月19日,網絡上流傳一份《關於請求幫助剛泰集團解決短期流動性危機的情況報告》顯示,剛泰集團面臨較爲嚴重的債務危機,希望得到上海市政府的幫助,落款人是上海浙江商會,隨後剛泰控股副董事長則回應稱網上報道不屬實,“假的,帖子都刪了。”

責任編輯:吳麗華 主編:冉學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