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的壓力,日本會做出向美國說“不”的選擇嗎?

橋本隆則/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9月24日在紐約的特朗普大廈,日本首相安倍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共進了2個小時的工作餐,結束以後面對等在門外的記者,安倍首相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意氣奮發,而是充滿愁雲地告訴記者與特朗普總統進行了坦率的意見交流。而9月25日在紐約皇宮酒店,日美首腦會談將正式舉行,特朗普據說要向日本下最後的“通牒”。

筆者已經提到過在上週末,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負責人已經進行了第二次的日美貿易協議,因爲安倍的總裁競選,日本國內的關注度都沒有過多地在這個貿易談判問題之上。現在的形勢是一旦總裁選舉塵埃落地,緊接下來的就是來自特朗普的“逼宮”。與此同時美國媒體透露,如果安倍首相不向美國讓步,特朗普總統放出風聲,“唐納德”與“晉三”的“友誼”就將結束。

本來日本政府在過去20年的時間,一直進行佈局。在美國政府內培植了一大批的“親日派”,按照過去的慣例,如果美國政府要做出對日本政府不利的決定,這些人都會出面說情。而這次,因爲政府內部的匿名者投稿《紐約時報》,讓特朗普總統對任何人都不信任,並且在特朗普總統上臺伊始,就下令不允許“說客”說情,這樣日本政府所佈的“閒棋冷子”都不起作用,包括最大的親日派,美國商業部長也只能緘默不語。安倍首相出發紐約之前,就是這樣的局面。

筆者在上個星期,曾經就安倍首相的美國之行的策略,與幾位具有影響力的友人座談。認爲面對不講理的特朗普,就算遭遇“恐嚇”,就是要做到“不讓步”,這是目前從美國的所作所爲,以及美日貿易的歷史得出的最好的結論。從廣場協議,到特朗普時代,日本爲何會一蹶不振,就是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對美國的貿易太過於依賴,就是一步錯,步步錯。1980年代的美國,市場上到處都是日本產品,這就引發了美國民衆的反感,美國輿論要求美國政府針對日本產品提高關稅,以及要求日本放寬進口,這就是“打垮日本”的開始。

面對美國的壓力,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出口美國的家電,汽車要減少,並且對駐札在美國的美軍給與最大的預算保證,大量購入美國國債,並且應美國要求,在金融,農產品進口方面開放,也就是對美國壓力的順從。但是,避免與美國硬碰硬的日本,結果就是美國的要求層層加碼,最終結果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協議內容就是,美國,日本,法國,西德,英國5國的相互協助,介入外匯市場,改變美元偏高的局面。美元強勢就是美國進口強勢,而日元強勢對日本的出口不利。日元的強勢不但讓日本的進口大量增加,並且日本國內的金融限制也逐步放寬,日本迎來了空前的經濟高漲局面。過熱的金融交易促使了經濟的泡沫化,到了1991年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迎來了20年的低增長。日本與美國的“廣場協議”就是一切“苦難”的開始。

不向特朗普“讓步”是基於特朗普外交的特性。特朗普政權是“自己也有負面因素,但敢於向對手發出各種無理要求,期待對手的讓步”,如半島外交。(此處省略)

現在世界各國都受到來自特朗普的壓力,如果世界各國都對抗這樣的壓力,貿易戰將愈演愈烈,哪個國家都將是從貿易中獲得利益減少。日本也是一樣,世界性的貿易戰不結束,自身的貿易收入也將減少。於是筆者的觀點就是,面對美國的壓力,就是不讓步,在整個世界大環境來看,這樣的判斷是合理的,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但從貿易戰不會有勝者的角度出發,與特朗普碰一下是可行的。與其對其唯唯諾諾,不如不屈從美國的壓力,從中找出可以接受的妥協。也就是在不能勝的情況下,絕對不能選擇“輸”。

與廣場協議時代相比,日本出口美國的數量在美國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筆者的數據大約是19%,這樣比例如果不能保持,安倍首相已經三選,無所謂未來的政治選擇,完全可以根據政治的意志,增加與金磚國家,鄰國的交易來彌補在美國市場失去的份額,這也是日本改變20多年敗給美國的“錯誤”選擇。

日本會做出向美國說“不”的選擇嗎?

原名:特朗普對日本的訛詐讓日本戰慄,有何良方破解?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衆號sinkanaoka 這裏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