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军事战役,我们不免想到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军事天才。不过司马懿往往在对诸葛亮的战斗中讨不得好处,甚至败北,诸葛亮的空城计更是让他身败名裂。可是,司马懿留下的一句话竟然道出了真相。

事实上,我们中国的战斗历史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璀璨炽烈的。无数能人志士的对决留下了让人难忘且受益匪浅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传承,精炼,甚至演变。让我们在之后的反抗斗争中,一次次化险而为夷,以弱而胜强!假如翻开独属于三国时期的战役历史,我想《空城计》必然名列前排。

毕竟两军交战,以弱胜强乃是极度善用兵将的军事家才能在天时,地利,人和下做到。更何况诸葛亮只用几个只能扫地的老弱病残就挡住了司马懿数十万的大军,大开城门,本人更是坐在城头弹琴。此战将诸葛亮的军事地位推到了巅峰,而司马懿却默默地成为了一个陪衬,气势汹汹的来进攻,最后却被一个空城吓得退却。

可若是我们仔细观察司马懿的个人史难免会发现这一战有着诸多的猫腻。群雄并起的战乱年代,曹操手握大权,坐拥河北富饶之地,群揽天下能人志士。然则诸葛亮这条卧龙横空出世,硬生生将天下搅得翻天覆地,最终形成三足鼎立。此时的曹操不复当年吐哺天下的能力,甚至是被孙刘的合纵之势逼迫的节节败退。

眼看江山就要丢下,司马懿这时却撑起来了,无数次与诸葛亮斗争。虽有战败,但是却能抗衡诸葛亮。在当时曹操手下的绝大多数将领中,独树一帜。但是为什么会犯下《空城计》中那样的失误呢?数十万大军攻破一座城很简单,就算用人填也能攻破,人们都嘲笑司马懿的愚蠢和胆怯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得有“鬼才”之称的司马懿在当时曹操得麾下其实地位并不牢固。

真要说他还只是一个新出头的谋士,郭嘉、荀彧等人哪个都比他司马懿更早进入曹操得政治权力中心。为了确立自己在将士中的地位,司马懿作战每次往往会骑马挂胄身先士卒。即使这样,在当时司马懿还是有才难施展,因为他既要做的让曹操满意,还不能让老派人物起了妒忌,可是对战诸葛亮又不得不用尽全力。

就这样,司马懿越是与诸葛亮战平战胜,其他人就越是显得无能,他也就越是受到排挤。试想,这么一个能打仗能辩才的能人,等到建立国朝的时候,曹操那种阴谋奸雄会容得下他?只有一个能与司马懿战斗甚至战胜他的人才能给曹操势力带来威胁,司马懿才能安稳生存好。其实司马懿兵临诸葛亮空城时,早已看穿。

可是如果灭了诸葛亮,他司马懿也就差不多死到临头了。于是当别人劝告他进攻时,司马懿只是默默退下,然而事后却对后辈说道:诸葛亮死了,他司马懿死期也将指日可待。有人可能认为我这样说有些过于夸大其词,可古代先贤早就就说过鸟尽弓藏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建立必定是依靠无数勇猛的将士打下来的。

可接下来是开平盛世的话,过多勇猛的将士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死亡可能是帝王对将军最妥当的选择,毕竟在帝王的角度,稳定的统治和高度的中央集权才是他们需要的,拥兵自重可能就是另一个曹操得后患。

所以看透了政治和军事的司马懿并没有趁着大好时机,进攻诸葛亮。而是选择默默承受骂名,所以他熬死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在曹丕死后,窃得西晋偌大的江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