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成說大尺寸和8K是電視行業發展必然趨勢,這個結論的得出除了來自對歷史規律的總結之外,應該還包括對整個8K產業鏈的全局觀,推動顯示產業發展的往往不只是顯示技術本身,而是產業鏈其他技術和資源的協同。對於顯示大屏及電視生產商們而言,如何將行業的必然趨勢轉變成爲新的市場消費趨勢,用新的技術和產品完成對舊技術和產品的替代升級,進而促成新一輪的消費浪潮,這是一個問題,變化的過程也總是艱難且綿長。

趨勢關乎着未來,但當我們在探究某個產業的發展趨勢時往往要回到歷史中去看。顯示產業也不例外。7月10日,2019國際顯示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在同日舉辦的2019中國8K超高清產業領袖峯會上,TCL實業CEO王成說了這樣一番話:

TCL的顯示產業生存論:趨勢始終未變,技術以變應變

“回顧歷史,2008年電視的平均尺寸是29英寸,到2013年,4K開始進入到我們的行業和家庭,與此同時電視的平均尺寸也達到了40英寸。2019年,預計中國市場電視的平均尺寸會達到51英寸,8K會逐步進入到家庭中。今年是8K元年,未來5年,電視的平均尺寸還會進一步擴大。”王成認爲,大屏時代8K將成爲必然趨勢。

用凱文·凱利的話來說:“移動電話的發明是必然,iPhone卻不是必然。”過去幾十年中,從CRT到LCD,再到OLED和8K,顯示技術不斷變化升級,但走向更大尺寸和更高的分辨率這一大趨勢始終不曾變化。趨勢是一種必然,而技術則是必然趨勢下的偶然產物。同樣,無論是OLED還是8K,準確地說都是顯示產業發展必然趨勢下的必經階段。

對於顯示大屏及電視生產商們而言,如何將行業的必然趨勢轉變成爲新的市場消費趨勢,用新的技術和產品完成對舊技術和產品的替代升級,進而促成新一輪的消費浪潮,這是一個問題,變化的過程也總是艱難且綿長。

1

以變謀發展,顯示行業陷入升級焦慮

在取代CRT技術成爲主流顯示技術之後,LCD電視產品已經在市場中存在20年之久。從市場層面看,LCD電視在走向充分飽和之後,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從行業層面看,不同品牌產品差異化縮小,同質化競爭持續加劇。從LCD技術本身來看,未來可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小。電視行業正隨着LCD進入生命週期的末期而失去市場活力。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電視市場零售量規模1202萬臺,同比下降1.1%,零售額規模349億元,同比下降13.1%。顯然,依靠市場現有電視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整個顯示行業特別是電視企業因此而陷入集體的焦慮之中,各大電視品牌紛紛開始加大對新顯示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與推廣普及,以期製造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來緩解焦慮。

國內最早生產OLED電視的創維目前已經將OLED的普及作爲發展的重要戰略,作爲未來的顯示技術之一,OLED技術因其自發光等優勢近兩年在高端電視市場打開局面,但同時也因爲較高的成本和售價無法在市場中大規模普及,從小衆的高端市場逐步向主流市場下沉是擺在創維面前的一個挑戰。另一電視品牌海信,則選擇對液晶顯示技術進行再次創新,聯合京東方推出疊屏電視,以期爲產品製造新的賣點。

TCL的顯示產業生存論:趨勢始終未變,技術以變應變

在顯示領域,依託華星光電擁有產業鏈優勢的TCL則致力於推動8K技術的發展與普及。TCL採用基於華星光電的新型顯示技術—— Mini LED加量子點背光,以及基於玻璃面板的AMLED背光配合8K,實現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對比度、高色域的同時,相比其他方案成本更低,更有利於8K技術的創新應用與快速普及。

爲了推動8K技術的普及,本次UDE上由視像協會牽頭成立的8K超高清工作委員會,TCL被推選爲首任會長單位。在TCL實業CEO王成看來,無論是創維對OLED的大力普及還是同行業相關顯示技術的不斷創新,當然也包括TCL對8K技術的推動都是電視行業爲推動行業向高端發展做出的努力。

對電視企業而言,變是謀生,更是謀勢。趨勢的受益者一定是趨勢的推動者,趨勢的變化往往綿長而持續,電視企業所能做的就是推動和加速這一趨勢,而技術的迭代升級則是加速趨勢的重要方式。

2

因勢而變,8K是必然趨勢的必經階段

變化是趨勢到來的必然,技術的宿命就是不斷地升級。顯示技術的變化也是如此,從2K到4K再到8K,分辨率不斷提升,甚至於肉眼已經很難察覺出畫質的區別,但它仍然不會停止,未來可能還會有16K分辨率的電視出現。

爲什麼這麼說?首先,無論顯示技術如何變化,分辨率的提升始終是顯示產業發展一條主線。從LED到OLED的變化,更多的是發光方式等技術層面的變化,帶來的改變更多的是色彩效果上的提升,但畫面的清晰度是大前提,最終的視覺效果還是要回到分辨率上來。因此我們纔看到分辨率從2K到4K再到8K,不斷的變化升級,這條主線的發展未來還會繼續。

其次,市場對大尺寸屏幕的需求越來越強,而屏幕尺寸越大對分辨率的要求就越來也高,因此大尺寸電視的滲透同時伴隨着8K技術的普及與運用。目前部分55、65英寸的電視已經採用了8K技術,未來70英寸、75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屏幕更需要8K技術的支持。隨着大尺寸電視的加速滲透,王成表示到2025年,8K產品的滲透率將達到59%。

TCL的顯示產業生存論:趨勢始終未變,技術以變應變

再次,從視頻內容的生產側來看,支持8K視頻拍攝的設備已經逐步進入消費市場。索尼去年推出了裝有8K成像器的攝像機,夏普在CES 2019上也展示了全球首款8K便攜攝像機,隨着攝像設備的更新換代,未來8K內容將成爲主流,這要求電視等終端設備爲8K內容的呈現提供載體。從整個產業鏈來看,8K時代毫無疑問是顯示產業的必經階段。

王成說大尺寸和8K是電視行業發展必然趨勢,這個結論的得出除了來自對歷史規律的總結之外,應該還包括對整個8K產業鏈的全局觀,推動顯示產業發展的往往不只是顯示技術本身,而是產業鏈其他技術和資源的協同。

3

顯示技術不是破局點,多技術融合纔是

一項新技術的普及往往並非取決於技術本身多麼先進,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相關產業鏈的協同。當技術的發展超越了產業鏈的速度時,技術的普及也往往陷入困境。VR技術的發展就是典型案例,儘管VR設備已經進入消費市場,但由於VR內容的匱乏,導致行業始終處於停滯不前的階段。

顯示行業也是如此。客觀地說,今天的電視市場,僅僅依靠一項新的顯示技術已經很難喚起消費者的熱情,屏幕的價值早已超越屏幕本身,成爲內容和服務的入口。這要求顯示技術與5G、AI、IoT技術相融合,從而爲用戶提供更多的大屏使用場景。

對於目前電視行業的困局而言,破局的關鍵點不在於某項顯示技術,而是多技術的融合與協同。OLED電視之所以難以打開市場,問題不僅僅在於售價的高昂,而是與其他電視產品相比,OLED電視在內容和服務方面並沒有爲用戶帶來截然不同的改變。這也是爲什麼TCL會將AI×IoT作爲發展全場景戰略的原因所在。

TCL的顯示產業生存論:趨勢始終未變,技術以變應變

5G技術的發展爲高清分辨率視頻的傳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AI技術則爲跨終端的互聯互通、多元化的人機交互方式提供支撐,IoT技術則爲全場景智能的實現提供了基礎。很顯然TCL已經意識到顯示技術與5G、AI、IoT等技術融合的必要性。其最新推出的75英寸QLED 8K電視,是全球首臺5G+8K的QLED電視,不僅支持8K視頻,同時從芯片、屏幕到接口都應用了大量的AI技術來提升用戶體驗。

8K元年的到來並不是因爲8K技術開始進入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5G、AI、IoT等產業鏈相關技術爲8K的普及提供了協同發展條件。同樣,電視市場的消費升級也絕非取決於某一項顯示技術,用戶最終只會爲多技術融合帶來的內容和服務體驗買單。

正如王成所言,8K是電視行業發展必然趨勢。但TCL之所以走在趨勢前面,靠的並非只是8K技術本身,而是對8K產業鏈的全面佈局。對電視行業而言,僅靠一項顯示技術開啓一個時代的歷史不會再重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