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農民起義女英雄,當屬清嘉慶初年王聰兒的揭竿起義。

此次農民起義,是清代前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清王朝一共花了九年時間, 才把這場大起義鎮壓下去。

不過,這次起義也讓清王朝元氣大傷,導致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乾隆後期,官僚地主大量兼併侵吞農民的土地,農民無以維生,只好流落江湖,賣藝餬口。

王聰兒(公元1777 – 1798年)湖北襄陽人,就是生於這樣的年代,她幼年喪父,跟隨母親習藝,跑馬走繩,舞刀弄棍,樣樣精通,母女倆靠着一身技藝走南闖北,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起義除貪

在一場偶然的事故中,王聰兒因齊林的引進加入白蓮教,而齊林也成爲襄陽白蓮教的首領,倆人因志同道合,情感日深,不久結爲夫妻,婚後倆人便一同策劃反清活動。

此到乾隆末年,隨着社會各種矛盾日益激烈,貪官污吏橫行,民不聊生,人們的不滿和反抗情緒日增。

齊林與王聰兒見起義條件成熟,決定在襄陽起義,不料消息走漏,遭到官府襲擊,齊林和一百多個同伴被殺害,齊林死後,王聰兒被大家推選爲首領,暗中繼續籌備着新的武裝起義。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王聰兒得知衆多農民發難,以”官逼民反”爲號召,帶領義軍殺了貪官污吏,並打開糧倉,把糧食分給窮苦百姓,這時王聰兒軍隊已發展至四、五萬人之多。

巾幗不讓鬚眉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她帶領義軍從湖北到四川和當地的義軍會師,組成了一支擁有十四、五萬人的起義大軍,爲了方便指揮,起義軍以黃青藍白四色爲號, 分成八路大軍。

年僅二十歲的王聰兒被推爲八路兵馬總指揮,一個年輕女子能成爲這麼大規模的起義首領,可見王聰兒真的是巾幗不讓鬚眉。

王聰兒兵分三路,從湖北打到河南,起義軍打起仗不但勇敢且機動靈敏,行軍時不整隊,見了官軍不正面迎戰,專撿山間小路走,有機會就偷襲官軍;又把兵馬分成許多小隊,幾百人一隊,有分有合,忽南忽北,多次出奇制勝,官軍只能疲於奔命的尾隨其後,匆忙追逐,急得嘉慶皇帝束手無策,幾次易師。

英勇犧牲

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清軍將領明亮向嘉慶帝獻惡計,要各地地主組織武裝民團,修築碉堡,起義軍一來就把百姓往碉堡趕,讓起義軍找不到民衆幫助,更得不到糧草供應,這種做法叫”堅壁清野”。

嘉慶帝下令各地採用此計,果然起義軍的活動越來越困難;此時王聰兒率軍一路打到西安,不料遭到清軍阻擊,打了敗仗,再打回湖北時,清軍調來大批援軍圍攻他們。

由於兵力懸殊,在前有地主武裝民團的攔截,後有清軍追擊,再加上沒有別的義軍支援下,王聰兒的軍隊漸感不支,只得向後撤退,不幸最後在湖北鄖西陷進重重包圍,王聰兒與她的十幾名女義兵都不願當俘虜,所以他們全都跳下懸崖英勇犧牲,王聰兒時年僅21歲。

從王聰兒號召武裝起義,其後二百五十年內,人民不斷的造反起義,削弱了清朝的勢力,也證明了再威權的君主制度,終究抵擋不了思變的民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