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佳能日本行其實分爲兩部分,前一部分“見學”,後一部分“外拍”,雖然總的行程不算長,但是每天都很充實,對於EOSR產品的瞭解也在短時間內增進不少,也讓我入行一來第一次如此深入的瞭解了佳能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影像企業。

先來講講“見學”吧,我們非常有幸的參觀了佳能下丸子本部和佳能宇都宮工廠,在下丸子本部我們參觀了佳能展廳,瞭解到原來佳能在影像行業以外還涉足很多領域;而在宇都宮工廠我們參觀了EF鏡頭的生產線,從鏡片研磨、鍍膜、到最後的成品測試,佳能像我們展示了在製造上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細節。

參觀活動只是此次見學之旅的一部分,因爲除了學到許多新知識以外,新的疑惑也應運而生,佳能方面很貼心的安排了兩場採訪,不僅有各產品線的負責人、也有工廠生產線的匠人來爲我們答疑,沒有想到作爲行業人的我們對於佳能的瞭解其實並不完全,生產技術上的知識讓我們認識了另一個佳能,我們也由衷的發出“哦,原來是這樣的”感嘆。

佳能下丸子本部:

首先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下丸子本部還是宇都宮工廠都是不可隨便拍攝的,雖然我們很想用EOSR相機去記錄下這難得一見,但是所涉甚廣,所以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展示廳裏的大部分區域是可以拍攝的。

首先是打印輸出區域的這張作品展示,展示的不是作品拍的怎樣或是打印的效果怎樣,而是防水。採用了新型防水相紙,即使普通的噴墨打印墨水也可以有效防水,非常厲害,對於攝影作品的戶外展示來說,非常的有用。

佳能的安防系統,種類繁多,其中一臺搭載35mm畫幅CMOS擁有超高感光度的產品吸引了我們所有人的目光,該相機採用了可換鏡頭設計,可以直接適配EF卡口鏡頭,可擴展性非常高,當然最重要的是提到的超高感光度,可以在最低明度0.0005lux的光照下實現清晰成像,而這個0.0005lux有多厲害,見上圖與普通攝像機產品的對比就知道了,幾乎無光的環境下,無需紅外照明,直接可以清晰成像,還非常明亮,應該算是真正的黑科技了吧。

醫療與航天,這兩部分放在一起說是因爲,一方面這兩部分都很高端,另一方面,航天部分並不允許拍攝。醫療,佳能收購了東芝醫療,主攻領域是CT,有意思的是在設備裏集成了一個顯示播放設備,通過播放患者喜歡的影片讓患者在進行治療檢查時可以更好的放鬆。航天方面,之前傳聞過佳能要造民用火箭發射場,但其實這個傳聞是有一定偏差的,佳能做的其實是航天成像事業,也就是航天用相機,我們看到了5D3相機和Powershot變焦鏡頭在航天領域的運用,讓我喫驚的是,這些消費級產品的可靠性居然可以直接用於航天領域。

此外,佳能還有體型小巧的專業4K投影儀,完善的CINEMAEOS系統,以及無法拍攝展示給大家的但是顯示效果猶如打印製品的8K電視,都讓我們讚歎不已。

展廳的2層以B2B的商業用品爲主,而在3層則是完完全全的B2C消費級產品展示了,有相機、鏡頭、家用打印機產品(2樓的都是大幅面打印機產品),還有難得一見的“觀音”相機。

原本我們一直以爲KWANON“觀音”相機是佳能的第一臺相機產品,但其實佳能的第一臺相機是1936年產的HansaCanon,而“觀音”雖然更早,但其實這臺相機只能算是原型機,並沒有量產,不過說實話,KWANNON觀音標還是很炫的,很期待佳能百年的時候可以復刻一臺觀音相機。

除了觀音相機,展廳鏡頭陣列中還有難得一見的EF1200mm鏡頭,這顆鏡頭並非量產型,需要預定,和EF800mm鏡頭相比除了更大以外,兩個把手也是這顆鏡頭的標識,非常容易辨認。

觀音相機和EF1200mm鏡頭雖然不是一代的產品,但都難得一見,而EF200-400mm鏡頭的拆解圖也同樣的難得一見,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組件來完成拼裝,這顆鏡頭也是佳能截至目前結構最爲複雜的一顆鏡頭,要想在這麼複雜的結構下同時體現完美的性能和成像,製造工藝就是其中的關鍵所在了。

一開始說了拍攝下丸子本部全貌是不允許的,那佳能下丸子本部究竟長什麼樣子?看上圖模型,雖然不能展現出園區的真實樣貌但大致結構就是這樣的。

佳能宇都宮工廠:

佳能在全球的工廠有許多,在日本也不止宇都宮一個,但是宇都宮工廠對於佳能來說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爲宇都宮工廠是佳能光學的研發基地,包括EF鏡頭在內,視頻級或廣播級鏡頭也在此地研發生產。

在宇都宮收穫最大的是佳能的匠人。鏡片研磨的精度取決於什麼?我們原本的理解應該是流水線機器,通過程序設定機器研磨,所有的鏡片都可以達到近乎完美。但其實,鏡片的研磨還取決於研磨工序中每一步用到的研磨工具,而這些工具不僅需要嚴格的材料控制,還需要通過匠人的打磨做到精益求精,而可以打磨這些工具的匠人都是通過千百次日復一日的磨礪才能做到的。

除了鏡片研磨,鏡片鍍膜技術也是我參觀過多個不同品牌工廠後第一次接觸到的,原本我一直以爲鍍膜應該不如鏡片研磨這麼難,而且是越光滑越好,但其實佳能SWC鍍膜卻不是這麼回事,經過多步工序之後還需要通過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溫水結晶才能完成,而SWC鍍膜有效抑制反射的祕訣就在類似鋸齒的鍍膜表面,相比傳統鍍膜可以使入射光平穩過渡到玻璃鏡片的表面,而結晶的完美程度取決於水溫的嚴格把控等等。

鏡頭組裝工序的參觀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後的測試環節,我們參觀的是EF16-35mm鏡頭組裝線,在組裝完後通過對每支鏡頭的16mm、24mm、35mm三個焦段的橫拍,手柄上位豎拍、手柄下位豎拍進行自動化測試,在得出的數據中找出成像的不良品,再進行鏡片組裝環節的微調,來達到用戶買到的鏡頭都具備近乎完美的光學成像。

重新認識佳能:

佳能下丸子總部參觀和宇都宮工廠見學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佳能,佳能是一家勇於創新的同時繼承匠人精神傳統的相機品牌,一方面,佳能在製造我們耳熟能詳的產品同時,將光學技術沿用到了更多領域;另一方面,佳能很重視匠人的培養和傳承,因爲只有這樣一代一代延續,再加上嚴格的生產要求,才能自創辦以來始終如一的保證光學品質。我想這也是目前有必要糾正大家對於佳能的誤解,佳能之所以可以成就如今相機界的地位,絕不是市場做的好而已,而是在產品本身做的好的基礎上得來的。

此次參觀見學我們還獲得了兩次直面產品部門管理者和生產線匠人的機會,諸多關於佳能EOSR專微系統的疑惑也由此解開。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如下:

1.EOSR的CMOS問題,雖然看着和5DMarkIV很像,但是這塊CMOS絕對是佳能爲EOSR系統全新開發的,因爲要更好的適配新卡口新鏡頭,所以完全有必要重新開發CMOS,而且這塊CMOS也絕對擔得起佳能畫質擔當的名號,可以說在之前的任何一款佳能相機之上。

2.EOSR全像素雙核對焦覆蓋率問題,爲什麼是88%X100%而不是100%X100%?其實這個數據還考慮到了轉接EF鏡頭的實際對焦覆蓋率,目前在產的絕大部分EF鏡頭都可以達到88%X100%,而有些鏡頭其實是可以達到100%X100%,但也有4支EF鏡頭只能達到80%X80%(EF200mmf/2.8LIIUSM、EF75-300mmf/4.5-5.6III、EF8-15mmf/4LUSM魚眼、MP-E65mmf/2.81-5x微距攝影),另外使用增倍鏡III型時最高可達88%X100%的覆蓋範圍,而使用增倍鏡II型/I型時覆蓋可達80%X80%,所以綜合考慮,佳能給出的規格爲88%X100%。

3.EOSR沒有使用CMOS防抖的問題,佳能認爲CMOS防抖在成像上並不是萬能的,所以此次依然採用了鏡頭防抖,但其實EOSR在鏡頭防抖的同時還通過CMOS傳感器來監測低頻抖動反饋給鏡頭的防抖組件,因此實際上EOSR可以實現五軸雙重檢測IS防抖。

4.R卡口擴容電子觸電到12個的問題,這是考慮到將來的需求,可以滿足大容量和快速通訊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賦予每一個觸點不同的功能,也爲今後新系統的開發做好預留。

5.鏡片鍍膜選擇問題,通過鬼影和眩光模擬進行測試的數據支持基礎上,在效果最好的鏡片上選用ASC或是SWC鍍膜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6.EOSR採用20mm法蘭距的問題,其實佳能一直在強調的是短後對焦距離,這是爲了讓最後一組鏡片更接近CMOS,也可以獲得更大的設計自由度;而法蘭距實際是卡口到焦平面的距離,採用20mm是經過綜合評估的,可以看到EOSR突出機身的卡口部分非常厚實,這也考慮到了卡口強度的需求,因爲EOSR相機除了需要安裝RF鏡頭以外,也需要考慮到衆多的EF鏡頭。

7.M-FnBar的問題,佳能採用新的觸控條設計主要是考慮到無聲按鍵在視頻拍攝時的需求,提高操作性和舒適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