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里面有过这样一段关于爱的对话:

  -“爱的感觉是什么?“

  -“是痛苦。“

  -“为什么?“

  -“因为痛过才会记得。“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我还是个初中生。而时至今日,我会觉得,安妮宝贝说“爱是苦的”,这句话倒未必是错的,只是苦的并非是爱本身。那是为什么爱情中人们会觉得苦涩呢

  人们以为爱是一种本能,以为人人生来会爱,他们把激烈的欲求、情绪、被搅乱的心神等等称呼为爱。但其实爱是很难的,它是一种习得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觉察,才分辨得出什么是爱。而我们的苦,就源自于那些被我们误以为是爱的其他情感

  妄想苦

  人们以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殊不知,对方只是自己幻想的一个载体。有时,这种幻想是关于对方这个人的,包括对对方性格的解读、价值观的判断;也有时,这种幻想是关于这段关系的,包括对方对自己怀有怎样的感情,对方会不会有很多对这段关系和自己的考虑。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在与真正的对方互动,而是在和被自己的想象修饰过的那个“对方”互动

  如果对方的言行能匹配这种想象,你是不会觉得苦的。但现实中,对方一定会表现出不匹配这种想象的地方。此时,你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望,感受到关系的失去,而失望与丧失都是极其苦涩的。而事实上,你所认为的那种关系可能从不曾存在过

  渴求苦

  “Crave”是英文中很生动的一个词,它代表了一种强烈的渴求,如毒瘾之人渴求吸毒一样强烈。心中有crave的人,会觉得“只有Ta能给我幸福”,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好人好物了。人一旦投入到这样的渴求中,就会表现出近似“癫狂”的状态来,大量的文艺作品也把这种渴求描绘为真爱。

  心中存了crave的人,就仿佛心中有一把钩子,一定要钩在所欲求的某个对象上。他们只能注意到这一个人一件事,也只能注意到“能否得到渴求对象”的未来,而无法注意到当下。

  我们会感到全部的幸福和自身的完整都寄托在“得到这个对象”上,生活中再也没有了其他的愉悦。当终于获得渴求之物时,他们又会感到一阵空虚——这种空虚,其实是因为心里的那把钩子上没有了目标。而钩子依然存在。

  在得不到的过程中,人们感到持续的破碎的苦,在得到之后又感到无名的空虚的苦。

  竞争苦

  也有一些人会在爱情中过招。他们爱上一个人,就会想要主宰这个人及这段关系。他们的苦,发生在这种主宰的意志没有能够得到贯彻的时候。

  到底什么是权力呢?福柯有一个我很认同的定义,权力就是,在他人不愿接受自己的某个意志的情况下,在多大程度上仍然能够贯彻自己的这个意志。权力越大,这种强行施加意志的成功率就越高。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权力的体现,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力的高低。当人们想要成为爱情中更有权力的一方,这种对权力的争夺就会带来苦涩。

  忌妒苦

  所有的忌妒都发生在“不满足”的状态中,发生在关系内部,而并不真的是由外部的事物引起。不够充沛地感受到被爱、被需要、不够充沛地感受到不会被抛弃,忌妒就会存在。哪怕两个人在孤岛上,身边再也没有其他人,ta的注意力总是不在你身上,你也会忌妒ta看的书、作的画,你会忌妒一切与你争夺Ta注意力的东西

  有时这种不满足来自于客观的事实,对方可能真的不足够爱自己。但有时也来自于过高的标准和期待,比如自身处在渴求中的人,会过度极端地想要占有对方的一切注意力,此时忌妒就会更容易发生。

  计算苦

  人人都渴望被自己的爱人所爱。但如果陷入绝对量化的比较,就会遭受“求对等”带来的痛苦。其实,将自己所付出的与对方所付出的进行对比、计算,试图把计算结果当作判断爱要不要继续的标准是行不通的。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你或者对方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想来你大概可以明白,你在爱情中感到的苦涩,究竟来自哪里了。爱是好的,而苦涩是这些非爱的事物带来的。但是,为什么在文首我说“爱是苦的”这句话没有错呢?因为,苦是爱达成的必经之路。

  没有一段美好关系是不用经过苦的。如果两个人本身比较完整而成熟,那可能这种苦的程度会轻一些、频率会低一些。如果两个人本身就有没有处理好的种种创伤,那可能更是要走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实现真正的信任与爱。

  愿你们能耳清目明,走过幻境和险滩,愿你们始终有勇气,愿你们都恰好没放弃。愿你们能感受到苦涩背后那长久、深邃的爱的甘甜。

  上面这几种爱情的苦,你体验过几种呢?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