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古而有之,且非常普遍,基本都以摻假爲主。例如隋唐,飲酒成風,催生了一大批製造假酒的作坊。假酒就是兌水,危害也不大。同時政府對假貨的法律條文還是跟得上的。唐朝的商業管理條例《關市令》中就曾有相關規定,假冒僞劣的沒收歸公,缺斤短兩的,補齊或退貨。

隨着時間進入21世紀,假貨也開始升級。假冒僞劣產品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而愈發猖獗,其氾濫對經濟和民生產生了更爲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涉及到人們飲食、健康方面的產品,一旦買到假的,那就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損失了,而是會危及生命的大事件。

有人喝了有毒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致死,留下孤苦伶仃的妻兒;有農民因買了假種子,播種後長出的全是雜草,一年辛苦化爲烏有;有人用獸藥裝作人藥,用澱粉制抗生素,讓患者服下之後病情加重,苦不堪言……。近年來,假冒僞劣商品的危害已讓很多人刻骨銘心。雖然《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已頒佈多年,但仍有製假售假者鋌而走險無視國情,肆意胡爲,他們還用高回扣推銷,向法者行賄,使社會風氣烏煙瘴氣。

人們爲什麼會造假?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其背後都只因一個“利”在作怪。

到了電商時代,因爲用戶不能在現場接觸到產品,而是在網上瀏覽、下單,就更加催生了假貨的泛濫。追究其原因,也無非就是高成本的流量費和廣告費、同行之間無底線的價格戰、商家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監管缺失這幾項原因。

根據公開的數據,我國年均假冒僞劣產品的產值有一千多億元,國家因此年均損失稅收數百億元。不少中外名優產品原來暢銷於市場,如今被假貨充斥得一籌莫展。以上海某知名品牌汽車配件爲例,其年銷售額僅14億元(2015年,下同),而冒牌貨年銷售額高達30億元,高出正品一倍還多。據當時對146家被假冒貨侵害企業的調查,其中23家假冒產品銷售額佔真品銷售額的50%以上,有11家超過了100%,最慘的一家,假冒產品銷售額是真品的568倍。像這樣劣品驅逐正品的行爲長期下去,哪裏還有真品的活路?這樣不僅會讓投資環境遭破壞,國內外投資者望而卻步;一旦假貨混到國外,還會損害國家聲譽。

還有,買假用假的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危害往往被忽視,那就是造假過程中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污染。不用環保投入、不用品質保證、不用售後服務,剩下的就只有暴利了,經營者和製造者都能從中漁利。但是,不由經營者直接承擔的社會成本就高得驚人了,被污染了的環境要治理,長期接觸有害物質對生產者和使用者產生的危害,這些成本轉嫁到了全社會,將來還是得要全社會來買單。

作爲新時代的創新型新電商平臺,520愛之家 是一個用互聯網技術網絡化的商品買賣平臺,是“分享經濟”的完美體現。同時,她還是一個不製假、不售假、不容假的“真品根據地”。

首先,她有序釋放利潤空間,從根本上消除製假售假動機。爲實體工廠和實體店家提供免費服務的本地化、智能化互聯網服務。增加了企業和店鋪的互聯網化能力,去掉生產和銷售兩端中間的重成本,從而降低了商品的流通成本。

其次,520生活圈嚴格把關供應商的資質與貨品來源,直接與資質齊全、手續合法的一手生產工廠建立供銷關係,不與任何中間代理商打交道,從源頭杜絕假貨。

再次,520生活圈有着先進的經營模式,從方式上可以堵住製假售假的漏洞。包括線上可以查看,線下可以體驗產品。商品和店家都在消費者身邊,看得見、摸得着、找得到,商圈限定,信息透明,可信度高,假貨無處藏身。

再者,520生活圈有着科學的盈利模式,爲生產端和銷售端搭建起一個大體量商品流通交易平臺,只從中賺取微薄的批銷差價。這個平臺的參與者不需要千方百計爲自己的利益而慫恿製假售假行爲,坑蒙消費者。

還有,520生活圈有着爲愛爲家、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企業文化,目的是打造一個“讓生活更簡單,讓生意更簡單”的全球化的互聯網+商品大流通平臺。其初衷決定了對製假售假行爲的內心鄙視和深惡痛絕,也使得520生活圈永遠不可能成爲假貨的棲身之所

520生活圈的創始人鍾湘先生曾經說過:“在520生活圈什麼都可以買到,就是買不到假貨”。前半句雖然可能有點誇張,但後半句,卻是一點兒也不假的!

歡迎考察並加入520生活圈 平臺,與我們一道,爲消滅假貨氾濫橫行盡一分綿薄之力,爲恢復被無序的“電子商務”破壞的實體經濟盡一分綿薄之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