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去很多人住在這裏,令人驚奇的是,這裏的許多房屋都是木雕匠們雕刻的。劍川最着名的木雕大師使用硬木雕刻,支付的工錢按雕刻下來的木屑計算,一兩木屑一兩黃金。

從人類歷史的角度看,工業化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對於我國的一些傳統工藝,它是毀滅者。雲南省騰衝順古鎮有很多二三百多年的房屋。過去很多人住在這裏,令人驚奇的是,這裏的許多房屋都是木雕匠們雕刻的。在本地,木雕曾經有很高的地位。劍川最着名的木雕大師使用硬木雕刻,支付的工錢按雕刻下來的木屑計算,一兩木屑一兩黃金。雲南省劍川縣是古代茶馬古道的重要交通樞紐。有很多文化人士,但當地人最驕傲的是木匠的雕刻,曾經成爲建川的象徵。在簡單的數十釐米的木頭上,工匠完全靠手來雕刻出各種不同的形象,個個形象不同,但都栩栩如生。劍川木雕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木雕雕刻技術被引入雲南,圖爲木雕作品《鳳鳴》。木雕工藝品從漢人傳承到白族,併入白族民族風格,逐漸形成了建川的雕塑文化。一個工匠正在雕刻,在他面前有不同的工具,每個工具看起來幾乎一樣。但作用卻完全不一樣。在接受採訪時,段國樑非常驕傲,他談到了他的成功之作,但是他對木雕工藝未來的傳承,他沉默了起來。劍川當地人通過木雕生活,木雕藝術已經在該地區延續了數千年。段國樑帶領當地人用一年時間完成的作品《大理國張勝溫木雕花捲》,長97.6米,高1.8米,由134塊木材組成,176平方米,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塊木雕,由當地博物館收藏。通常,當地農民在田間耕種,但是當他們拿起雕刻刀時,他們是藝術大師。大多數人擅長雕刻花鳥。曾經一兩黃金一兩木屑的輝煌不再,木雕被稱爲“時代棄兒”,不適合浮躁的社會。一位白髮老師傅在雕刻,平刀,圓刀,斜刀,鋼刀在他的應用中行雲流水。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