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書記張文明介紹,爲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西疇縣在安置點內同步成立了社區管委會和村組班子,同時建立扶貧車間、設立公益性崗位,多舉措拓寬搬遷羣衆的增收渠道。52歲的村民龍軍光2015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五分錢工程”後他也成爲了村裏的一名保潔員,“我身患殘疾幹不了重活,也沒什麼經濟來源,當保潔員後,我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很感謝村領導爲我提供這份工作。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新興社區集中安置點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甘凌菲7月份的陽光肆意灑在雲南省東南部的一個小縣城裏,西疇縣這個曾被判定爲“基本失去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如今石漠化的土地上階梯似的“三保地”已披上綠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上一幢幢新居拔地而起,一幅現代農村的畫卷在眼前徐徐鋪開......

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和諧鄉情

下午四點左右,西疇縣新興社區集中安置點內的一塊空地上,一羣搬遷羣衆有說有笑地聚到一起,幾位年長的老人坐在花臺邊也想湊個熱鬧,小孩子在健身設施周圍跑來跑去。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新興社區居民

西疇縣新興社區集中安置點位於興街鎮政府駐地東北部,疇陽河貫穿整個片區,緊鄰文麻公路、興西公路,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去年12月底,附近270個村小組423戶檔卡戶1725人全部搬遷入住到了這裏。

23棟6層高的小樓裏,村民按照家庭人數,每人交納1800元后就搬進了7種戶型,20-140平米不等的房間。

“以前我們一家7口住着不到50平的土房,如今住在140平的大房子裏,收入從幾千到過萬,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搬遷農戶駱遠邦家,兒媳婦孫廣豔抱着剛睡醒的孩子幸福的笑着。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新興社區居民

在社區,家家戶戶都接通了自來水管,生病了走幾步就有衛生室,便民超市裏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水果蔬菜也可以到家門口的農貿市場去購買,休息時間小廣場、活動室成了人最多的地方。雖然剛搬過來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大家逐漸習慣了這樣的城市生活。

“現在條件好了,有房子住有水喝,看病也方便,兒子媳婦能放心的出去打工賺錢了。”在社區活動室裏,正在和朋友玩牌的搬遷戶劉永仙談起現在的生活,臉上揚起了笑容。76歲的劉永仙在社區裏做保潔工作,一天打掃一次,每月有500塊錢的收入,她說“現在過得很幸福,這得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搬遷戶劉永仙(左)

社區書記張文明介紹,爲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西疇縣在安置點內同步成立了社區管委會和村組班子,同時建立扶貧車間、設立公益性崗位,多舉措拓寬搬遷羣衆的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西疇縣共組織實施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2560戶9943人,其中國家直接投資計劃內搬遷907戶3630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不僅羣衆們的生活生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並且正在不斷向變市民、變工人、變商人、變社員的“四變”目標穩步前行。

兩大創新工程 撬動文明鄉風

生活條件改善後,如何加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成爲了西疇縣的重要任務之一。從2018年起,西疇縣啓動了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爲重點的“五分錢工程”,興街鎮拉孩村就是全縣第一個全覆蓋的村委會。

貧困戶當保潔員,這不僅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貧困羣衆“等靠要”的思想,提高他們自身的“造血”能力,還爲村寨營造了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搬遷戶孫廣豔抱着剛睡醒的孩子

52歲的村民龍軍光2015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五分錢工程”後他也成爲了村裏的一名保潔員,“我身患殘疾幹不了重活,也沒什麼經濟來源,當保潔員後,我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很感謝村領導爲我提供這份工作!”

如今,龍軍光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國家的持續幫扶,已經退出了貧困的行列。在西疇縣,像他這樣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獲得了優先聘用的資格,較好地解決了部分羣衆村內就業、在家增收的問題,拓寬了貧困羣衆脫貧新路子。

西疇縣通過實施“五分錢工程”,累計提供就近就業崗位1500個以上,每年帶動1000多個農村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實現戶均增收近3000元。截至2018年底,全縣1330個村小組自願繳納環境衛生保潔費290餘萬元,該項工作正在穩步向前推進。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幸福超市”

除了“五分錢工程”,爲了營造良好鄉風,拉孩村還建設了“幸福超市”。 走進這裏,牙膏牙刷、洗潔精、洗衣液、衛生紙、衣服、鞋子……玲琅滿目的生活用品,與一般超市並無二致。

不同之處在於,商品標註的價格不是錢數而是積分。“建檔立卡貧困戶積極實施家庭院落綠化美化記2工分、主動申請脫貧的一次性記20工分;非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穩定外出務工實現穩定收入保持12個月以上記5工分、按時繳納‘五分錢工程’保潔費記5工分……”超市裏,一條條工分積分管理辦法羅列在牆上,村民可以對照領取積分。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幸福超市”裏的商品

“男鞋15分、衣服2分、被子80分,1分等於1塊錢,一個季度兌一次。”在超市擔任營業員的村民陶豔國介紹,這項措施實施2年以來,除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來兌換商品,參與的普通羣衆也越來越多。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拉孩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丕榮在介紹“五分錢工程”

拉孩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丕榮一邊看着村民的工分申請單,一邊認真核對計分細則。“以前村裏收到各單位送來的愛心捐贈就集中起來,一一發放給村民,久而久之大家就逐漸形成了‘等、靠、要’的消極思想,村經濟難以發展。”

建設“幸福超市”後,大家的思想觀念轉變了,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到按需所取。超市裏除了有捐贈的物品,劉丕榮還帶領村幹部用全村集體經濟的5萬元,爲超市增添了新的農村用具、生活用品、傢俱家電等。

從脫貧致富到環境整治 西疇縣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幸福超市”門口

“超市2018年開起來,半年利潤達1.3萬元。” 劉丕榮看着可觀的收益,非常滿意。從“輸血”式扶貧變“造血”式扶貧,不僅實實在在的解決了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同時通過積分改變了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慣,用勤勞和美德帶動鄉村風氣。據統計,全縣共有55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幸福超市”受益,真正做到了扶貧與扶志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

當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西疇縣正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以“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幹實幹加油幹”的精神,集全民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