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

7月10日,獐子島晚間公告,由於涉嫌財務造假、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和涉嫌未及時披露信息等情況,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擬決定: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等;對吳厚剛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梁峻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等。

近些年來,類似獐子島“扇貝跑了”的鬧劇不止一例,還有出手毆打證監會稽查人員的深大通,299.44億元莫名其妙消失的康美藥業,以及曾經的萬福生科、江蘇三友等等。衆多上市公司轉型做“演員”,讓人啼笑皆非。

獐子島扇貝終於不用背鍋了,內部控制豈能“一地雞毛”?

表面上看來,這些公司的財務造假都與信息披露有關,牽扯到信息披露制度等等,但更深層來看,造成公司財務造假、信息披露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公司糟糕的內部控制。

著名的COSO公司內部控制理論框架分析了公司內部控制的四個方面,其目標之一就是爲公司的財務報告可控性提供保證。可以說,內部控制是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保證。沒有系統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公司治理結構將會變得非常的混亂,由此將會產生信息造假行爲。

像獐子島一樣的農業公司,一直以來就以高風險著稱。

農業公司受天氣等客觀因素影響程度比較大,而這些風險很難被公司識別,同時,存貨是農業公司根本,而農產品的儲存、售賣等也會受到溫度、市場狀況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增加公司的不確定性風險。

獐子島扇貝終於不用背鍋了,內部控制豈能“一地雞毛”?

看起來這些因素並不利於公司生產經營,但是對於一些居心叵測之人來說這些卻成爲了他們財務造假的溫牀。由於農業稅率比較低,因此這些公司可以肆無忌憚的虛增利潤,獲取高額收益,同時因爲天氣等因素不可控,他們可以在換取足夠收益之後肆意的以存貨的貶值、虧損等理由讓老天爺背鍋,下調公司利潤躲避風頭。而公司之所以可以如兒戲般的進行上述財務操縱行爲,是因爲內部控制的籠子並沒有起到約束的作用。

我們以獐子島爲例分析該公司的內部控制結構會發現,其財務造假事件發生是偶然中的必然。

獐子島公司股權比較集中,公司較大股東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關係,同時公司控制權也集於董事長吳厚剛一人,其既擔任公司董事長,又擔任獐子島鎮黨委書記同時還是集團公司總裁,一言堂現象明顯,給其濫用職權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其公司內部也沒有獨立的內部控制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公司治理結構混亂。

從其他方面來看,公司籌資活動債務佔比較大,外源籌資佔絕大多數,並沒有合理利用權益融資和內部融資,融資工具中也以長期借款巨多,債務比重較高,根據該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其資產負債率高達89.78%。營運資金方面,較高的存貨並沒有引起公司的重視,反倒成爲了他們財務造假的保護傘,虛高的利潤背後是資金鍊隨時斷裂的風險。

農業上市公司獨有的特點讓其揹負了較大的不確定風險,但這不應當成爲其財務造假、徇私舞弊的理由。竊以爲,農業公司應當更加重視內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合理管控風險。

首先,公司內部需要合理安排股權,明細治理結構,設立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制衡公司管理層權利,分離董事會與經理層,而監管機構應當強調公司對內部控制方面的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其次,從業務流程方面,農業公司更應當調整融資結構,合理分攤權益融資與債務融資比例,優化公司債務結構,合理調整存貨規模,加強存貨管理,完善存貨監督制度;從外部環境來看,有關會計審計機構,監管部門也需要基於農業公司的行業他特殊性對存貨等方面進行深度盤查,強化信息披露監管。

獐子島扇貝終於不用背鍋了,內部控制豈能“一地雞毛”?

最後,獐子島斷斷續續上演了四五年的“扇貝跑了”鬧劇終於以被頂格處罰告終,這敲響了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警鐘,只有從監管層面和公司自身層面共同努力提升內部控制水平,才能遏制獐子島類似事件的再次出現。(作者系知名經濟學者、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