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是一年丹荔红,眼下三苏祠内红彤彤的荔枝已缀满枝头,今天上午,三苏祠举行了苏祠荔枝红,我盼东坡归主题活动,苏学研究者王晋川,三苏祠名誉馆长李晓萍、游客代表杜唐丹围坐在荔枝树下,共话东坡千古乡愁。为了纪念东坡,2007年,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又在原址上重新种了一棵荔枝树,经过十年来的精心呵护,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苏祠荔枝挂硕果 遥忆东坡思乡情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时

写下的《寄蔡子华》

通过回忆在故宅与三老种植荔枝树的情景

抒发了对家乡的眷念与乡愁

这份思乡之情

成为东坡一生未能完成的夙愿

苏祠荔枝挂硕果 遥忆东坡思乡情

每当在荔枝成熟的季节,眉山人总会睹物思情,回忆起老乡苏东坡。又是一年丹荔红,眼下三苏祠内红彤彤的荔枝已缀满枝头,今天上午,三苏祠举行了苏祠荔枝红,我盼东坡归主题活动,苏学研究者王晋川,三苏祠名誉馆长李晓萍、游客代表杜唐丹围坐在荔枝树下,共话东坡千古乡愁。

据悉,熙宁元年(1068)苏东坡三十三岁,在居父丧期间,曾与三老(王庆源、杨君速、蔡子华)游。苏轼将离眉山时,亲手在家中手栽荔枝树,并与三老约定,树长成即归眉山。但世事难料,苏东坡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到眉山。

苏祠荔枝挂硕果 遥忆东坡思乡情

苏东坡栽种的那颗荔枝树,在守候了900多年之后终于根枯枝干,但枯死的荔枝树树根得以被保存下来。为了纪念东坡,2007年,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又在原址上重新种了一棵荔枝树,经过十年来的精心呵护,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时光如梭,当东坡离我们而去,化作一颗闪耀的明星,成为眉山一张名片,当荔枝再次成熟,我们又循着东坡的诗词期盼东坡魂归故里。

苏祠荔枝挂硕果 遥忆东坡思乡情

千年后的今天,当苏祠的丹荔再次成熟时,又会是怎样一种味道呢?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工作人员将一颗颗寄托着东坡乡愁的荔枝摘下枝头,赠予在场的各位品尝。

苏祠荔枝挂硕果 遥忆东坡思乡情

游客 高心怡

虽然眉山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荔枝,但也许是因为沾染了三苏父子的文气,所以三苏祠里的荔枝也是非常的香甜,算是最有诗意、最有深意的荔枝。

游客 李芊洁

我觉得特别好吃,三苏父子的文章确实有不朽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可能影响到了三苏祠里的荔枝,所以我们的荔枝才会那么甜那么香。

今夏苏祠荔枝挂硕果

遥想当年东坡思乡情

三苏祠负责人陈仲文

三苏祠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特别是这株荔枝树。它应该是苏东坡乡愁、乡情和家国情怀的一种寄托。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就是要把苏东坡的这种快乐分享给大家,去感受苏东坡博大的丰富的人文情怀,并以这种方式来怀念这位伟大的先贤,来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