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高層的定位是戰略層面,核心是決策力和戰略思考能力,所以,能做到高層的人,做事的格局和思考問題都往往會從大方向出發,這種格局和思考方式,在基層員工看來要麼是燒錢、要麼是不切實際,但作爲高層,他們這樣思考無可厚非,中層領導如果也這樣思考或這樣做事,很多時候會被質疑和批評,所以,中層領導想晉升高層,就需要能夠承受這種不斷的質疑和批評,並在質疑和批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纔是中層領導能夠升職加薪的關鍵能力。總結一下,以上回答了大部分中層領導做不到高層的原因,可能是(1)決策力和戰略思考能力不夠,(2)把當前職業作爲了謀生手段,抱着職業經理人心態(3)沒有強大的人脈資源和背景支撐。

文 | 明哥,前麥肯錫戰略諮詢顧問,埃森哲管理諮詢顧問,一個喜歡用思維導圖架構PPT的老司機,歡迎關注,一起成爲職場精英。

週一、副總經理的熱門候選人、軟件部經理辭職了,據消息人士說,他是因爲聽說競選失敗去找老闆理論,老闆只是說了一句"你是很優秀,但你被開除了!",消息一出,大家都沉默了,因爲老闆最終選擇了默默無聞的後期主管李劍。

你很優秀,但你被開除了

他不像軟件部經理那樣帶着弟兄們在項目上拼殺,有不像銷售部經理那樣爲了中標陪甲方喝酒到住院,也不像工程部經理那樣各種大假幾乎沒有休息的在現場安裝調試,憑什麼?

好在週二,公司正式任命時,老闆道出了玄機:"大家以爲李副總的這次提拔是因爲有關係嗎?,我們你們都錯了,之所以提拔他,不是因爲他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更不是他取得了多麼好的業績,關鍵是因爲李副總能夠站在公司的立場、從全局來思考問題,李副總年初做的戰略規劃,正是以一個副總經理的角度來思考公司的未來,我想你們一定會問爲什麼沒選擇軟件部經理小楊呢吧"。

"其實,很簡單,小楊的格局達不到副總的要求,他做事總是考慮部門的小九九,和其他部門協作時總是算計自己的得失,這樣的人,怎麼做副總,怎麼獨擋一面?"

的確,每個中層領導都希望有朝一日進入公司的決策層,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可畢竟一家公司高層就那麼幾個,要從中層做到高層,沒有幾把刷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角色定位不同

中層領導的定位是執行層面,核心是執行力、成本控制,中層領導的重點是團隊建設和貫徹執行公司意圖,由於定位的原因,大部分中層領導隨時想到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承擔的業務,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業務或輔助業務,這些業務,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就會被砍掉。

公司高層的定位是戰略層面,核心是決策力和戰略思考能力,所以,能做到高層的人,做事的格局和思考問題都往往會從大方向出發,這種格局和思考方式,在基層員工看來要麼是燒錢、要麼是不切實際,但作爲高層,他們這樣思考無可厚非,中層領導如果也這樣思考或這樣做事,很多時候會被質疑和批評,所以,中層領導想晉升高層,就需要能夠承受這種不斷的質疑和批評,並在質疑和批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纔是中層領導能夠升職加薪的關鍵能力。這

你很優秀,但你被開除了

二、心態、忠誠度不同

營盤流水的兵,絕大部分的基層員工或是中層領導,往往是把工作當作一份謀生的手段,抱着討生活的態度,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爲出發點,忠誠度可想而知,他們想的是"如果今年幹不好,年底沒有年終獎,還可能被要求走人",因此,這種凡事優先考慮短期利益的思想,是不會願意去做開拓性業務或燒錢業務的。

比如我們諮詢部曾經有一個大項目機會,但項目的前期比較長,客戶要求我們先免費做半年規劃,而且項目要在規劃報告獲得一把手同意後才能啓動,這就意味着這個項目要落地至少要等1年半,因此,當時的項目經理不感興趣,輕描淡寫的和項目總監說了下情況,項目總監也需要業績往上升,不願意投入,所以這個項目拖了3、4 個月,直到我們的行業總監來拜訪客戶,無意中才知道這個事情,好在行業總監瞭解情況後,不僅說要投入,還拉上了一個SAP團隊,前後投入了5、6個人,差不多做了5個多月的時間,最後啓動這個項目。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站在經理、項目總監的角度,他們並沒有什麼過錯,在埃森哲,經理級以上的人都是需要背指標的,完不成任務,不說升職加薪,能不能保住職位都還不一定,所以,中層領導和高層的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心態,前者是打工者心態,後者是"公司就是自己的"的心態,心態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三、人脈資源

中層領導那麼多,憑什麼就是某幾個人進入高層呢?除了戰略思考能力、決策力、忠誠度等因素外,要進入高層,往往還需要有一定的人脈資源,畢竟公司要做大做強,往往需要一些大客戶、戰略客戶的支持,在很多上市公司裏,大客戶的業績貢獻比例都很高,有的甚至達到了80%。

當然,人脈資源不是想有就有的,誰都希望和馬雲、王健林是親戚,但現實卻是我們認識馬雲、王健林,可馬雲、王健林不認識我們。

總結一下,以上回答了大部分中層領導做不到高層的原因,可能是(1)決策力和戰略思考能力不夠,(2)把當前職業作爲了謀生手段,抱着職業經理人心態(3)沒有強大的人脈資源和背景支撐。

四、改變心態、迎接挑戰

鞋子是否合腳只有穿鞋的人知道,高層有高層的煩惱、中層有中層的樂趣,做不了高層,做箇中層不也挺好麼?做人首先要啊Q一點。

你很優秀,但你被開除了

你要知道,高層未必能做好中層的活,雖然大部分高層都是從中層提拔起來的,因爲高層更多強調戰略層面的工作,落實到具體的執行,未必有一箇中層領導來的更有效。

分享一個2017年的案例,我們的一個客戶要做一個戰略諮詢,我們團隊負責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車間主任人緣非常好,每次開會只要他來組織,到的人就會比較多,而且大家都會比較積極的發言,而且他還經常會組織項目組一起喫飯、K歌,但他有個缺點,會議上經常吐槽公司的一些制度、吐槽其他部門如何如何不懂業務,尤其是談到他最擅長的FMEA時,往往把別人鄙視的一地雞毛。

而企管部的高主任,感覺大家都很怕他,人緣也不怎麼好,但他開會時,往往高瞻遠矚,談指標體系、流程體系,談公司戰略發展方向,而且還邏輯清晰、有條有理,他比較追求一些新技術、新思想,喜歡工具、模板,他還比較擅長整合資源,跟他做事,我們壓力很大,但效果也很明顯。

去年,這家公司組織機構大調整,一下子調整了20多箇中高層領導,企管部的高主任升爲副總,而車間主任在是原地踏步,再見到他時,感覺他還是一點兒也沒變,依然認真一邊認真的抓生產做調度,一邊繼續我行我素的吐槽公司的新戰略有這樣那樣的不足……

兩位主任的故事,每天都會在不同的地方上演,所以,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改變心態,能上去不必沾沾自喜,上不去也不必灰心,關鍵是要堅持"那是自己的事業"而不只是一份謀生的工作。

五、後記

最後,獻給所有人一個心法:刻意訓練。

很多人都知道1萬小時理論,可很多人所做的1萬小時,不是刻意訓練的1萬小時,而是重複的做1萬小時。

1萬小時理論,強調的是刻意訓練,就好比專業球員那樣,需要換不同的姿勢、在不同的位置、更換不同的隊友、採取不同的投籃方法進行訓練。

讓我們也一個故事來結束今天的交流,老王在工地搬磚三年,每天12小時,三年一萬小時後,打造出了核心競爭力,搬磚速度又快又穩,搬磚效率是別人的2倍以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相關文章